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去年 Olympus 正式發表新一代旗艦機 OM-D E-M1 II 時,將近七萬台幣的訂價跌破不少人的眼鏡,也令人懷疑一款 M43 系統到底是有怎樣的信心開出這樣的價格,然而在正式上市後卻供不應求,也不禁令人好奇到底 E-M1 II 到底有怎樣的魔力能夠異軍突起。
此次也借到 Olympus E-M1 II ,以及全新的高品質高倍變焦鏡 M.Zuiko Digital ED 12-100mm F4.0 IS PRO 搭配使用。
E-M1 II 繼承 E-M1 的專業等級路線,並以此再行進化,從機身線條的機構重新調整,同時也加入近年專業機必備的雙記憶卡插槽設計,並且翻轉螢幕也改為外掀式可翻轉設計;另外電池也採用全新的 BLH-1 ,除了具備更大的電量以外,也支援新式的快充充電器。
E-M1 II 的尺寸約略與初階到中階左右的 APS-C 機身大小,按鈕的配置仍是相當秉持 Olympus 一貫強調操作性的傳統,手指不用大幅度的移動就可輕鬆操作常用的轉盤與按鍵;對筆者來說握柄略淺了一些,搭配較沉重的鏡頭時握感略不夠,建議搭配較專業型的長焦鏡頭時搭配垂直把手會更好一些。
E-M1 II 的感光元件為全新設計的 20.4MP Live MOS ,為了提升對焦速度,此張感光元件搭載高達 1281 點的焦平面對焦點,同時針對需要拍攝運動題材的使用者,可在電子快門下達到單焦點 60fps 、連續追焦 18fps 的驚人拍攝速度。此外焦點可選擇單焦點、十字型四點、九點式焦點與全焦點幾種模式。
而電子觀景窗則強化了更新率,達到 120fps 的水準,同時使取景同步率達到 6ms ,使其使用效果更接近自然光學觀景窗的特點;實際使用上,無論是解析度或是同步率表現都是可圈可點,不過在剛啟動時(例如剛開機或是由後方 LCD 剛轉移到 EVF )大概會有不到一秒更新速度較慢的情況發生,但穩定之後就相當流暢。
至於重視錄影的族群,此次 E-M1 也終於具備 4K 30P 的錄影能力,也追於在頂級機身的錄影性能可與同屬 M43 陣營的 Panasonic 抗衡;另外也延續先前 Olympus 透過機身防手振機構移動感光元件並以連續拍攝疊合的超像素模式。
E-M1 最吸引人的地方則是新一代的機身五軸機身防手振,先前在詢問 Olympus 日本原廠現在連 35mm 全片幅都已經具備機身防手振的情況下, M43 系統優勢何在? Olympus 的說法則是因為感光元件的尺寸較小,即便相同的感光元件擺動空間,也可獲得更好的防手振補強效果,此次 E-M1 II 相較 E-M1 由 4 級防手振提升到 5.5 級,並標榜搭配特定防手振鏡頭可補正到 6.5 級。
至於 M.Zuiko Digital ED 12-100mm F4.0 IS PRO 是一款隸屬 PRO 系列的高倍變焦鏡,這也意味著雖然是等效 24-200mm 等級的旅遊鏡頭,在性能方面也是相當可靠的,同時這款鏡頭也是可搭配 E-M1 II 並搭配 5 軸 Sync IS 達到 6.5 級以上的光學防手振鏡頭,除此也搭載快速切換為手動對焦的推動式對焦環設計。
雖然這是一款 8.3 倍高倍變焦鏡頭,但其 11 群 17 片的結構中,包括一片 DSA 雙面超級非球面鏡片、 3 片非球面鏡片、 5 片 ED 鏡片以及 2 片 Super HR 超級高折射率鏡片以及 1 片 HR 高折射率鏡片,是相當豪華的用料,同時更是一款採用 MSC 對焦技術的高速 Image AF 系統鏡頭,而廣角 15 公分、放大倍率 0.3X ,望遠 45 公分、放大倍率 0.21X 的最近對焦距離與倍率也增添生活實用性。
雖然搭配 E-M1 II 也不算是太小巧的鏡頭,不過縱使是 APS-C 也沒有類似等效焦段與恆定光圈的鏡頭,更不用說若是以 35mm 全片幅需要多大的鏡頭尺寸與重量才能達成,然而 M.Zuiko Digital ED 12-100mm F4.0 IS PRO 以約略 APS-C 的 18-50mm F2.8 等級鏡頭的重量與尺寸,卻有更好的實用性,但問題當然還是在於實際拍攝的表現,光看規格是沒有意義的。
開始操作 E-M1 ,上手的難度並不高,合理的按鍵配置以及小巧卻札實的機身給人相當不錯的安全感,而 E-M10 可利用觸控螢幕在電子觀景窗模式下調整焦點的功能仍在,不過由於機身尺寸與握持習慣的關係,筆者個人還是偏好使用傳統的按鍵選擇焦點。
https://media.cool3c.com/files/media/p/1/2/6/0/0/1/3/p1260013.jpg
https://media.cool3c.com/files/media/p/1/2/6/0/0/2/4/p1260024.jpg
https://media.cool3c.com/files/media/p/1/2/6/0/0/2/7/p1260027.jpg
https://media.cool3c.com/files/media/p/1/2/6/0/0/2/9/p1260029.jpg
https://media.cool3c.com/files/media/p/1/2/6/0/0/3/4/p1260034.jpg
https://media.cool3c.com/files/media/p/1/2/8/0/0/3/6/p1280036.jpg
https://media.cool3c.com/files/media/p/1/2/8/0/0/3/8/p1280038.jpg
https://media.cool3c.com/files/media/p/1/2/8/0/0/3/9/p1280039.jpg
https://media.cool3c.com/files/media/p/1/2/8/0/0/4/1/p1280041.jpg
https://media.cool3c.com/files/media/p/1/2/8/0/0/4/2/p1280042.jpg
