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於一般格鬥遊戲需要熟記許多招式指令,宇宙格鬥士的操作相對簡單很多,雖然這樣的後遺症是大幅降低遊戲深度,但是充滿爽快感的打擊感讓它也成為風格獨特的冷門遊戲。
推翻宇宙大魔王的勇者故事
宇宙格鬥士的遊戲原名為Fighting Masters,意思就是格鬥大師,筆者會採用這個譯名,是因為當年在某片合卡上看到的標示,考量到這片遊戲因為太過冷門而在國內沒有統一稱呼,所以採用這個名稱。
遊戲劇情描述魔王Valgasu擺平了銀河中的12個星系,並奴役這些星系的統治者,然而他卻遺漏了其中1位。很顯然地,無論玩家選擇哪位角色,他就是這個被遺漏的統治者,他將一一挑戰其餘11位統治者,然後替天行道,發個便當給Valgasu。
遊戲的特色也就是以這12位角色為重點,除了2位人類角色之外(他們都不是地球出生),其餘角色都是外星人或者是各種動物,例如人馬、龍、食人植物等等,每位有色都有獨特的造型與招式。
不過可惜的是,遊戲中的第13位角色Valgasu不會出現在人物選單中,玩家也無法以隱藏角色的形式在破台後或輸入指令後選用,目前筆者也沒有找到對應的金手指密碼,或是遊戲修改方式,所以玩家只能在單人模式的最終決戰的時,跟他一決高下。
▲簡單地說,遊戲劇情就是玩家要去討伐作惡多端的大魔王Valgasu。
▲遊戲中提供12名風格不同的角色讓玩家選擇。
▲每個角色都有獨特的造型與招式。
▲玩家可以一一嘗試各角色,觀看他們的招式也相當有趣。
▲Beowolf的外觀型似機器人,Gooldrock則有「生動」的表情,各角色都有自己的特色。
▲Meduda可以在空中捲成一球,不過攻擊力與其他角色並無不同。
▲遊戲中的一般場景只有叢林、鬥技場、中式宮殿等3個。
▲在單人模式中擊敗11名敵人後,在挑戰Valgasu前還有特殊動畫演出。
▲與Valgasu對戰的舞台是類似月球的外太空場景。
▲玩家的任務就是送Valgasu上路回老家。遊戲難度之高,不用金手指真的很難擊敗他。
操作簡單卻很有魅力
宇宙格鬥士雖然是款格鬥遊戲,但是和快打旋風、格鬥天王這些本格派的格鬥遊戲相比,操作方式相差很大。宇宙格鬥士並不是以「下前拳」這種2D格鬥遊戲常見的指令進行出招,而是單靠簡單的按鍵組合進行操作。
在一般招式部分,只有地面打擊技以及空中打擊技等貧乏的選擇,不過在必殺技方面,就相當有特色,當玩家角色抓著敵人的時候,就可以使出特殊的必殺技攻擊。指令的輸入方式依每個角色不同,按下B鍵或C鍵,或是方向鍵加上B鍵或C鍵,就可以發動威力較大的爆擊,受到攻擊角色還會呈現爆炸的畫面特效。
若在受到必殺技攻擊之後,彈飛的過程中撞到牆壁或地板,或是必殺技本身是以摔技的形式,將敵人撞擊到牆壁或地板,就可以使出多重爆擊,大幅提升攻擊所造成的傷害,轟轟作響的音效也增加了遊戲的爽快感。
如果以爆擊給予對手最後一擊的話,還會出現全螢幕的爆破特效,這時候背景會呈現歪斜抖動,並且配合絢麗的閃光,彷彿煙火一般慶祝玩家的勝利,讓獲勝的一方格外有成就感。
即便遊戲的打擊感與聲光效果相當獨特,但也無法否認遊戲本身缺乏深度,攻擊的套路無法跳脫以一般攻擊造成對手硬直無法移動後,在以爆擊最為收尾,讓對戰往往千篇一律。若是在單人模式後段,隨著遊戲難度提升,電腦玩家彷彿是作弊般不斷直接使出爆擊,也讓遊戲失去了該有的平衡性。
根據維基百科提供的資料,宇宙格鬥士在遊戲雜誌Mega 的1993年12月號中,只得到了20%的評價。說實在的,雖然筆者對這款遊戲仍然情有獨鍾,但並不認為那樣的評價有所偏頗,Treco除了推出這款原創遊戲外,其他經手的6款遊戲皆為授權移植版,這樣的成績似乎也證明了他們的實力僅此爾爾。
▲在對戰中,玩家可以先用一般攻擊將敵人定住,讓他無法動彈。
▲然後接下來再使出爆擊,一次造成大量傷害。
▲若是將敵人摔向牆壁,就能大幅提高傷害。
▲使用爆擊OK對手,就能看到爽快的全畫面特效。
▲由於遊戲的節奏與打擊感不容易用靜態圖片呈現,讀者可以參考影片,瞭解宇宙格鬥士那僅存的小小魅力。
遊戲資訊
中文名稱:宇宙格鬥士
英文名稱:Fighting Masters
日文名稱:ファイティング マスターズ
發行年份:1991
發行公司:Treco
發行平台:Mega Dr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