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OG 團隊電競周邊又一心血結晶,可拆卸分離的 ROG Claymore 機械電競鍵盤動手玩

2016.12.30 06:30PM
是ROG 團隊電競周邊又一心血結晶,可拆卸分離的 ROG Claymore 機械電競鍵盤動手玩這篇文章的首圖

ROG 團隊近年相當積極的投入自行研發電競周邊,一連推出 ROG Gladius 、 ROG Sica 以及 ROG Spatha ,而最新登場的 ROG Claymore 鍵盤雖是 ROG 品牌自行開發的鍵盤,同時也是 ROG 團隊兩年多的心血結晶,最近也借到這款 ROG 團隊的嘔心瀝血之作進行試玩。

1f4625a78b5e60e86557b958f80db6b1

兩年前的 Computex ,就已經在華碩 ROG 的攤位上看到 ROG Claymore 的雛形, RGB 發光加上數字區可分離並且左右組裝讓不少觀展者驚艷不已,當時整體設計幾乎已經完成,但當時 ROG 的工作人員表示,市場上當時已經有一把採用磁吸結構的分離式電競鍵盤,但他們希望能夠解決組合機構,提供玩家可靠的組合分離。

4e3bb080d70d629372f3e6e7c7b0969a

而在今年 Computex ,接近正式版本的 ROG Claymore 正式現身,雖然概念與基本設計與一年前看到的工程版本類似,除了加入可與其它 ROG 裝置 RGB 燈同步的 Aura Sync 功能外,連接設計已經重新設計,最終選擇了原始但單純的物理式機構,以金屬接點搭配卡扣的方式固定,而非連接狀態時可利用橡膠保護蓋保護接點。

433462a87976f29aeb54edff50746957

ROG Claymore 採用時下相當流行的無邊框設計,不過在基底的部分使用可說是 ROG 特徵的馬雅圖騰,並於托手處有著 ROG 的招牌眼睛標誌;鍵帽本身是採用透光印刷,雖然可惜並未使用耐用度較高的二色成形鍵帽,字體則非使用標準的字型,相較於掛著 Asus 品牌的 SAGARIS GK1100 , ROG Claymore 不僅在外觀設計用心,包括細節也一併照顧到了。

fd758b438dfce4bc7667ba685b40bafa

b2160e599a007d09c53ba7e6fad9d73a

或許會有人說, Claymore 的卡扣結構也並非真正的把數字區固定住,卡扣也沒有緊到讓數字區與鍵盤本體不會浮動,但這也正是 ROG Claymore 的特色,也就是可迅速的依照使用需求調整數字區,同時利用扣具設計的特色,在遊戲使用時不會像單純磁吸那樣輕易的分離,兼具可快速調整的彈性與遊戲中的可靠性。

60b0d40c2310eddba93c4c10bdc925ce

12fc34172a567e3f05e91fcf394b762b

9f8a395cd863913aa97106eead2bf012

788fc139220d51689aad4b7e915f6eef

ROG Claymore 的連接方式採用與 ROG 滑鼠相同、具溝槽的 microUSB,鍵盤底部也具備可固定線材以左、右與中間出線的溝槽;鍵盤背面還有個設計者的巧思,就是偏右側背面的閃電型溝槽,剛拿到也不知道這道溝槽能做甚麼,而且也不像是為了造型設計,畢竟背面看不到、也不是左右對稱,答案揭曉,這是讓玩家可把耳機線藏在鍵盤下方的導線。

c7996c0984ff6ecabcfdfc1f20944f69

數字區不同於一般在頂部加入快捷鍵設計, ROG Claymore 的數字區上方是滾輪,並作為音量鍵使用,只要滾動滾輪就可調節音量,不過筆者覺得有點可惜的是若能設為替代滑鼠滾輪似乎也是不錯的附加功能,另外數字區不能獨立使用也有那麼些可惜了點,但規畫者表示,他一開始就定位 ROG Claymore 是一把標準鍵盤,只是取分離設計提供的彈性。

a145feb14b58db3076b3ecf6b5ac3a28

由於空間有限, ROG Claymore 的規劃者也偏好極簡主義,數字區的 Num Lock 的發光並不像一般鍵盤配置在按鍵下方,而是位於發光鍵底部,若搭配鍵盤發光除非從側面看,否則有些許不易辨識的情況,但畢竟 Num Lock 對比者來說不算太常需要注意的發光提醒,就覺得似乎沒那麼重要。

