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雲端這個詞彙已經出現了一段時間,但是它仍然是個相當熱門的「關鍵字」,許多科技公司或是新創公司都圍繞著雲端打轉,它究竟有什麼魅力,又能帶給使用者什麼方便之處呢?
在你看不到的另一端提供服務
用最簡單的方式闡述雲端的概念,就是可以將它想像成許多台在電信機房的伺服器,集結而成1個「服務運作機」,使用者可以在世界上任何地方利用網路連線至這台「服務運作機」,享受各式不同服務。
由於在雲端的概念中,注重「服務」更勝於「硬體」,因此對使用者而言,能夠順利使用雲端服務,比由哪些伺服器提供服務至重要,而在伺服效能與虛擬化技術的進步之下,「服務運作機」的組成可以依照使用者的登入地點、伺機器的負載狀況等因素而改變,例如今天在台北使用某項雲端服務,可能連線至亞洲區伺服器,而在倫敦使用時,則連線至歐洲區伺服器,這種飄忽不定的特色,有如雲朵般變化多端,也讓雲端這個名詞更加貼切。
舉個最簡單的例子,就是YouTube這個串流影片服務平台,它能夠讓使用者將影片上傳、儲存至伺服器,並且讓多個觀眾同時串流播放影片。這種將影片檔案放到伺服器共享的形式,就是種雲端儲存的實際應用。
需要注意的是,雲端與遠端的概念不盡相同,兩者最大的差異在於服務的規模,一般來說遠端主要提供給少數使用者登入使用,例如利用Sony PlayStation 4的遙控遊玩功能,在其他地方利用網路連回家中主機遊玩遊戲,雖然符合利用網路連線至另一台電腦的要素,但它只能讓單一使用者登入,所以只能算是遠端應用。
而雲端服務的規模往往更加龐大,能夠容量更多人同時使用。舉例來說,NVIDIA提供的GeForce NOW雲端遊戲平台(後詳),就能同時讓許多玩家登入伺服器,並且提供所有玩家遊戲服務,與遙控遊玩僅能提供單一玩家登入,有很大的不同。
▲在雲端的架構下,使用者只需要透過各種裝置連線至服務提供者,即可輕鬆使用各項功能、服務。(圖片來源:維基百科,本圖採用創用CC公有領域分享,作者為 Benajmin P. Griner, Philip J. Butler)
讓小裝置也能獨當一面
雲端技術常見的運用,就是雲端儲存與雲端運算,這種技術最大的好處,是可以將儲存、運算等工作分攤交由雲端伺服器負責,讓容量較小、效能較低的裝置,也能享有高階裝置的功能。
以雲端儲存為例,Flickr相簿服務就是個很好的例子,使用者在智慧型手機上拍完照片後,就可以將照片上傳到Flickr,並將手機中的照片刪除以釋放空間,當要觀看照片時,也只需要連上Flickr就可以看到所有已上傳的照片。目前免費Flickr帳號可享有1TB儲存容量,還可以付費購買額外容量,若不考慮流量用量的問題,就等於是能讓手機擁有接近用不完的照片儲存空間,打破了內建容量的限制。
至於雲端運算的例子,則可參考前面提到的GeForce NOW雲端遊戲平台,它的功能是能在雲端伺服器上繪製遊戲畫面,並將畫面傳送至使用者手邊的電腦、平板電腦等終端裝置。由於遊戲的運算工作都由雲端伺服器負責,終端裝置只是負責顯示畫面,如此一來只要網路速度夠流暢,即便裝置沒有強悍的硬體配備,也能夠遊玩最新款的遊戲而不會Lag。
另一方面,透過GeForce NOW玩遊戲時,使用者也不需要將遊戲安裝於終端裝置,這樣不但能夠節省儲存空間,還能夠隨時選取想要玩的遊戲,不用等待下載就可以直接開始玩,讓效能貧弱、儲存空間有限的裝置也能輕鬆玩遊戲。
不過雲端技術也不是沒有缺點,它最大的限制就是需要網路連線,如果在沒有網路的地方,Flickr與GeForce NOW等雲端服務就無法發揮作用,此外由於傳輸品質也會影響操作的流暢度,因此足夠的網路速度也是必要條件。如果要在智慧型手機或平板電腦上使用雲端服務的話,還要注意流量所產生的費用問題,以及使用行動網路時比較耗電,不然遊戲玩到一半就沒電的話可就頭痛囉。
▲只需連上網路,Flickr雲端相簿功能就讓使用者能方便在任何電腦、行動裝置觀賞自己上傳的照片。
▲GeForce NOW雲端遊戲服務讓效能有限的平板電腦,也能享受頂級的畫面表現。
說文解字使用範例:
O:把檔案傳到雲端後,就能在不同電腦、智慧型手機存取。
X:上完廁所的舒暢感,讓人仿佛漫步在雲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