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論是去飲料店選飲料或者臨時在便利商店買個罐裝茶,你真的理解現在應該買哪種茶喝嗎?至少先讓我們了解一件事,其實一片茶葉,可以變成綠茶、烏龍茶和紅茶,差的只是發酵程度不同而已。
茶葉發酵:生茶和空氣氧化的程度,發酵愈多,就愈偏向紅茶。所以我們喝的綠茶是幾乎無發酵的茶葉,紅茶則是茶葉發酵程度到葉片變紅色的狀態,烏龍茶則在其中。外觀上,茶葉發酵會造成原本是綠色的茶葉變成部分/完全面積的紅變,紅變的面積越大,發酵程度就越高。
這篇文章寫完後過了一年多,告訴我茶知識的茶達人王明祥出書了,我邀請他提供了關於茶發酵的原理內容給我,有興趣的朋友歡迎前往觀看:「不會不是台灣人的科普知識:茶葉發酵成紅茶 綠茶 烏龍茶的發酵原理」。
從茶樹採摘下來的樹葉(芽)
綠茶、烏龍茶與紅茶是製作過程不同造成成品茶的歸類、類別不同。所以,舉例:一片從金萱茶樹上所摘下的茶葉(芽),透過綠茶的製法就可以製作成綠茶;透過烏龍茶的製法就可以做出烏龍茶;透過紅茶的做法就能製作出紅茶,有些人會叫它金萱綠茶,綠茶前面加上金萱,讓消費者知道它是金萱品種所製作的綠茶。
圖片上茶葉葉面上紅的的部分就是發酵的部分。一點點紅變發酵面積的茶,屬於輕發酵的烏龍茶
所以茶葉名稱,其實就是「地理環境」+「茶種」+「發酵程度」的結合,例如「南投埔里台茶12號紅茶」,就是在南投埔里栽種,使用「台茶12號」茶種種植,並發酵程度深的茶種。
但也不是所有的「南投埔里台茶12號紅茶」都一樣,這還關係到烘培技術,埔里不同茶廠的「台茶12號紅茶」滋味就會不同,甚至不同茶品牌有自家的烘培技術,烘出來的茶葉會不同。
但今天我們先從紅茶、烏龍茶和綠茶著手,我們可從顏色、香氣、口感、營養、品嚐時間和咖啡因等不同的變相來認識:
綠茶:零發酵茶
顏色:淺黃綠色、碧綠色
香氣:清香
口感:清爽
營養:兒茶素(茶多酚)最多
最佳品嚐時間:夏天 / 飯後
咖啡因:不定
推薦茶飲:三峽碧螺春
兒茶素好處:預防心血管疾病、降低血糖血脂(幫助戰勝體脂肪、避免脂肪肝) 、預防癌症、降低失智症風險…等
烏龍茶:部分發酵茶
顏色:黃綠色、淺褐色、琥珀色
香氣:多樣香氣
口感:各有不同
營養:兒茶素(茶多酚)中等~多
最佳品嚐時間:全打
咖啡因:不定
紅茶:全發酵茶
顏色:亮紅色、深紅色
香氣:濃郁果香
口感:清爽
營養:兒茶素(茶多酚)最少,幾乎都氧化掉了
最佳品嚐時間:秋冬 / 早上、午後
咖啡因:最多(以茶葉含有的最大物質茶多酚與咖啡因而言,紅茶幾乎僅剩下大量的咖啡因物質)
PS.最適合搭配牛奶或果醬
推薦茶飲:花蓮蜜香紅茶(真心推薦好喝!)
看了以上綠茶、烏龍茶和紅茶的介紹,你知道在茶飲料店選茶拿鐵時,到底要選「紅茶拿鐵」還是「黃金烏龍拿鐵」呢?一看就懂的朋友,就該選「紅茶拿鐵」滋味較好囉!如果還不清楚的朋友,接下來可以看整理的表單,讓大家更清楚些:
綠茶 | 烏龍茶 | 紅茶 | |
喝茶時刻 | 飯後、晚上 | 除了晚上 | 早上、下午 |
喝健康(兒茶素) | 最多 | 多~中等 | 最少 |
喝精神(咖啡因) | 不定 | 不定 | 最多 |
喝創意(混其他) | 牛奶、果醬 | ||
喝進階風味 | 最多風味變化 |
看完以上比較表,有沒有幫助大家在選擇茶飲料時更有知識的基礎,如果沒有的話,繼續幫大家建立以下情境:
情境一:昨天太晚睡,早上想振作一下或怕午後昏昏欲睡喝:紅茶(推薦花蓮蜜香紅茶)。
情境二:晚餐吃太好想要喝一杯茶清清胃,以免血壓升高,又怕晚上睡不著:綠茶(推薦三峽碧螺春 )或 輕微發酵的烏龍茶(推薦阿里山高山烏龍)
情境三:去了朋友推薦的茶行,老闆問說想喝什麼茶,這是說什麼比較好:問有沒有發酵風味特殊的烏龍茶(或推薦正宗阿里山高山烏龍)
花三百元了解茶知識,非常值得得啊:博客來購書連結。
將茶化繁為簡,廣識風土人文、自然環境、風味品飲與美好生活,隱藏在茶味裡的豐富隱知,喝一口茶,嚐的不只是滋味,其中還蘊含了許多故事與深知識。
十年過去了,對於茶的想法與理解終於集結,將散落在茶湯裡的知識碎片拚整完全,他採集蒐羅台灣在地茶樹的茶樣、更整合出專屬台灣茶的完整風味輪與香氣譜,撰寫出一本理論清楚、佐以親切圖解,閱讀起來有滋有味的學茶筆記。
2 則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