1079858b301d648272d9ee1a0cd893e9

不過既然使用分離機構,也就意味著 ROG Claymore 有三種使用型態:沒有數字區的 85% ,標準的 100% ,以及將數字區配置在右手作為遊戲快捷區的電競模式,使用者可以按照個人需求呈現不同的情境,雖軟體無法判斷數字區目前配置的位置,不過玩家仍可利用軟體內的 Profile 為 ROG Claymore 不同的使用狀態各自設定。

a3ea288c6e4b6adb83635385ca70f388

5a870192cbcbbfc0c26f00eca408d8de

至於快捷鍵的部分,除了提供常見的多媒體控制、群組切換以外, ROG Claymore 的 F1-F4 上面寫著 x1 、 x2 、x3 與 x4 ,一開始也不知道有甚麼功能,剛按下去也沒感覺到有甚麼變化,不過打下第一個字就知道這是幹嘛的...這個功能有點像是遊戲搖桿的連點功能,例如 x4 就是按一次按鍵會輸出四次訊號,對某些重視連點的遊戲就不用按到手痠啦。

4c3d12e7f7fccc992a2e9eacc502eb9c

另外還有相當值得關注的一點,也就是 ROG Claymore 不僅是一把 RGB 鍵盤,它同時也是第一把導入華碩 ROG 同步發光技術 AURA-Sync 同步燈光的鍵盤,同時鍵盤快捷還可看到與 ROG 主ˋ基板功能同步用快捷,包括處理器超頻、記憶體頻等等,不過由於這些需要搭配 ROG 支援 AURA-Sync 的板卡,故就無法進行測試。

d2cc468f8770952e9f8b0189eb118121

不過筆者手中剛好有著同樣支援 AURA-Sync 的 ROG Apatha 無線電競滑鼠,就試著使用軟體內的 AURA-Sync 功能;不過要使用同步的功能需要從 ROG Calymore 的燈光去選擇, ROG Spatha 內的燈光項目並沒有同步的項目,不過這應該跟 ARMOURY 軟體的撰寫邏輯有關。

064cc43f2070086b01e2abeca7f4a720

除了預設的多種發光方式以外, ARMOUY 也提供讓使用者最細可以以按鍵為範圍、逐一自訂發光的功能,如果夠有心也可排出相當豐富的圖案。

 

而筆者拿到的這把 ROG Claymore 是目前在台灣販售的 Cherry RGB 青軸版本,預計接下來會繼續推出茶軸與紅軸版本;雖然先前測試的 Asus SAGARIS GK1100 的青軸觸感給了筆者相當詭異的硬觸感印象,但 ROG Claymore 的手感就相當的正常,不禁令人懷疑 SAGARIS 到底發生了甚麼事情。

d8106d0a40a2de4daf202f7edc205e0f

雖然現在將電競作為宣傳手段的機械式鍵盤不少,不過多半只是因為電競是熱門話題,故硬把電競當成一種宣傳口號,但這樣的鍵盤實際操作一次就會發現破綻,畢竟不是搭載了機械軸、支援巨集又會 RGB 發光就是電競鍵盤,這些不過是錦上添花之用,要考慮到玩家使用的需求而去規畫才能稱得上是真正的電競玩家鍵盤。

8df67a1e49b31cf2b5ad69cbe26c706a

ROG Claymore 作為一把機械式鍵盤確實是相當高價的產品,但去除 RGB 發光外,無論是整體外形、觸感、快捷鍵到一些設計細節等,都能感受 ROG Claymore 規劃者的用心,且是以玩家會使用到的情況去考慮這些細節,而 RGB 發光與 AURA-Sync 同步發光又讓這把出色的鍵盤變的更酷炫,也不枉 ROG 團隊耗費兩年不斷力求極致。

ac1113cf6c40b8102d2c615fd1eba2d4

你或許會喜歡

自己的桌曆自己印,十分鐘就能輕鬆完成

用APP吃免費午晚餐,期間限定小密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