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軟曾在 Windows 8 時推出 Windows RT 系統,讓 ARM 架構的晶片可執行 Windows 作業系統,不過最終落得煞羽而歸,最後這套系統也宛如黑歷史般被消費者遺忘;然而去年微軟在深圳 Build 大會上宣布,將再度推出 Windows 10 on ARM ,作為新一代入門裝置的系統,感覺彷彿 Windows RT 復辟,但卻又好像有那麼些不同。
在討論 Windows 10 on ARM 前,先複習一下 Windows RT 發生了甚麼事情; Windows RT 可說是微軟當初感受到 ARM 在行動裝置市場省電的優勢,同時又希望 Windows 8 的動態磚與 app 化能夠打造全新的局面所設計的, Windows RT 並非完全承襲過去的 x86 Windows ,而是一套為 ARM 架構設計的原生系統。
這也意味著,當年的 Windows RT 裝置並沒有執行傳統 Windows 軟體的能力,除了預載的 Office 系列軟體外,若想額外安裝軟體,就需要透過動態磚介面下的 Windows 市集下載新式的 Windows app 軟體,但這也意味著對期許 Windows RT 能夠更省電的同時又能相容既有 Windows 軟體的消費者,對於 Windows RT 不能相容舊軟體這點肯定是失望的。
當然, Windows 8 系統本來就不太算是太成功的系統,因為當時希望藉由動態磚介面搶攻行動裝置這點並未獲得消費者接受,反而是太過於強調動態磚介面反而讓傳統 Windows 系統使用者反感,畢竟對多數消費者來說, Windows 是一套用於 PC 的作業系統,但動態磚介面卻是針對觸控與行動裝置情境設計,原本混在一起就會造成混亂。
但為何微軟又重啟 Windows 10 on ARM ?這可分為硬體效能層面以及市場現狀所迫;以市場來說,由於前幾年 Intel 為了搶攻行動裝置市場,推出多款低功耗的 Atom 產品線,但隨著行動裝置晶片市場前景未明, Intel 決定棄守此入門級距市場,也因此在 Windows 裝置出現低階市場的斷層。
微軟也很明確的表示, Windows 10 on ARM 的裝置將是直接取代當初採用 Atom 的產品線,主攻省電、長續航力、輕薄的入門級 2 合 1 裝置市場, 暫且不會影響到基於 Core M 的產品。
以純效能來說,現行高通的應用處理器整體並不遜於入門級 x86 處理器,但必須知道 Windows 10 on ARM 的意義並非 ARM 架構真的能原生執行 x86 軟體,而是須透過模擬器的方式執行 x86 軟體,既然是模擬就會遇到效能折損,這也是為何首波的裝置仍是使用旗艦級的 Snapdragon 835 而非更低階的處理器。
而 Windows 10 on ARM 會否重演當初 Windows RT 的困局?筆者對這點是稍微樂觀一些的,畢竟當初 Windows RT 之所以不成功,無法執行傳統 x86 軟體絕對是個硬傷,畢竟對不少人而言,買 Windows 裝置不能執行慣用軟體,那就不用非得 Windows 不可。
不過這也會牽涉到,到底 Snapdragon 835 執行那些既有軟體,效能會受到多少影響?因為微軟當時也很明確的指出,在進行 Windows 10 on ARM 的 x86 模擬,會有包括 CPU 、 GPU 與 IO 存取三部分的影響,但由於 Snapdragon 835 的 Adreno GPU 原本就可支援 Direct X 與 Vulkan ,故 GPU 效能的影響不會太大。
所以執行 x86 軟體效能的關鍵會在 CPU 進行轉譯後的實際效能與 IO 部分,微軟當時的情境使用範例是 Photoshop ,看起來作為基本的使用問題是不大,但還是要留意一點,微軟用於展示的已經算是近期的軟體...
新舊軟體有差嗎?一定會有,因為這會牽涉到該軟體的硬體資源使用分配,尤其像是早期軟體幾乎都是仰賴 CPU 執行,鮮少能妥善使用 GPU 輔助,尤其是初期的遊戲引擎,在物理加速未能妥善使用 GPU ,而是直接利用 CPU ,故若遇到需要較高運算量但又只能使用 CPU 執行的應用程式,恐怕就會是一場硬仗。
微軟也敘述 Windows 10 on ARM 並不適合用於執行重度遊戲,畢竟這也取決在重度遊戲仍須一定效能以上的 CPU 與 GPU ,雖然 Snapdragon 835 以 SoC 來說不弱,但也達不到能夠執行 AAA 等級遊戲的層級。
以目前的整體體驗來說, Windows 10 on ARM 這項計畫只是做為替代 Atom 產品線消失後的另一項方案,短期來看不會影響目前 x86 電腦的布局,不過至少這次透過模擬器的方式,總算不再是只有"長得像" Windows ,是真正能執行輕度的傳統 x86 軟體應用。
不過對其它 ARM 架構廠商而言,這一項計畫仍是看的到、吃不到,因為微軟當前的作法並不同於 Linux 以及 Android 可自由使用,雖然不少 GPU 架構都可支援 DirectX 以及 Vulkan ,但這項計畫仍是微軟與高通深度合作的結果,並非開放授權,其它晶片廠或許可嘗試進行系統移植,但除了後續的相容性測試要自行解決外,恐怕也無法取得微軟系統認證核可。
可以想像的是,由於考慮到裝置執行的體驗,微軟寧可保守的指定合作夥伴,也不願貿然就同時與多家 ARM 架構晶片商合作,畢竟不同於 x86 晶片商僅有兩家, PC GPU 也僅有 AMD 、 NVIDIA 與 Intel 內顯三種, ARM 架構的變數太多,故短期內應該也很難有第二家 ARM 架構打入 Windows 裝置供應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