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自己動手感受耳機調音的奧秘, Final TANE 耳機 DIY 活動體驗心得

2017.01.05 11:35PM
是透過自己動手感受耳機調音的奧秘, Final TANE 耳機 DIY 活動體驗心得這篇文章的首圖

有時候在挑選耳機時,不知道有沒有遇過某些耳機強調與知名高品質耳機採用相同單體,但買回家使用卻發現聽起來完全不是這麼一回事,一怒之下把耳機拆開,卻發現單體真的一樣,這是因為即便使用相同的單體,透過調音手段也會得到截然不同的聲音;日本 Final 台灣代理世貨也引進 Final 在日本的 TANE 手做耳機活動,透過簡單的準套件讓與會者親自感受調音的奧秘,並在稍早於台北三創舉辦第一場體驗活動,接下來也會有更多場次,而筆者就把昨天參加活動的過程做簡單的介紹。

4fa08a6b1d3f82bde04e9fc02c4a4a64

9aefc543c3339edd2b405d78e1c264f4

此次的 TANE 已經算是 Final 第八代的 DIY 套件,採用動圈單體搭配金屬外殼,耳機線已經預先焊接,外殼也採用螺紋設計固定,組裝的過程不需要使用烙鐵,只需要簡單的工具就可輕鬆享受調音手做的過程;在會場會提供體驗包與說明手冊,打開體驗包後,除了 TANE 耳機準套件,還有一包耳塞、一包筒形海綿、一包墊片與雙面膠以及一包濾音片。

dc46a0f7f456d7486b7ad51771a6304b

3a804b313533a0d1766b73b157a8b793

首先是確認左右聲道,單體漆包線有綠色的那一條為左聲道,紅色的為右聲道,為了避免組裝錯誤,一開始會建議使用紙膠帶作為標註左聲道的方式。

320721900bfca0faec64f91500d73b58

8c86269c3dc6f16877dfc6dc3965b310

首先是利用附贈的雙面膠把耳機打結的下方整個包起來,而且包的位置要對,要包在靠打結後線材橡膠套那一段,這非常的重要,因為 TANE 組裝畢竟不使用複雜的工具,又要讓體驗者後續可再打開進行個人化調音,否則一般耳機的線材下方會有橡膠護套或是在內部以熱熔膠方式把線材與框體的開口封死,避免聲音不正確,而 TANE 則利用雙面膠的特性塞住開口。

1b6d63393210ddc4786606ef76698b98

a10bc8efa6f3739873a947b1c6b512d3

第二步則是將黑色的海綿圈套在動圈單體外圍,注意要貼在外圈的部分,千萬別遮到單體開孔,這也是作為耳機氣密之用。

f5875f43b270cb0f94b1a7f15f243eab

接著把框體組合起來,如果外殼沒裝錯的話,障板零件上的 Final 會在框體上方,左右聲道標示會在下方。這邊也記得先轉到密合就好,先別一口氣轉到最底,畢竟等等還要拆開。

1b5138ec85aa0d669df647dc3a2cee7d

44c4e66a11d1a1dcedb7325f8235f9f2

接著進行第一步的調音:為導管加入海綿; TANE 包裝提供三種不同的濾音海綿,白色是最密、深黑色最疏,而 Final 預設調音採用白色。把海綿塞到障板零件的導管內,記得要塞在導管的凹槽內,因為外圈等等還要貼濾音片...

a366e942c0bc9b3837f530aa6aadc458

到這邊先裝上耳塞進行試用,先感受一下還為調音完成、僅透過厚導管棉壓抑高頻的原聲。此時的低頻量感不少,而聲音細節不太理想,很難聯想是 Final 風格的聲音...

fd32d22a462497d23a86295af49dc535

941a5bc75f6d26e508cc746f7366e21f

接著拿出貼滿不同濾音片的白色紙板,黑色圓形是用於貼在導管前方、白色圓形則是貼在框體內側的負壓孔內,白色長條形則是貼在單體內側,每一種濾音片有三種不同的密度,而右邊標示的數字代表密度,手冊內也利用曲線圖標註了不同濾音片對聲音的影響。

e9e7d01d2d7f5a4262c96e5245da684c

d7ff5fee3ec0d392acbd18b9f71c163b

c1083df89ddad5e0db1d67a86764ffdd

貼在負壓孔內側的白色圓形濾音片會影響低頻,越厚低頻相對越少,這一片實在不是很好黏貼...需要一點耐性;至於貼在導管前端的黑色圓型濾音片則是控制高頻的延伸,越薄高頻越亮,但對人耳來說,改變最顯著的就是貼在單體模組內側的白色長條形濾音片,這片濾音片掌控中偏低頻,並會影響解析度,而這片濾音片黏貼時也要留意,它的黏膠有一塊是空的,記得要把空的那邊貼在單體的孔上,否則單體孔就會被雙面膠堵塞。

52ec977b9191a67c3e6c83d8d54d1e8c

原廠建議的調音是使用 3 號黑色圓形濾片、 10 號海綿柱、 8 號長條濾音片搭配 4 號白色圓形濾片,就會得到如上的頻響曲線,這時候可以先行試聽 Final 的標準調音,同時再交換不同的濾片,感受同樣結構耳機、但截然不同的調音風格,在裡面所附屬的調音道具,可做出高達 256 種變化,如果有興趣還可用其他素材例如棉花等取代部分材料,感受不同材質為耳機帶來的變化。

41f4e26f6c759972a91a7bd69e5d78fc

雖然因為框體、線材都是被限制住,還稱不上是真正從頭到尾的耳機 DIY ,不過卻可用輕鬆簡單的方式感受調音材料對聲音的影響,又可依照自己的喜好調教耳機的音色,也是這個活動的樂趣~當然調音不僅止於這些內部材料,包括框體的機構設計、框體材質、線材等等都還會影響聲音,但光調整這些濾音件就可感受聲音的劇烈變化,體驗過後,應該對那些聲稱採用與知名耳機同元件的耳機聲音無法與原版相同會有所感觸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