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 ASAHI Pentax SP 發想的街拍相機, Pentax KP 動手玩:外觀與設計篇

2017.03.06 04:26PM
是以 ASAHI Pentax SP 發想的街拍相機, Pentax KP 動手玩:外觀與設計篇這篇文章的首圖

Ricoh Image 在今年 CP+ 前夕發表了一款新 APS-C 相機 KP ,在規格與設計方面讓不少人摸不著頭緒,乍看下 KP 有些像是中高階機 K3 II 的後繼機種,確實在價位與質感上也很近似 K3 II ,不過取消機頂 LCD 、僅有單記憶卡、改為入門機慣用的 D-LI109 電池等,卻又與 K3 系列準專業機身的定位不同, KP 到底是怎樣的一款機器。

bf2b800e32e570ecb1cbe858097c5650

在理光粉絲團所連載的設計理念介紹中,負責 KP 產品企劃的大久保提及, KP 的概念可追溯到將近 10 年前的,也就是 2007 年基於 K10D 的概念機 AP 50th Anniv. ,那是款緬懷 1964 年經典相機 Asahi PENTAX SP 的紀念機種,在 KP 的設計理念,追求的是小型化、可靠與手持拍攝的機身,同時又是能夠與 Pentax 獨有的 Limited 系列鏡頭搭配的機身。

1fc4e5e8dba9e1fc3d495c511d05e2fc

在合適與 Limited 搭配使用的初衷,會讓人想起 Pentax 用於後繼 K10D 、 K20D 系列的 K7 , K7 一開始就將搭配 Limited 鏡頭作為優先考量,雖然 K7 的設計也延續到 K5 與 K3 系列,但後續 K5 與 K3 卻因為越來越重視機能性與專業性尺寸也逐漸加大, K7 空機重量為 670 克、搭電池為 750 克,到了 K3 II 也已經達到空機 715 克、搭電池為 800 克。

25547060f0075d0331dcfdb5df1c7c51

ASAHI SP 的經典延續、精巧與堅固,是 KP 設計理念中相當重要的一環, 其次就是要提供良好的操作性,而甫推出的 K1 ,其獨特的機頂模式轉盤搭配第三轉盤,就成為 KP 在操作機制上與 K3 II 、 K70 的差異點; KP 取 K1 獨特的轉盤設計,在將原本中階機機頂 LCD 空間改為轉盤後,盡可能減少機背的按鍵但提供更彈性的操作。

d41ab8280ef11913d81a05b4c47f867c

現在回到 KP 的外觀設計, KP 的尺寸應該是近期 Pentax 當中最薄型的機身,機身的結構為新設計開發,與 K3 、 K70 都不一樣,而正面視覺特別強調 ASAHI 血脈的三角形軍艦部,而且對比 K1 更偏長方的機身、位於機頂的快門鍵,更有類似早期底片相機的復古感。

8cde165ac81f6be020eb88f2482ce89d

0eb4c5626441d4d33e485d1e650965ff

KP 的設計介於 K7 與 K1 之間,在機身後方與主要轉盤等按鍵的配置較類似 K7 ,不過機頂多了 K1 的兩個轉盤,由於快門、與開關位於機頂,故 KP 機頂已經難以再容納 LCD ,故不少人因為 KP 缺少機頂 LCD 而斷定 KP 不算中高階機種,但這樣的說法是不對的,雖 KP 不是 K3 II 的後繼機種,但也不是 K70 強化版。

c9570788b0c586e968efbe86de646ec9

由於 KP 訴求緊湊,機身背面也不像 K3 II 有那麼多的按鍵,也不像 K3 系列有獨立的十字鍵功能切換鍵,仍需要長按 OK 鍵切換,不過 KP 可在選單中選擇透過 OK 切換十字鍵,以及十字鍵預設為焦點切換、長按後變成功能操作,待拍攝待機後就會跳回焦點,以筆者來說就不需要每次進行設定後還要記得長按 OK 切換的狀況。

fb0bae574c524df3f30407c0244909fe

3a0b398776143c4f171437308da8fffb

62cfaa715b96ffb07e719e3b5258f978

2e39b6f1d8b4b672c32b945572282bd9

切換光學對焦系統、 Live View 以及錄影,是透過模式轉盤下的撥桿進行切換設定,位於機身左上角的按鍵此次並非用於改變測光,是預設為水平線開關;另外也因為機頂空間較少,原本 Pentax 中階機在快門旁會有兩個按鍵對應曝光與 ISO ,此次僅剩下曝光鍵;雖然按鍵相對 K3 II 少,不過模式轉盤搭配三個可定義按鍵,可依個人習慣配置出便利的設定。

