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印刷技術走入數位化之後,傳統活版印刷工藝也逐漸凋零,而台灣最後一家仍在營業的日星鑄字行,有感於傳統工藝文化漸漸失傳,而典藏的銅模也漸漸老舊毀損,雖然張介冠張老闆努力修復仍趕不上鑄字銅模毀損的速度,作為全亞洲最後一家擁有完整繁體中文鑄字銅模的使命,去年日星鑄字行啟動字體銅模修復計畫,為了讓更多人可感受活版印刷技術所呈現的美感,日星鑄字行也在華山文創園區的玻璃屋一樓舉辦字體銅模修復特展,展示活版印刷工具與結合新生代設計師激盪出的設計火花,盼能喚醒觀展者對於活版印刷的重視。
日星鑄字行群募網頁:請點此

開展首日,也請到因為廣播採訪而與日星鑄字行張老闆結緣的張大春老師,並宣布將以日星鑄字行的活版印刷技術出版全新作品"活葉集",這也是張大春老師為日星鑄字行所寫的詩集,希望以詩集結合日星鑄字的活版印刷,讓更多人感受活字印刷能呈現的溫暖質感。

銅模是甚麼?簡單的說就是活版印刷所使用的字體的模具,利用銅做為字體的模具,並將鉛灌入銅模做成鉛字板,活版印刷就是將這些鉛字板放入排版用的版盒進行排列,透過印刷機印刷;也就是說,沒有銅模就無法製作鉛字,但台灣、甚至全球現在都在面臨活字產業凋零、銅模鑄造技術失傳的問題。

張老闆表示,台灣的繁體活字印刷字體的銅模源自 1920 年代上海所鑄造、 1940 年代來到台灣,當時的字體與銅模雕刻師都是一時之選,以優雅、具生命力的字體為台灣印刷產業奠定基礎,但隨著數位出版普及,工程浩大、排版複雜的活版印刷產業逐漸失去舞台,到了現在台灣僅剩下日星鑄字行苦撐,當前轉型精緻印刷,繼續為保存台灣繁體中文活字印刷技術努力。
但畢竟作為活字印刷命脈的銅模有使用壽命問題,部分鑄字銅模也有 40 年以上的歷史,張老闆看著日星鑄字行地下室那些用檜木收納架保存的老銅模一個一個因為耗損而不能再使用,雖意圖靠一人之力進行修復,但張老闆再怎樣努力,也僅能在一天修復六個字,遠跟不上銅模損壞的速度。


一人之力難以力挽狂瀾,去年日星鑄字行也為了修復鑄字銅模舉辦過一次群眾募資,並希望藉由轉型、跨界合作的方式,讓傳統的活版印刷能夠挹注全新的生命,讓可視為藝術與文化的活版印刷技術得以傳承、保留。

活版印刷的過程相較現代化數位印刷複雜許多,以鑄字、檢字、排版、印刷四大程序,檢字師須從鉛字櫃中選出所需的文字做出基本的編排,再由排版師傅將文字結合填補空白處的鉛角進行排板,最終透過印刷機印刷。每一個流程都是技術與經驗的積累,鑄字者的美感與功力,檢字者的找字速度,排版者的美感,以及印刷操作者的力道。

為了挽救即將失傳的銅模,在技術上也需要革新,特展中陳列了古老的銅模與新式銅模,稱為片模的老銅模仰賴雕刻師傅的巧手,但除了製造時間長之外,也僅能製造兩三萬個鉛字就毀損,日星現在利用數位技術搭配 CNC 工具,雖離真正手雕出的字型仍有些微差異,但採用黃銅搭配現代化技術製造的新銅模,卻提升了近百倍的壽命,當然生產成本也更高,故日星鑄字行才希望透過群募方式製造新式銅模。

而目前活版印刷所使用的字體共有七種尺寸,從最大的 42 與 1 到 6 號,但鮮少人知道,現在電腦字型的大小單位就是由活版印刷的字體大小而來,當初是以在一英寸大小中填入 72 個點作為單位,活版印刷的 42 ,代表就是在一英吋的空間內使用了 42 個單位,這樣的度量衡單位也沿用到當代電腦字體。

活版印刷所使用的字型大小並非都是整數,亦有 0.5 的小數,故在傳統的活版印刷排版中,鮮少會進行多種字體大小的混搭排版,因為那對於排版師傅來說是相當大的挑戰;舉例來說,特展中供參展者體驗活字印刷的張大春老師的使用相同字體的其中一頁大概只花了張老闆 20 分鐘檢字、 20 分鐘排版,但先前為反核所設計的台灣形狀字體名片卻光是為了排版就花了三個小時。

在過去這樣的混合字體與圖形排版是難以被老排版師所接受的,張老闆笑著說,那是因為當初多數的排版師傅都不知道各個字體的尺寸,僅知道幾號字體排列幾個與另一個號碼相同,僅有領班等級才會知道每個字體的大小,在當時僅有活版印刷技術的時代,排版時間仍是最重要的,故也無心做這樣的創意排版,但現在日星鑄字行要精緻印刷,就會去滿足這些結合創意的需求。




在小小的展區中,也展示日星鑄字行保存的許多與活版印刷相關的工具,包括鉛字、印刷機,甚至還有由大學教授所寄放在日星鑄字行、由台灣第一家鑄字行生產的台灣第一台自製的鑄字機,同時還展示結合文創的迷你名片印刷盒商品,以及以日星鑄字行所收藏的楷書字體數位化後放大的心經書法練習本。

筆者也與張老闆詢問關於將其所收藏的活版印刷字體數位化的並進行商業使用的看法,張老闆表示他們確實有透過數位化方式讓繁體鑄字的字型繼續流傳的打算,不過他們希望當數位化完整度更高的時候再有動作,未來則是希望與系統業者或數位字型業者合作,以商業化的方式販售,並將所得捐獻給與活版印刷相關協會,張老闆自豪的表示,他們嘗試將數位化的字體進行輸出,無論是小到僅有 5 的大小,或是大到 A4 輸出,字體都相當完整且清晰,又有著與電腦字體完全不同的生命力與韻味。




現場提供的活版印刷體驗,則是提供張大春老師的新詩集的一段,讓操作者先進行幫滾筒在圓盤上墨的動作,接著把紙張放到凹槽中並且對齊,接著壓下操作桿,就可印出一頁,而如何施力、施力是否平均,都會影響印刷的質感,這也是當初活版印刷老師傅所需掌握的訣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