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又是款許多人應該都會在「合卡」中看過的遊戲,或許玩家會覺得奇怪,為什麼好好的撞球,會取這個奇怪的名字。其實只要看到遊戲包裝,這個問題就豁然開朗。
你看過它的包裝嗎 ?
筆者在小時候也是透過合卡認識月面撞球,其日版名稱為Lunar Ball,從字面上翻譯為月亮、球,不過遊戲的內容就是撞球,頂多是球桌外的區域有些像是月球表面的坑洞,因此也對遊戲名稱的由來相當好奇。
直到後來看到遊戲的包裝後,才瞭解遊戲名稱代表的含意,包裝上的圖按就是1支長長的撞球桿,將太陽系中的行星當作撞球來打,包裝背面則寫著「未來派感覺的球類遊戲登場!!」,不得不說這樣的設定還蠻有趣的。
有趣的是,美版的遊戲將名稱改為Lunar Pool(從字面上翻譯就是月亮、撞球),遊戲封面插畫也有所不同,降低了科幻的表現手法,而更加強調是款「撞球」遊戲,或許是為了迎合美國玩家比喜歡真實感球類遊戲的原因。
▲從月面撞球的標題圖來看,根本是把月亮當作撞球打嘛~~
▲月面撞球乍看之下與一般撞球遊戲並無不同。
▲遊戲目標就是要利用母球將其他球擊入球袋。
▲由於遊戲會模擬真實物理特性,因此可以運用擦邊碰撞技巧將球切入底袋。
▲美版遊戲的名稱由Lunar Ball改為Lunar Pool。
▲遊戲某關的球桌造型是代表Lunar Ball的LB,那麼美版遊戲……
將摩擦係數調為0試試看
當玩家通過第一關之後,就會發現月面撞球其實根本不是款擬真系的撞球遊戲,在後面的關卡中,每張球桌都與真實撞球桌不同,充分展現了遊戲標語的「未來派感覺」。
遊戲總共提供60個關卡,雖然部分關卡的球桌有所重覆,但是球的起始位置會不一樣,所以玩起來的感覺也就不一樣。值得一提的是,玩家可以在遊戲的標題畫面自由選擇關卡,所以即便卡匣沒有存檔功能,也能在關機後接續挑戰進度,是個相當貼心的設計。
玩家除了可以選擇關卡外,也可以在標題畫面調整球桌的摩擦係數,其預設值為32,最高可調整為255。但是如果把摩擦係數調整為0的話,一旦把球打出,球就無法停止,會一直碰撞場中的所有子球,直到所有球都進入球袋後,才會因母球入袋而重置為打球前的狀態。
在這種情況下,遊戲會變得完全無法進行,即便在母球入袋前已經把子球都打入球袋,也會因為母球停不下來,或是最終也進入球袋,而無法結束回合、進入下一關。這種會讓遊戲在正常運作情況,不需滿足特殊當機條件,就會進入無窮迴圈的BUG,在遊戲史上還真不常見。
如果玩家仔細閱讀這款遊戲的標題畫面,可以看到遊戲的設計是由Compile公司操刀,而遊戲監督NIITANI就是Compile的社長仁井谷正充。其實這並不是什麼了不起的資訊,不過由於筆者是魔法氣泡的愛好者(Compile的代表作品,版權於2002年賣給SEGA),所以特別記錄一下,絕對不是為了湊字數騙稿費。
▲玩家可以在標題畫面選擇關卡或調整摩擦係數。
▲進入第二關之後,球桌的造型就不是標準的撞球桌了。
▲越到後面的關卡,球桌造型就越來越有創意。
▲球台的設計五花八門,每關都讓玩家需要仔細鑽研。
▲有些關卡的球桌會重覆,但是球的起始位置會有所不同。
▲這關的球桌大致與標準撞球桌相同,但是周圍的鋸齒是怎麼一回事?
▲將摩擦係數調整為0後,遊戲會變得完全無法進行,不信的話請讀者耐心看到最後。
(因技術問題,此段影片暫時無法嵌入,請點選此連結觀看)
遊戲資訊
中文名稱:月面撞球
英文名稱:Lunar Pool
日文名稱:ルナーボール
發行年份:1985
發行公司:Pony Canyon
遊戲平台:Famicom
文章中出現其他遊戲資料
魔法氣泡(Puyo Puyo,1992,MegaDr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