1630a6b32487590e08049de626ff000f

相較於過往 PENTAX 的雙轉盤機種把前轉盤配置在握柄前端, KP 與機身平行的前轉盤位置就顯得微妙,加上整體偏復古的設計,也有不少人戲稱 KP 是吃到 Nikon Df 的口水,不過這是考慮到此次 KP 可更換握柄設計所做出的改變。

feede0d56e79a9ef2e36667677eedcb9

至於 LCD 的翻轉設計可能對不少人來說有點困惑,既不是 K1 獨特的自由轉軸,但也不像 K70 可翻轉自拍的便利設計,只是簡單的上下翻轉,邊框也相當的粗,這是為了讓 KP 的機身能夠更薄,將螢幕掀出後,可看到 KP 的螢幕厚度與機構相當的薄;雖然要做更薄大可不用翻轉設計,但提供翻轉螢幕至少能在一些操作情境較便利一些。

58ac8fc6cf6bbf7899fe3c6feb3c41d0

KP 會選擇使用 D-LI109 電池的原因不光是為了降低整體重量,與機身緊湊化有不小的關係, KP 此次在設計有個較不同的地方,就是可藉由更換握柄的方式改變握感,但這也意味著 KP 的握柄內就沒辦法用為電池空間、按鍵空間,使用 D-LI109 電池可說是滿足降低重量與提供可更換握柄兩方面的需求,當然這也讓機身 643 克的 KP 裝上電池僅 703 克。

b866d90149ab2365aeb92232f11ed9fa

KP 可更換握柄的設計,是為了使機身緊湊化之後、因應使用不同鏡頭時的操作感; KP 的設計有些類似早期 ASAHI 的 M42 底片機,是故為了營造那樣的感覺,握柄勢必較平,對於搭配 Limited 系列小巧的定焦鏡頭當然不是太大問題,甚至因為 Limited 鏡頭較薄握柄淺更容易進行手動對焦,但搭配較大尺寸的鏡頭就顯得力矩不佳。而筆者覺得略為可惜的是 KP 並未如它廠的復古造型相機在快門設計也選擇使用機械式相機常見具備螺絲鎖點的快門設計,因為若採用機械式相機快門設計,可額外鎖上額外的快門鈕改變快門的操作感。

6f2c430e959bbd7eb1375267b04f9364

雖然這次沒有借到其它尺寸的握柄,但先前在日本剛好有拍到與使用到,也順便提及另外兩個尺寸握柄的特色;在原始的規劃中, M 號握柄是用於搭配標準尺寸的鏡頭,如 16-85mm 、 18-135mm 或是 55-200mm 等,而搭配 * 鏡與大光圈長焦鏡頭,則適合搭配更深的 L 號握柄,在搭配 L 號的握感,就有些類似 K3 II 的握柄深度。

c226e6645c7f67a2c7d0a6591e0190ef

以筆者個人的經驗來說, KP 搭配 S 號握柄搭配如 DA Limited 全系列鏡頭雖然不難操作,不過畢竟 KP 雖比 K3 II 輕、但也僅不過少了 100 克,在 S 號握柄較薄的情況下,筆者使用 K3 已經習慣以單手握持抓拍,在 KP 卻反而因為重量難以長時間單手抓握與操作,若考慮較長時間單手拍攝與操作,至少需要搭配 M 號以上的握柄。

fb52ea371976c8f161ee75153f8e4293

b882ab6ff472f9215bb187db78eed45f

827ca41eae9de12a960e769769359176

04bf1983f46d533f0b16244b1beecd82

至於此次也沒借到的垂直把手也與過往 Pentax 設計稍有不同,這邊先用在日本所拍攝的照片解說;為了 KP 較薄的機身以及轉盤設計, KP 的垂直把手也比過去的握柄略小,同時垂直把手的前轉盤設計也與機身同樣為垂直設計,差異最大的是電池盒的部分,雖然延續 Pentax 鋰電池盒前端可多收納一片記憶卡的設計,但此次並未提供 3 號電池盒。

1723e393d206b5d259661599da3ba3a6

3 號電池的電池盒可說是 Pentax 歷來的一項特色,甚至追溯到早期 Pentax 的數位單眼相機,有許多款都是可以直接使用 3 號電池驅動,雖然後續機身不見得還能使用乾電池,但多半備有垂直把手的機種也都能使用 6 顆 3 號電池。

df70c0ec7c138f5b56525d0cc25a7f42

經當初在日本詢問 Ricoh 原廠人員,此次未提供 3 號電池的理由有兩點,其一是 KP 的機身較薄、不易容納 6 顆 3 號電池,其次是目前鋰電池的普及率相當高,質輕又大電量的鋰電池相較三號電池也便利許多,同時 KP 的電池盒又可相容 D-LI109 與 D-LI90 ,對 Pentax 的老用戶也是相當方便的。


此篇把重點放在相機外觀相關的介紹,接下來會另外就性能、電子系統以及實際拍照另行做額外的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