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通 CSR 在今年 CES 宣布新一代藍牙高音質音訊協定 aptX HD ,不過當時並未有完整的技術相關資訊,但高通 CSR 近期在日本進行針對 aptX HD 的技術說明,終於對這項 24bit 藍牙音訊協定有較完整的介紹,同時也說明與同為 24bit 的 Sony LDAC 的差異。
參考資訊來源: AV.Watch
aptX HD 是建立在廣泛被市場使用的 aptX 協定的基礎上,主打的就是透過藍牙提供 24bit LPCM 音訊的傳輸,可提供 24bit 48kHz 的取樣率,同時也相容現有的 aptX ,並標榜在聽感與實際 24bit 48kHz 無異。
以藍牙的傳輸情況來說,由於音樂傳輸需要穩定的持續傳輸頻寬,但在實際情境標準藍牙技術相當容易受到干擾,但對於一般簡單的數據連接因干擾而暫時中斷不會有影響,不過當用來聆聽音樂時只要一被干擾,音樂就會產生遲滯、中斷的現象,故即便藍牙的頻寬已經越來越高,但在技術上並不能把傳輸理想值當成可使用的持續頻寬。
早期的藍牙立體聲音訊規範( SBC )最大的問題就是制定時間太早,當時在技術的穩定性、頻寬都不足的情形下,選擇採用高壓縮比的方式傳輸音訊,雖在規格還是達到 20-20kHz 的頻響,不過由於採用心理聲學的壓縮模式,僅設定在有限的頻寬內進行傳輸,選擇大幅壓縮人耳不易聽見的高頻部分,導致聲音的品質也連帶受影響,故早期的藍牙立體聲耳機的音訊品質都不太理想。
當時的 aptX 則是 CSR 早期為了錄音室的監聽需求,基於藍牙延伸協定,但在編碼方面重新設定,使藍牙音訊傳輸不再使用高壓縮,達到低失真的 16bit 48kHz ,使藍牙立體聲音訊獲得提升。
aptX HD 也是自原本的 aptX 協定延伸而來,在壓縮的選擇方面不像傳統藍牙立體聲或是蘋果的 AAC 採用大幅削減中高頻資訊的方式,而是平均的在四個音域的流量進行分配,將原本完整的音訊壓縮到 1/4 ,而 aptX HD 則是更進一步把原本的 16bit 提升到 24bit 。
以 aptX 來說,原本 CD 音質的 44.1kHz 取樣將會使用 44.1 (kHz) x 16 ( Bit ) x 2 (聲道) / 4 (壓縮) = 352Kbps ,至於 16bit 48kHz 時的流量則是達到 384kHz ,而在 aptX HD 來說, 24bit 44.1kHz 也不過是把流量使用達到 529.2kbps ,至於 24bit 48kHz 則是使用 576kbps ,也都不至於使用到比原本藍牙 SBC 規範的 512kbps 上限來的多太多。
不過因應新藍牙技術與高規格音訊傳輸,雖然 aptX HD 在技術基礎是 aptX 延伸,但也進行更深入的傳輸最佳化以及協議的調整。在各個音域的資訊量也因為使用的頻寬更高而有更豐富的資訊,同時也因為壓縮演算資訊量分配的不同,同樣 CD 音質的音樂由原本 aptX 改為 aptX HD 協定傳輸,細節資訊也會提升。
雖然 Sony 的 LDAC 也是提供 24bit 48kHz 的藍牙立體聲音訊,不過在壓縮邏輯的方式是不同的,高通的比喻是 aptX HD 使用了 CBR 固定壓縮方式,而 LDAC 則是使用 VBR 動態壓縮,雖然 LDAC 可選擇在高音質下已 990kbps 的流量提供更豐富的資訊,但相對在使用體驗時也會因為使用頻寬變大,更容易造成連接上被干擾的情況,對比之下採用固定最高 576kbps 的 aptX HD 則穩定許多。此外,因為固定壓縮取樣的資訊分配相較動態壓縮在編碼與解碼都簡單許多,也減少對系統的負擔。
可預期的是在高通 CSR 的推動還有因為 iPhone 7 系列帶動的藍牙耳機風潮, aptX HD 應該會漸漸取代 aptX ,只是在現階段導入 aptX HD 技術的產品仍不多,僅有 LG 、韓國 A&K 與鐵三角等,或許成長浪潮會是在明年開始。
你或許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