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ny 在 2016 年的 IFA 除了宣布作為 70 周年紀念的 Signature 系列耳機、播放機與擴大機外,也宣布第三世代的圈鐵混合式耳機 XBA-N1 以及 XBA-N3 ,相較於過往的 XBA 高階系列耳機, XBA-N 系列小巧了不少,同時在設計出發點也不同於過往,此次也借到高階款 XBA-N3 以及 Sony 原廠升級線 MUC-M12SM2 試用。
Sony 自約五年前推出自主平衡電樞機構後,發表了 XBA 系列耳機,在 XBA 推出兩世代採用多平衡電樞單體的產品後,於 2014 年導入平衡電樞與動圈結合的圈鐵混合設計,而在 2016 年下半的 IFA , Sony 再度發表新一代圈鐵混合耳機 XBA-N 系列,但相較先前的 XBA-H 與 XBA-A 系列,此次卻是在設計上的重大突破。
Sony 在 XBA-H 與 XBA-A 系列的產品設計概念,仍猶如多數高階圈鐵混合式耳機的設計邏輯,以多個平衡電樞單體構成中到高頻,由動圈單體負責低頻,但 Sony 在當時相較市面上採用樓氏單體的耳機有著兩種狀況,就是未有微型化的平衡電樞單體,以及在 XBA-H3 與 XBA-A3 搭配達 16mm 的大型動圈單體。
由於樓氏可提供微型的中高頻單體,又有複合式單體設計,所以即便採用多平衡電樞單體,尺寸也依舊可控制在一個限度內,而 Sony 的平衡電樞單體無論用於負責中頻或是高頻體積都相同,這也導致平衡電樞先天就需要占用一定的空間,再加上 16mm 的動圈單體,導致整體尺寸相當巨大。
此外,傳統混合式單體的邏輯多半是將動圈單體用於呈現低頻與極低頻,讓平衡電樞負責中頻與高頻,這也意味著動圈單體的能力並未能夠妥善被利用,其次是一定得為了呈現中頻與高頻的細膩感,需要使用兩個以上的平衡電樞單體。
不過 Sony 在 XBA-N 系列,由於平衡電樞單體製程上的革新,得以做出小型化的 HD XBA 高頻單體,對比先前的 XBA 高頻單體縮小了 30% ,也讓 Sony 工程團隊重新思索混合式耳機的結構與設計思維;此次的 XBA-N 系列,不再以單體的數量作為賣點,而將設計重點放在尺寸的小型化,但同時要維持相同的聲音品質。
此次的 XBA-N 系列只使用 1+1 、 一平衡電樞搭配一動圈單體作為主要發聲單體,同時也不像傳統混合式單體耳機將中頻與高頻交由平衡電樞,而是讓新式的 HD XBA 平衡電樞專門負責高頻,同時以小巧的 9mm 動圈單體負責中到低頻。
雖然 XBA-N1 與 XBA-N3 看似相似,也同樣是 HD XBA 單體搭配 9mm 動圈單體,但兩款耳機的單體配置與機構設計仍是不同的; XBA-N1 採用的動圈單體為外部磁鐵迴路的標準型單體,至於 XBA-N3 則是進一步採用液晶分子式振膜,更進一步提高解析力。
然而相較先前採用 16mm 大型化單體負責低頻的 XBA-H3 與 XBA-A3 , Sony 工程團隊也需要設法在動圈單體縮小後,能夠保有原本的能量感之外,還要能夠涵蓋到中頻領域;所以此次 XBA-N 系列的設計邏輯,還同時針對動圈的框體機構下了一番功夫。
圖片來源: Sony
在與 XBA-N1 類似的外觀下, XBA-N3 的結構還暗藏玄機,首先在動圈的機構方面, XBA-N3 進一步採用音場控制結構,也就是採用更大的共振空間,同時還加入可引導空氣的極細音響導管,使動圈單體能夠產生更大的氣流,藉此產生更平衡的中頻與自然的低頻;同時在連接到耳塞的聲音導管採用大口徑黃銅材質,藉此始中高頻具備更佳的延伸感。
