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除微軟針對內部協同工作需求,打造基於溝通為主的Microsoft Teams服務,Google在今年9月底將過去使用以久的Google Apps for Work更名為G suite,並且結合藉由機器學習驅動的人工智慧,藉此可分辨使用者經常使用檔案,或當下需要使用檔案的快速存取 (Quick Access)功能,藉此讓企業端用戶能更方便進行線上協同工作。
在此次機會中,我們與Google G Suite產品總監Jacob Bank進行簡單訪談,藉此了解目前G Suite所能提供服務特色。
前身為Apps for Work的G Suite,在今年9月底宣布更名消息,並且結合Google Cloud雲端運算資源,以及基於機器學習的人工智慧應用功能後,Google期望讓企業端能更彈性應用包含Gmail、Google Docs、Google Drive、Google Calendar、Google Hangouts等項目,並且結合可分辨使用者經常使用檔案,或當下需要使用檔案的快速存取 (Quick Access)功能,讓企業端內部溝通、協同工作變得更具彈性便利性。
至於選擇更名為G Suite,其實主要也是配合目前推行的全新「G」品牌識別,以及近期啟用的全新Google Sites服務。而在未來應用中,Google也計畫將「G」品牌識別應用在諸如Android、Chrome OS作業系統。
導入人工智慧讓協同工作變得更加直覺、簡單
其實就Google服務結合人工智慧應用,在去年推出的Inbox by Gmail其實就利用Google機器學習框架TensorFlow,結合人工智慧技術協助使用者自動快速回覆信件,或是提示重要信件內容等應用功能。
而包含在G Suite內的Google Docs、Google Drive、Google Calendar,分別加入更容易透過自然語意搜尋找到個人文件,並且強化線上協作效率,並且在Google Drive企業應用版本加入快速存取 (Quick Access)功能,配合基於機器學習驅動的人工智慧分辨使用者經常使用檔案,藉此判斷當下所需找尋資料,並且快速在資料庫內找到對應檔案。
另外,新版Google Calendar也同樣導入人工智慧技術應用,藉此適時提醒使用者會議、待辦事項時間,並且協助使用者快速安排所有與會者最佳共同開會時間等安排。
但在資料搜尋部分,目前依然是以英文為主的自然語意理解運作,中文或其他語言則以關鍵字詞比對搜尋,而查找資料均可直接透過拖曳方式拉入文件使用。
不過,搜尋功能目前仍無法自行識別搜尋檔案資料版權可用性,因此使用者依然需要做進一步判斷。而與過往提供搜尋服務,G Suite內建搜尋功能仍可由使用者自行設定,或是藉由使用習慣自行學習。
同樣以「溝通」為核心,可串接更多應用服務
Google G Suite產品總監Jacob Bank表示,G Suite希望讓企業端用戶能以更便利方式進行線上溝通,並且完成各類線上協同工作。針對結合人工智慧的應用模式,Jacob Bank說明主要借助於過去經常搜尋記錄,以及線上社群與Google Search本身預測輸入功能,藉此判斷特定文件開啟時可能需要使用檔案文件。
若與微軟近期推出的Microsoft Teams相比的話,Jacob Bank雖然並未具體說明兩者之間差異與優勢比較,但強調G Suite同樣也是基於線上協同工作、通訊溝通為主要設計,例如Hangouts、Gmail等線上溝通工具也能整合Google多項服務,並且對應文件共同編輯等功能,另外也能直覺進行線上多人視訊會議。
另外,G Suite也對應串接第三方擴充元件、API內容,同時Google也同樣開放旗下服務API內容,讓更多第三方服務可串接G Suite服務。而在近期推出結合G Suite服務與手寫筆功能的電子白板Google Jamboard之外,Google也說明現有線上服務如Gmail等服務也能串接各類對應IFTTT技術的硬體裝置,另外未來也可能藉由軟硬體整合方式提供企業租賃方案。
至於未來是否會將Google Assistant,或是Google Allo等助理服務與G Suite結合?Jacob Bank表示Google Suite目前還是聚焦在企業端應用,因此現行仍聚焦在消費端的Google Assistant服務暫時還沒有進一步整合計畫,但不代表此項服務無法用於G Suite服務,例如一般應用情況仍可透過Google Assistant功能存取G Suite服務內容。
但由於G Suite依然要配合連線運作才能發揮完整功能,因此雖然G Suite同樣支援離線功能,但在沒有連線功能情況則僅能以單機留存檔案搜尋為主。
你或許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