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ny 至今已經成立 70 周年, Sony 也相當重視這個里程碑,除了發表了回歸創社最重要的音訊產品的 Signature 系列以外,也在全球各地舉辦相關的回顧展覽,而台灣 Sony 除了呼應總公司創立 70 周年,同時也是 Sony 在台 50 周年,故也選擇在華山舉辦 Sony 70 周年暨進軍台灣 50 周年特展。
走進會場,映入眼簾的就是許多與 Sony 息息相關的重要照片,也包括上個世紀流行音樂之王 Michael Jackson 的紀錄照片,同時在從鑿空的圓洞看過去,可看到一個大時鐘,但時鐘的指針卻是逆行,象徵時光倒流。另外也能看到 Sony 標誌 70 年以來的變化,即便 1957 年 Sony 標誌就已經不再具有外框,但字型、字距都隨著時代不斷的變化。
稍稍往前,就能看到 Sony 在不同年代的企業標語,現在的標語是 be.move ,但對筆者來說,印象比ˋ較深刻的除了 2009 年的 make.believe 以外,大概就屬只使用一年卻比後來的 Sony United 更有印象的 like.no.other ,在這裡也可看到從東京通信工業株式會社到命名為 Sony 品牌的原因,正是以 Sonus (拉丁文的聲音)與 Sonny (可愛的孩子)結合而來,也顯示 Sony 與聲音產品密不可分的關係。
而在最入口的第一款歷史產品,雖然不是 Sony 第一台電視,但卻是第一台"特麗霓虹"彩色電視 KV-1310 ,記得小時候老一輩的長輩都會提及當時的頂級電視就是特麗霓虹,這也是當初映像管時代當初代理商所使用的 Tainitron 的中文譯名。不過筆者小時候印象比較深的映像管電視機是那種有拉門設計的,反而不是像這樣的電視...
不過在台灣特展中,談到產品的歷史地位,恐怕這台 1955 年所推出的 TR-55 也不遑多讓, TR-55 的歷史意義是作為日本第一台電晶體收音機,同時因為使用電晶體取代真空管而大幅縮減體積,同時也是日本第一款可攜帶的收音機。
Sony 上個世紀在"可攜帶"的產品也有相當多的創舉,不僅是膾炙人口的 Walkman ,同時 Sony 甚至在 1960 就做出可在車上觀看的黑白電視 TV5-303 ,雖在現在的眼光還是比平板大了許多,但在 50 年前已經是稱得上"微型電視"的產品。
至於 1966 年的 TC-100 ,則是 Sony 歷史上第一款磁帶錄音機產品,就現在的角度來看相當巨大,但除了是 Sony 首款磁帶錄音機外,它的配色與設計風格也成為後來 Walkman 的基礎。
而在 1975 年, Sony 推出採用石英震盪器的 ICF-5900 ,將行動收音機的品質帶到新的境界;另一台 ICF-7500W ,則使用獨特的可分離設計,能將揚聲器的部分與收音機主機分離,在當時也是相當前衛的設計。
不過這一系列的隨身產品,恐怕都不及在 1979 年所推出的 TPS-L2 、也就是全世界第一款冠上 Walkman 之名的錄音帶隨身聽來的重要,它不僅把聆聽卡帶音樂的行為變成可帶著走,同時也為日後 Walkman 與光碟系列的 Diskman 打下相當重要的品牌印象基礎。不過比較可惜的是因為沒有徵求到當時與 TPS-L2 一同發行的耳機 MDR-3L2 ,故僅單純展示 TPS-L2 。
TPS-L2 還有一個很酷的功能,就是按下 Hot Line 按鈕後,內建的麥克風可用於接收外界聲音,讓使用者可直接與人對談;這樣的功能也在近期不少新款運動耳機或是藍牙耳機再度出現,但應該鮮少有人知道早於 1979 年第一款 Walkman 就有這樣的功能了。
同時第二款 Walkman " WM-2"也在展區中出現,一改先前傳統的操作介面,將按鍵挪到機身正面,並使用滾輪控制音量,使操作更直觀。