藉由全新動圈腔體機構設計與材質的配合下, XBA-N3 雖然僅使用比過往更小巧的單一動圈與單一平衡單體,但在表現不因此打折扣,頻響完整度維持與 XBA-A3 相同的 3Hz-40kHz ,也同樣達到 Hi-Res 的水準,同時阻抗降至 16 歐姆、靈敏度達到 107dB/mW ,也更容易驅動。
除了一般的標準矽膠耳塞以外, XBA-A3 還具備全新設計的混合式矽膠泡棉耳塞,保有與一般標準耳塞同樣的硬質矽膠導管,但藉由採用可水洗的矽橡膠與固態系混合矽膠泡棉耳塞,融合傳統矽膠耳塞的聲音傳導特性與海綿耳塞的舒適性,但同時也不像傳統海綿約三個月就會自然耗損的問題。
XBA-N3 延續 XBA-H 系列以來可交換線材的特性,並且一樣採用 MMCX 插針,但就不像先前的設計具備固定插頭的卡榫設計;此次僅提供單一條具備耳麥的單鍵線控線材,可搭配 Android 與 iOS 使用,線材則是使用鍍銀無氧銅( OFC )材質,到 3.5mm 插針端使用左右聲道地線分離,外表包覆的保護材質則是燻黑色,隱約可看到內部的線材。
此次 Sony 還提供原廠升級線 MUC-M12SM2 ,雖然在技術敘述上也是基於 OFC 鍍銀線的左右獨立接地配置,不過內部結構則是使用四芯絞線,線材本身也是透過多種不同粗細的線體以合適的比例構成,在分線處到 MMCX 端子使用標準橡膠包覆,分線處以下則使用編織布,比起原廠線粗了不少,同時端子用料也更有高級感。
配戴感方面,對比同為非繞耳設計的 XBA 第一世代的旗艦耳機 XBA-4 ,由於框體重量、尺寸皆微縮許多,不會有戴稍微久一些就因為框體過重的拉扯感,不過由於非繞耳設計的關係,仍不太適合較動態如慢跑之類的情境使用。
雖然筆者個人先前很喜歡 Sony 的雙料型原廠矽膠耳塞,不過此次的混合式矽膠泡棉耳塞更值得讚賞,不同於普通海綿耳塞配戴會有造成低頻肥厚、聲音變軟悶的問題,新式耳塞有著與一般海綿耳塞近似的舒適性與隔音能力,但聲音仍保有近似原本雙料矽膠塞的特質,且也沒有海綿耳塞容易耗損的問題。
聲音方面, XBA-N3 搭配手機使用相較於先前 XBA 高階款式可說是改善非常多,或許因為動圈單體微型化加上僅使用雙單體配置,使用 Xperia XZ 手機聆聽時,不再像先前多單體的高階款式那樣有非常明顯施展不開的鬱悶感。
不過換上 Sony 新款的 Walkman A35 ,整體的表現提升更為顯著,空間感更為遼闊,同樣的音樂也能感受到聲音的透明度,而整體的音色對比先前 XBA-A3 的印象,低頻的量感減少不少,瞬間低頻產生的音壓也沒那麼明顯,不過低頻的深度更沉,且雖然單體減少,但聲音的分離度與空間感卻不因此縮減,或許與此次動圈單體的音場控制結構有關。
從原廠標準線材更換上 MUC-M12SM2 ,若是搭配智慧手機使用,升級感並不顯著,僅感覺資訊量稍稍增加;但換上 Walkman A35 之後,兩條線材的差異就比較明顯了, MUC-M12SM2 可說是標準線材的強化版,在音色風格並未有明顯的變化,但透明度與資訊量增加,且音場更寬,分離度也有所提升,低頻與高頻的延伸感也更好一些,很適合喜歡原廠調音但希望解析更進一步提升的使用者,當然前端的機器也建議使用專業播放機更好。
或許是因為 XBA-N 系列的分音方式單純化了,也或者是動圈與動鐵的工作分配理念也跟過往不同, XBA-N3 的三頻聲音融合比過往更為自然,同時也更容易驅動,對於使用行動裝置聆聽音樂的消費者也更容易取得合適的聆聽音量。
SonyXBA 圈鐵混合式 XBA-N 系列改變了過往對於中高階圈鐵混合設計的做法,不再一味的以高階平衡電樞的多單體作法掛帥,而是以結構設計發揮動圈單體的中低頻段的自然特性,同時將平衡電樞單體純粹的用於高頻,宛若二路分音喇叭般的概念,使尺寸微型化後的 XBA-N3 能夠兼顧三頻的完整度與聲音表現,達到以小搏大的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