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開放資料(Open Data)一詞由來已久,因著網際網路普及、網路的速度等基礎建設突飛猛進,越來越為人所孰悉,影響層面也一日千里。。而什麼是開放資料? 開放資料可以做什麼? 此次主題將介紹資料開放的議題以及目前應用狀況。

哈佛大學神經科學系的 Open Data logo 圖片來源: JulieBeck.
開放資料是什麼?
根據 Open Definition 2 的定義開放資料 (Open Data)
當知識是任何人都可以自由存取、使用、修改,以及分享,且最多僅受限於註引出處及保持開放的尺度時,它才是開放的。(Knowledge is open if anyone is free to access, use, modify, and share it — subject, at most, to measures that preserve provenance and openness.)
此意味開放資料可以讓社會大眾所使用,不論是出版或是其他附加價值的應用都可以方便取用。
開放資料的精神是資料必須具備可用性 (Availability) 與可取得性 (Access),提供的資料必須完整釋出以及可被修改;而釋出時需要允許資料可被重新使用 (Re-use) 和散播 (Redistribution) 以及允許其他資料混合使用;開放資料擁有分享的普遍性 (Universal Participation) 任何人都可以使用這些資料,不能限制使用的範圍 (例如:僅供教育使用,或是非商業用途),已達到最重要的精神-資料的互用性(Interoperability)資料之間可以「混搭」使用。讓不同的系統及組合(交互運作)一套資料集能夠與其他「開放」材料彼此組合、變化,藉此開發更多更好的產品及服務,產生更多新創價值。
而資料為什麼要開放? 開放的尺度與權限在哪?
資料由誰開放?
資料為什麼要開放? 我們預期開放的資料可以產生更多的附加價值。而資料的開放與不開放是如何訂定,沒有特別的規定。所以民間的社會大眾會顧慮是否涉及隱私、資料所有權及創作物著作權問題以及企業隱憂商業機密外洩等等問題,以上是開放資料時,必須考量的議題。
人們日常生活與企業商業活動等等行為與政府息息相關,政府正是擁有最多資料的機構,目前資料開放的來源大多來自於政府。「政府資料開放」 (Open Data) 是指各機關於職權範圍內收集到資料,再依法在網路上以開放格式公開各類電子資料,讓有需求的使用者下載、利用。
開放資料應用與商機
有了開放資料,大眾就可以根據自己想要知道的議題去尋找資料,合併不同的資料,加入一些創意,創造出不同的可能。而也因為資料的開放,有許多活動順應潮流而誕生,例如:Data jam 是一種科技導向的工作坊活動以及黑客松等等,都是主題導向,利用開放的資料、開放 API 或是開放原始碼等等資料,讓參與者利用兩三天的時間,去發想可以利用這些資料解決那些特定主題的問題。
根據政府開放資料,民間也會出現許多團體,就各自的專業與不同的產官學合作,利用這些資料發想出不同的議題與活動,例如:g0V零時政府發揮資訊人的特點「寫程式提高公民對政府治理參與」,將政府預決算視覺化並開發各種運用政府開放資料的專案(例如:運用教育部的資料開發萌典),舉辦演講讓更多人了解內容,也曾透過兩個月一次的黑客松工作坊,讓更多有意願參與的大眾可以一起加入發想更多創意,真正去實作解決問題。

萌典,g0v 運用教育部的開放資料開發的字典
Code for Tomorrow (簡稱 CfT) 也舉辦過各種不同的活動與國外接洽,收集各種應用案例,利用舉辦主題聚會,媒合資料供給者與需求者,與業界合作,培育資料科學人員。在 2013 年,台灣食品風暴時,提出《開放食庫》計畫,為自己與國家的健康把關,進而改善食安環境。
另外,知名防災案例,例如:Google 使用了中央氣象局、水土保持局、經濟部水利署、國家災害防救科技中心、交通部公路總局等各相關單位的資料成立了「Google 台灣災害應變資訊平台」,提供使用者相關警示資訊,並結合地圖以及社群平台即時分享,協助災害預警。
透過不同系統的資料開放,將這些原本看似零散、無用的資料,交互運用產生許多附加價值,也可以藉此創造無限創意與商機。(張菀庭)
[其他主題週案例]
- [案例]「藥要看」方便民眾查詢的中文藥品大百科
- [案例] 結合犯罪資料開放 HelpMee求救App行動救援更上層樓
- [案例] 蔬果行情站蔬果價格 一目瞭然
- [案例]GreatSchools為全美家長提供學區購房好意見
[資料來源]
2. 開放資料在台灣的推動觀察
3.g0v 零時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