在展區中,還有兩款比較特別的 Walkman ,分別是針對運動設計、可防水的 WM-F5 ,還有在 1988 年針對兒童設計的 ICF-K7000/WM-F3030 ,這款產ˋ品是為了讓小朋友可培養對科學的興趣,並以簡單的色塊區別功能,紅色是作為主體色,藍色是功能鍵,黃色則作為揚聲器,讓孩童可輕易地記得。會場中這套兒童音樂產品還是當年 Sony 員工買給自家小孩使用、至今仍保存良好的個人商藏品,也相當有歷史意義。
卡匣的時代終結後,也邁入光碟的時代, 展場內也擺放 Sony 第一款 CD 隨身聽 D-50 ,以及在 90 年代幾乎成為最普及 CD 隨身聽的 D-223 ,在當時中高階 CD 播放機幾乎都備有線控設計,不需要把手伸到播放機,按一下線控就可選曲;不過個人比較可惜的是最為末代 CD 旗艦級隨身聽、採用吸入式唱盤設計的 D-E01 並未現身,當初大學同學購買這款播放機,在下課時放在桌上聽音樂羨煞多少人的眼光。
至於在 CD 時代之後,就邁入 MD 的世代, Sony 展區則象徵性的陳列 1992 年的 MZ-1 ,也是全球首款 MD 隨身聽。
雖然 VAIO 已經不再是 Sony 的一部分,但 1997 年所推出的 PCG-505 在當時藉由鎂合金材質,達到驚人的 1.35 公斤機身,即便以現在的眼光來看,仍是一款相當精緻的筆記型電腦。
Sony 的相機近年已經轉移到可交換鏡頭以及 RX 系列高階隨身機,然而 CyberShot 的出現,也將隨身相機由類比帶到數位時期。
縱使現在機器人仍然沒有真正取代寵物,但 Sony 的 AIBO 機器狗,以及 Rolly 跳舞 MP3 播放機,都在探索人、機互動共生的可能,尤其 AIBO 更是許多電子迷心中的瑰寶。
當然,已經問世 20 年的 Playstation 也在此展中登場,除了歷代主機以外,也包括搭配當時 Playstation One 的外接螢幕,還有兼具互動性的記憶卡 Pocket Station 。
先前也談到 Sony 今年也是在台 50 周年,現在在一些較早的電器行,說不定還可看到鐵捲門上以紅、綠、藍漆成的"新力牌 Sony "標誌,早期的代理商就是以"新力牌"作為 Sony 的中文名,而後才一併改為現在的"索尼"。
而在鐵捲門旁,也有一個布置成當時風格的情境區,除了特麗霓虹彩色電視外,還可看到當初的"新力寶寶",後方的舊報紙正是當時新力牌的廣告;較可惜的是當年在台灣的廣告由於牽涉到較複雜的版權問題,雖然策展單位很想進一步播放當時的廣告讓人回顧,但最終只能以這樣的靜態方式呈現。
看完了歷史,也要看看未來, Sony 在現任社長平井一夫主導下,相當重視創新的部分,除了當時鼓勵內部創業的 Firstflight 以外,還有一個主打生活應用的創新計劃 Life Space UX ,以融入生活應用與設計美學,重新呈現生活家電,台灣展區內也有一區布置成臥室的型態,藉此展示 Life Space UX 的燈具型藍牙揚聲器、 RGB 可調且可放音樂的藍牙燈泡,以及短焦投影機。
Sony在展區最後,也再次推廣在台灣舉辦的 Sony 創意科學大賽,這也是 Sony 一直以來認為科技與創新不是屬於大人的專利,希望藉由針對小朋友舉辦科學競賽,激勵小朋友們對於科學的興趣與發想;同時也展出先前針對 Sony 70 周年在台的紀念紙袋徵件結果,最終由以錄音帶為設計意象的這款紙袋脫穎而出,未來這款設計也將做為 Sony 直營店的提袋。
在展場將結束時, Sony 提供了兩個互動區,其一是可透過輸入自己出生的年份,並選擇那個年代 Sony 經典產品作為邊框進行拍照,另一個則是模擬雜誌封面拍攝照片,為自己的 Sony 歷史回顧之旅留下紀錄。
你或許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