因為先前 Atticus 贊助而能去日本觀看 CP+ 展會,考慮到國外旅遊的方便性,也順便想體驗華碩 ZenFone 3 Zoom 的雙鏡頭與大電池續航力,就決定直接帶 ZenFone 3 Zoom 到日本時使用。
因為是一個人的短期商務旅行,考慮到網路的實用性與價格,最終選擇基於 NTT DoCoMo 的 Freetel 固定流量但社群無限的 SIM 卡,不過也不免擔心是否會遇上一些服務商在介紹中提及部分機種可能會遇到頻帶不相容的問題,幸好 ZenFone 3 Zoom 這部分是沒有太大的問題,在設定完成後能正常使用到最快 4G+ 網路。
畢竟是一部分旅遊一部份工作的行程,相較平常筆者在台灣的使用習慣,由於搭大眾運輸的時間空檔,閱覽 Facebook 的時間比例大致上還更多一些,拍照的量也比平常更多,不過大致上都還能維持上午 10 點出門、約晚上 6-7 點回到飯店仍維持 40% 以上的電力,若以平時筆者使用 Snapdragon 820 搭配 3,000mAh 機種約只會剩下不到 20% 電力。
先前在短期試用時,就覺得 ZenFone 3 Zoom 略為滑手的問題,而在這次更長時間的使用,也略為感覺到這個情況容易造成的困擾,由於機身不算厚,但邊緣修飾為圓潤的弧形,在使用過程尤其是由口袋中拿出常有手機快要脫手的感覺,筆者認為保險起見還是添購保護套使用比較不易發生狀況。
至於相機方面,此次的雙鏡頭設計與 ZenFone Zoom 的真實光學變焦鏡頭可說是各有長處,之前使用第一世代 ZenFone Zoom 時,真實光學變焦不須留意在有效焦段內拍攝畫素的問題,不過缺點是由於為了體積微縮,感光元件也較小,加上反射式結構使得最大光圈不及直接式鏡片結構,也增加低光下拍攝的難度。
而雙鏡頭設計的 ZenFone 3 Zoom 則有著遠近雙鏡頭皆有相對更大光圈的優勢,不過在自動模式下的焦段重疊處會需要一點點時間讓系統判斷要使用哪個鏡頭,若要指定拍攝的鏡頭建議使用手動/專業模式強制指定會比較迅速些。
在拍攝使用上, ZenFone 3 Zoom 在筆者使用的韌體版本如圖,另外若使用雙指以放大手勢進行變焦時,會在兩個鏡頭銜接的時候有一閃的畫面,感覺相機的對焦速度有些猶豫,不過據說稍早釋出的版本增加連續對焦後改善許多,但由於無法在相同的情境對照所以還是以當時使用的體驗進行敘述。
左為自動曝光,右為手動增加曝光
另外兩個鏡頭的白平衡略有不同,在相同的光源之下切換兩個鏡頭時可略為看到自動白平衡顯現不同的顏色,此外在拍攝風景時,例如在台場拍攝鋼彈時,就需要透過手動的方式增加曝光才能拍攝出比較討喜的曝光。
整體使用上, ZenFone 3 Zoom 所使用的應用處理器屬於 Snapdragon 625 等級,屬於 Snapdragon 620 系列的製程強化版本,不過目前高通 Snapdragon 600 系列中效能較高的仍屬 Snapdragon 650 、 652 ,對比下效能上算是主流級但省電的應用處理器,日常使用不會有太大問題,但並非旗艦級的效能。
在日本的幾天,對 ZenFone 3 Zoom 覺得最便利的還是它的大容量電池,在日本使用一天外出 12 小時的狀況下,包括拍照、滑社群、分享照片、觀看地圖等日常使用的情境下完全不需要攜帶行動電源,也算是彌補僅支援 5V 2A 充電的缺憾。畢竟 5,000mAh 的電池在不支援較新的 QC 規範下,若在極低電量要補充到一定電量要較久的時間。
另一個比較可惜的地方是缺少了 NFC 以及 5GHz WiFi ,關於 NFC 雖目前台灣還未全面提供 NFC 支付,但一旦開放後就少了可用手機進行支付的功能;至於 5GHz WiFi 雖不見得是絕對必要,不過感覺就是少了點甚麼。
整體而言, ZenFone 3 Zoom 是現階段可用較平實價格體驗到廣角、望遠雙鏡頭無縫切換的機種,也提供了超大的電量提供優秀的續航力,不過在手機本身屬於主流級的效能,但若覺得 ZenFone 3 的性能是夠用的, ZenFone 3 Zoom 也絕對是合乎日常使用的,若是偏好大電量與想要感受雙相機的魅力, ZenFone 3 Zoom 不失為好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