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ricson 消費者行為研究室在公布了最新電視與媒體消費者趨勢報告後,稍早也在台灣由愛立信東北亞區消費者行為研究室總監徐曉莉特別針對台灣與全球趨勢進行分享與探討,徐曉莉表示,台灣自 2010 年以來都在 Ericsson 調查範圍之內,以一千人的使用習慣輔以數據分析方式,代表台灣 1,300 萬消費者的意見與行為,然而在前期幾年還在針對數據有效性進行驗證,故自 2013 年起才正式公布台灣相關數據。
過去六年以來,全球利用行動裝置與觀看影片的時間一口氣成長 85% ,而台灣也在開始獨立統計分析的四年內,透過行動裝置與傳統固定裝置觀看內容的比例自 40:60 成長到 50:50 的黃金交叉點,而電視的收看率更自 2013 年間降低 28% 。而愛立信消費者研究室蒐集到的數據顯示,線上影片的成長量在短短的六年間迅速成長,其中又以線上短片的收視成長最驚人,而台灣有高達 40% 的收視者每周會固定收看 YouTube 達一小時以上。
觀看行為的變化也相當的有趣,在 VOD 服務普及後,越來越多影音收視戶不再像傳統透過電視觀看需屈就於家人一同欣賞不想看的內容,透過 VOD 在自己想看的內容與時間收看自己有興趣的內容的消費者越來越多,而台灣甚至與韓國成為收看 VOD 比例最高的國家,有 45% 的消費者觀看 VOD 內容,其中年輕族群更高達 50% 。
台灣消費族群對於 VOD 與傳統有線電視服務的滿意度調查,也可顯示台灣消費者對 VOD 的高接受度,相較傳統有線電視僅有 21% 的滿意度,台灣觀看 VOD 的消費族群對於內容表示非常滿意的比例則達到 32% ; Ericsson 表示,雖然相較傳統電視 VOD 發掘內容過程更耗時,但由於更能找到自己真正想看的內容,也造就滿意度上的差異。
在收視行為方面,台灣的消費者仍相當偏好馬拉松式收看,有達 30% 受訪者會在一周內連續收看兩集以上的劇集,甚至有 15% 的受訪者會每天連續收看兩集以上的劇集;台灣有高達 44% 的受訪者天都會觀看 YouTube ,其中有 10% 受訪者表示他們每天會花上 3 小時觀看 YouTube 影片。
在網路普及化後,雖然整體願意投資在傳統電視頻道的花費下降,但仍有部分國家的支出比重變高,不過這包括被動與主動兩種狀況,被動因素包括資費增加與由類比電視轉向數位電視的升級,主動則包括特定國家的有線電視業者提供更多的加值服務吸引消費者付費。
但雖然全球在付費型 VOD 的支出成長了 31% ,可是台灣在 VOD 的支出卻遠低於平均值,僅成長了 5% ,其中的原因或許與台灣獨特的有線電視服務環境、來自網路的非法內容取得門檻相對低,以及習慣以免費服務收看 VOD 內容有關。
在行動裝置崛起後,多營收看的比重也隨之增加,在台灣有高達 70% 的使用者為了彌補電視螢幕中資訊不足之處,會同時使用多個螢幕觀看內容;另外具全球調查報告顯示,對於電視內容的要求方面,對於 4K 畫質的要求高於 HD 等級,此外對於能夠透過訂閱服務看到獨家內容或是搶先一步看到特定節目首映也是不少人選擇內容服務的重點,除此以外還有對於廣告的反感已經不再是單純因為廣告時間,傳統電視無法針對族群投放合適的廣告也成為不少人轉向收看網路串流節目的原因之一,另外也有不少人為了不想看到廣告,願意付費觀看無廣告節目內容。
先前也提到由於台灣透過行動裝置觀看影片內容的比例相當高,故在調查中有高達 22% 的消費者為了能隨時隨地不受限制的觀看串流影片內容,而因此對針對影片吃到飽的行動資費方案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