https://media.cool3c.com/files/media/p/1/2/8/0/0/4/4/p1280044.jpg
https://media.cool3c.com/files/media/p/1/2/8/0/0/4/5/p1280045.jpg
https://media.cool3c.com/files/media/p/1/2/8/0/0/4/7/p1280047.jpg
https://media.cool3c.com/files/media/p/1/2/8/0/0/5/1/p1280051.jpg
https://media.cool3c.com/files/media/p/1/2/8/0/0/5/5/p1280055.jpg
https://media.cool3c.com/files/media/p/1/2/8/0/0/5/8/p1280058.jpg
https://media.cool3c.com/files/media/p/1/2/8/0/0/6/9/p1280069.jpg
https://media.cool3c.com/files/media/p/1/2/8/0/0/7/2/p1280072.jpg
https://media.cool3c.com/files/media/p/1/2/8/0/0/8/0/p1280080.jpg
https://media.cool3c.com/files/media/p/1/2/8/0/0/9/0/p1280090.jpg
https://media.cool3c.com/files/media/p/1/2/8/0/0/9/6/p1280096.jpg
https://media.cool3c.com/files/media/p/1/2/9/0/1/1/7/p1290117.jpg
https://media.cool3c.com/files/media/p/1/2/9/0/1/1/9/p1290119.jpg
https://media.cool3c.com/files/media/p/1/2/9/0/1/2/1/p1290121.jpg
https://media.cool3c.com/files/media/p/1/2/9/0/1/2/8/p1290128.jpg
https://media.cool3c.com/files/media/p/1/2/9/0/1/3/4/p1290134.jpg
https://media.cool3c.com/files/media/p/1/2/9/0/1/3/6/p1290136.jpg
https://media.cool3c.com/files/media/p/1/2/9/0/1/4/3/p1290143.jpg
https://media.cool3c.com/files/media/p/1/2/9/0/1/4/9/p1290149.jpg
https://media.cool3c.com/files/media/p/1/3/0/0/1/6/0/p1300160.jpg
https://media.cool3c.com/files/media/p/1/3/0/0/1/6/6/p1300166.jpg
https://media.cool3c.com/files/media/p/1/3/0/0/1/7/7/p1300177.jpg
https://media.cool3c.com/files/media/p/1/3/0/0/1/8/6/p1300186.jpg
https://media.cool3c.com/files/media/p/2/0/1/0/5/4/3/p2010543.jpg
https://media.cool3c.com/files/media/p/2/0/1/0/5/4/5/p2010545.jpg
https://media.cool3c.com/files/media/p/2/0/1/0/5/4/7/p2010547.jpg
開始選擇拍照模式後,就對 E-M1 II 的對焦能力感到折服,其對焦速度完全顛覆對於 m43 機身的想像,快、狠、準的對焦系統,即便偶有一兩次未正確合焦,也能在肉眼發現並重新對焦後準焦,加上此款 ED 12-100 F4 IS PRO 高速的對焦驅動,與其對焦性能搭配下更是如虎添翼,幾乎不會有拉風箱的情況發生。
而追焦性能更是 E-M1 II 的拿手好戲,尤其是採用物體追蹤對焦的性能,在光線允許下用於追焦鳥禽有著驚人的效能,不過其基於對焦區域特徵的對焦系統偶而也是會出現誤判的情況,像是上圖筆者原本是對著黃色的協力車進行對焦,但在兩台協力車交錯之際焦點卻轉移到右側,但以電子系統追焦來說確實是已經很好用。
先前筆者在夜間手持的拍攝中,常常為品質與成功拍攝題材陷入兩難,E-M1 II 筆者卻可很安心的以隨興以手持 ⅙ 秒的中長焦段進行拍攝,不用刻意夾緊雙手就能成功拍照,如此一來,能夠彌補因M43片幅較小,需以較低ISO維持低光影像品質,用較長快門拍攝的不便性。
而且 ED 12-100mm F4 IS PRO 也不愧是隸屬 PRO 系列的鏡頭,雖然一開始對於高達 8.3 倍的變焦品質感到憂心,不過拍攝的效果卻令人滿意,雖不及當家頂級鏡 M.ZUIKO DIGITAL ED 12-40mm F2.8 PRO ,不過以其尺寸與焦段來說,對於追求機動性、便利性與畫質三方面的平衡可說是絕佳的搭配。
回歸實際使用需求, E-M1 II 實質就是鎖定在高性能頂級機的市場, E-M1 II 在機能表現確實也達到了頂尖的層級,不過對比同級距的專業相機, E-M1 II 並未因為使用較小片幅的感光元件就在影像品質受到妥協,而且搭配高品質的鏡頭下,更顯露出以小搏大的驚人性能,尤其對於登山攝影者而言,更是輕巧但高性能的絕佳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