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成龍踢館》也是在合卡常見的遊戲,所以知名度應該也不會太低,雖然這款作品本身沒有太大的亮點,但是在題材選擇與開發者身上,反而藏著許多有趣的豆知識。
融合2部電影題材
《成龍踢館》是1984年由Irem推出的大型電玩遊戲,並於半年後由任天堂移植至Famicom。美國版原名為《Kung-Fu Master》,照字面上翻譯就是功夫大師,與遊戲內容相當貼近,但是其日文版本的原名卻是《Spartan X》,反而讓人摸不著頭緒。
其實《Spartan X》這個名稱也是成龍電影作品《快餐車》在日本上映時使用的名字,而兩者之間的巧合之處,不僅是標題名稱一樣,有趣的是男主角的名字都是Thomas,而等待英雄拯救的美女也都叫作Sylvia,兩者在日本推出的時間也都是1984年12月。
不過《快餐車》的位於香港的首映日期為1984年8月17日,比《成龍踢館》問世的時間還早,所以或許能判斷這種超自然現象不是《快餐車》抄襲《成龍踢館》,至於另一種可能性就無人能知了。
撇開標題與人物名稱,《成龍踢館》在遊戲內容上,敘述主角需要登上5層樓的建築物,拯救被綁架的女主角。在每層樓除了有許多嘍囉需要排除外,還會有個鎮守該樓的Boss,玩家需要擊倒Boss才能前進到樓上,這個部分的概念,則與李小龍電影作品《死亡遊戲》相當接近。
至於《成龍踢館》與《快打旋風》的淵源,則在於它們都是西山隆志的作品,他在Irem以設計師的職稱完成《成龍踢館》,在被挖角到Capcom去之後,它便以總監的身份參與《快打旋風》的開發,並以自己的名字為主角命名(Ryu的官方漢字名稱是隆,而非台灣玩家常誤傳的龍)。他在完成《快打旋風》,又轉往SNK發展,開啟了SNK的格鬥王朝。
▲《成龍踢館》與《快餐車》的男、女主角名字都是Thomas、Sylvia,你認為這是巧合嗎?
▲在遊戲進行中,玩家需要排除舞台中出現的敵人,並前往走廊盡頭。
▲到了盡頭就會遇到把持樓層的Boss。
▲打倒Boss就可以到下一層樓,與《死亡遊戲》的概念很接近。
永無止境的英雄救美
《成龍踢館》的移植版是由任天堂開發,並由宮本茂擔任設計師與總監,整體內容與大型電玩版相當接近。
玩家需要在奇數層樓往畫面左邊移動,偶數層樓則右邊移動,在途中會最常遇到的敵人,就是會高舉雙手衝過來的基層戰鬥員,當他接觸到玩家後,並不會拳腳相向,只會投以溫暖的懷抱(並耗損玩家體力),可以吐嘈的點非常多。
遊戲中總共有5位Boss,特徵分别為棒子、回力鏢、壯漢、妖術,以及最終Boss Mr. X,他們都有不同的戰鬥方式,並會在擊倒玩家之後,以「哈哈哈哈哈~~~」的語音嘲笑玩家,每個Boss的笑聲還有音調的差異,如此認真的嘲諷玩家也值得嘉獎。
當玩家擊敗Mr. X之後,就能救出女主角Sylvia,不過她馬上又會遭到綁架,並讓遊戲進入下一個輪迴,所以玩家就要重新擊倒5位Boss,然後週而復始不斷重覆。當年於月刊連載的漫畫《ファミコンロッキー》甚至以本作為題材,描述在第24輪時,Sylvia會起身與玩家戰鬥。(相關內容請參考這邊,附漫畫擷圖)
由於遊戲的難度會隨著重覆破關的次數增加,所以要達到24輪並不是簡單的事,這個「虎爛」也因此成為都市傳說,不過在經過測試之後,可以確定這是個假消息,但在網路普及之前,雜誌的傳播力遠遠大於玩家口耳相傳的速度,因此造成了造謠比澄清快的現象,也是當年獨有的情境。
▲Thomas最常遇到的敵人就是這種會高舉雙手衝過來的愛慕者。
▲碰到他的話就會被抱住,並持續減少體力。
▲個子較小的戰鬥員有時會跳起,比較不好對付。
▲頭巾男會使用飛刀攻擊,需要優先排除。
▲在特定樓層還會有會爆炸的藥玉、蛇等陷阱。
▲毒蛾則因攻擊判定較小,比較不容易打中。
▲遇到回力鏢Boss時,要小心不要被折回來的回力鏢打到。
▲被壯漢打中好像很痛的樣子。
▲妖術Boss不好對付,需要蹲下來用拳頭打他身體。
▲最終Boss Mr. X則是位武術大師,不過只要蹲著出腳就可以輕鬆KO。
▲救出Sylvia之後,她就會很盡責地再次被綁架,讓玩家能夠進行下一輪遊戲。
遊戲資訊
中文名稱:成龍踢館
英文名稱:Spartan X
日文名稱:スパルタンX
發行年份:1985
發行公司:任天堂
發行平台:Famicom
文章中出現其他遊戲資料
成龍踢館(Spartan X,1985,Irem,大型電玩)
快打旋風(Street Fighter,1987,Capcom,大型電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