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格鬥遊戲的發展過程中,快打旋風II可以說是個重要的里程盃,在那之前雖然不乏以格鬥為題材的遊戲,卻沒有任何一款作品可以引爆如此壯觀的風潮,不過在「史前時代」中,仍然有許多值得品嘗的作品。
罕見的「非移植」作品
講到格鬥遊戲的源頭,不可不提的3款遊戲就是決戰富士山、空手道以及一二功夫,這些遊戲墊定了格鬥遊戲的基本展現型式,其中應該以這次要介紹的一二功夫最廣為人知。
通常來說,一般遊戲的家用版會以大型電玩版為基礎進行移植,即便受限於硬體機能差異,而造成家用版的畫面、聲音表現效果縮水,但還是看得出兩者是同款遊戲。但有趣的是,一二功夫雖然在很短的時間內推出大型電玩與家用等不同版本,但是它們卻很罕見的是不同的遊戲。
大型電玩版於1985年1月推出,家用版則於同月與4月分別登陸MSX電腦以及Famicom,雖然後來大型電玩版也被移植到家用遊戲主機,但那也是在1998年收錄於科拿米80年代大型電玩圖鑑中的事。
在大型電玩版中,劇情描述主角烏龍(Oolong)為了父親的遺願,而以格鬥大會冠軍為目標。但是在家用版中,主角被更換為李(Lee),而劇情設定也變得相當怪異,故事發生在清朝末年,李為了打敗在中國作惡多端的炒飯一族,闖入敵人的巢穴「筍干之塔」(メンマの塔),將他們一掃而空。
▲大型電玩版的一二功夫與大家熟悉的家用版內容完全不同。
▲於MSX電腦推出的家用版也是比較少見的版本,遊戲的體力計量表置於畫面上方,與現今的格鬥遊戲較為接近。
▲Famicom版應該是大家最熟悉的版本,甚至看到畫面腦中馬上會浮現主題曲的旋律。
▲遊戲的內容著重於雙方一來一往的武藝較量。
▲跳躍踢擊能夠有效擴大攻擊範圍,是個相當實用的招示。
▲不同於敵人被打敗後只會倒地不動,主角的腳會抽動並配上「啾啾啾」的音效。
永無止境的輪迴
炒飯一族這種幫派名稱聽起來就很虛弱,它們的組織成員也只有區區5人,在遊戲中玩家要依序挑戰這5位使用不同功夫的武術家。玩家第一位遇到的敵人是王(Wang),他雖然手上拿著棍棒,但卻不會用來攻擊,由於是遊戲的序盤,所以難度不會太高,玩家只要活用跳躍踢擊就能輕鬆獲勝。
接下來的敵人是陶(Tao),主要的攻擊方式是吐火球,火球的軌跡可分為上、中、下路,都可以使用一般拳腳攻擊將其抵消,因此也相當容易對付。但是第三個敵人就不好擺平了,陳(Chen)會使用鎖鏈作為武器,並頻繁進行攻擊,雖然鎖鏈也能以拳腳攻擊抵消,但是由於其移動速度較快,所以難度明顯提升,需要小心應對。
在收拾了3個敵人後,玩家可以在獎勵關卡小歇片刻,透過打掉由四處飛來的扇子、刀子賺取分數,如果失誤的話也只會造成關卡結束,而不會損失生命。
再來玩家會遇到炒飯一族的一點紅,不像其他角色都打著赤膊,因為蘭(Lang)是女性角色,因此她穿著一身粉紅色旗袍,除了使用拳腳攻擊外,還會投擲梅花標,可以當作是陶的強化版。
遊戲中的最後一個敵人是牧(Mu),他並不會使用武器或暗器,但是卻會用「超人」的姿勢在空中飛行,由於他飛行的時候處於無敵狀態,且會對玩家造成傷害,所以並不是很好對付,要時時小心拉開距離以防被他撞傷。
當玩家擊敗所有敵人後,李會一躍而起踢向掛在空中的銅鑼,然後……,遊戲就不會有任何意外地,和當時的關卡制遊戲一樣,進入迴圈模式。雖然接下來玩家會進入第六關,但是敵人卻會依照1至5關的順序重覆出現,而遊戲難度也會有所提升,玩家就需要這樣不斷地在筍干之塔挑戰,直到被炒飯一族打敗,遊戲才會結束。
這種只有壞人能笑到最後的設計,我喜歡!
▲王雖然拿著棍棒,但卻只會裝模作樣,用腳踢擊玩家。

▲陶除了會武術之外,還會像雜耍團員一樣吐火球。
▲火球的飛行速度很慢,只要用拳腳攻打中就能將其抵消。
▲陳所使用的鎖練就很難對付。
▲雖然鎖鍊攻擊也能被抵消,但是因為飛行速度較快,所以時機點並不好抓。
▲加分關卡的功能就是獲得高分,藉以加快取得1UP獎勵的速度。
▲蘭是炒飯一族中唯一的女性。嗯,衣冠端正,相當可惜。
▲蘭的梅花標與陶的火球一樣,都很好對付。附帶一提,她的敗北姿勢也與其他角色不同。
▲身為炒飯一族最強的武術家,牧的飛行攻擊不容小覷。
▲單玩家擊敗牧之後,就會進入下個循環,重新面對之前的手下敗將。
▲在第六關之後,舞台的背景顏色會所變化,遊戲難度也會提高。這時候王開始會用棍棒攻擊玩家啦!
遊戲資訊
中文名稱:一二功夫
英文名稱:Yie Ar Kung-Fu
日文名稱:イー・アル・カンフー
發行年份:1985
發行公司: Konami
發行平台:Famicom
文章中出現其他遊戲資料
快打旋風II(Street Fighter II,1991,大型電玩)
決戰富士山(Karateka,1984,Apple II)
空手道(Karate Champ,1984,大型電玩)
科拿米80年代大型電玩圖鑑(Konami 80’s Arcade Gallery,1998,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