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成長的年代,也都有屬於自己的懷舊遊戲,但是無論玩家的年紀多大,有款遊戲總是能勾起大家最深刻的回憶。那款遊戲,或許就是超級瑪利歐兄弟。
一躍成為不朽巨星
瑪利歐的初次登場是以主角身份出現於1981年的大型電玩遊戲大金剛(Donkey Kong),當時他的造型和現在沒有多大的差異,不過名字卻叫做Jumpman(意即跳躍人)。
瑪利歐誕生的原由相當有趣,當時任天堂想要以大力水手為主角製作一系列遊戲,但是由於使用權交涉失敗,任天堂只好想辦法自己創造新角色。於是遊戲開發者宮本茂仍以大力水手做為人物藍本,並引進了童話故事美女與野獸以及電影金剛等元素,將卜派改為Jumpman、布魯托改為大金剛、奧莉薇改成Lady(她的名字在之後的遊戲中被為改寶琳,Pauline),開發了玩家要扮演Jumpman,並解救被大金剛綁架的Lady的遊戲。
為了在有限的像素中讓Jumpman的動作看起來更生動,因此宮本茂為他穿上與手臂顏色不同的吊帶褲,以強化跑步與跳躍的時候的肢體動作,同時為了節省圖像容量,將Jumpman戴上帽子並留鬍子,如此一來就不用準備頭髮飄逸與嘴巴開合的動畫,這個裝扮就成了任天堂吉祥物的招牌造型。
至於瑪利歐這個名字的由來,流傳最廣泛的說法是因為當時任天堂在美國向Mario Segale承租倉庫,在房東要求收回倉庫時,任天堂員工提出將遊戲主角冠上他的名字做為條件而得以續租,但Mario Segale於1993接受西雅圖時報訪問時,並沒有證實這項說法。
瑪利歐誕生至今正好滿35週年,但是他的風采始終沒有衰退,他是最具代表性的電玩角色,根據杜克大學於1990年代的調查,瑪利歐在兒童間的知名度甚至比米老鼠高,也是史上銷量最高的系列作品,截止2015年,與瑪利歐有關的遊戲銷量已到達5.1億套。到了2016年里約奧運閉幕典禮上,日本首相安倍晉三甚至以瑪利歐的造型登台宣傳2020年的東京奧運,可見瑪利歐的熱力依然未減。
▲在1981年推出的大金剛中,玩家要操作瑪利歐跳過各種障礙救出被綁架的Lady。然而當時的女主角雖然有著和碧姬公主(Princess Peach)相似的外表,但並不是同一個人。
▲瑪利歐這位電玩明星出自開發者宮本茂之手。(圖片來源:維基百科,本圖採用創用CC姓名標示-相同方式分享,作者為Vincent Diamante)
▲日本首相安倍晉三以瑪利歐的造型參加2016年里約奧運閉幕典禮。
跑、跳、跳更高!
超級瑪利歐兄弟並不是Famicom上的第一款遊戲,不過它應該是知名度最高的遊戲,同時也是最暢銷的Famicom遊戲,其全球銷量高達4024萬套,若再加上各種盜版、合卡的發行量,那數字一定更加可觀。
即便超級瑪利歐兄弟只是系列初試啼聲之作,但已經具有相當成熟的遊戲系統,奔跑、跳躍、探索等瑪利歐遊戲的標準元素,都在這款作品就確立下來,玩家需要操作瑪利歐以靈活的跳躍穿越各種障礙與坑洞,途中也能夠尋找隱藏的道具、金幣,或是可以通往獎勵關卡的水管或藤蔓。
在遊戲開發之初,瑪利歐的標準身型其實是「大隻」的模樣,但因宮本茂認為將瑪利歐縮小後,能讓遊戲畫面的空間相對變大,因此才將瑪利歐的起始狀態改成「小隻」。玩家可以在遊戲中取得香菇或是花等道具讓瑪利歐升級成「大隻」的超級瑪利歐與火球瑪利歐,並讓他承受1次敵人的攻擊而不會死亡,能夠平衡遊戲難度,也讓過技術較差的玩家能夠順利過關。
遊戲整體的結構相當單純,總共具有8個大關,每大關又可分為4小關,其中前3小關為一般關卡,只需不斷往畫面右邊的終點移動即可。在第4小關則為城堡內部,關卡中充滿火球、旋轉火柱等障礙,當玩家排除萬難到達關卡終點前,還需打敗偽裝成庫巴的小囉嘍或庫巴本人,並在通過8-4關之後,才恍然大悟,原來這趟冒險的目的是拯救眼前這位未曾謀面的碧姬公主,這種英雄救美的公式劇情,就算到了今日也是不少遊戲的例行公事。
▲小隻的瑪利歐相當脆弱,取得香菇或是花變成超級瑪利歐或火球瑪利歐後就能承受1次敵人攻擊。
▲瑪利歐可以鑽入隱藏的水管,並前往獎勵關卡獲得金幣。
▲有些關卡中也有隱藏的藤蔓,4-2關中的藤蔓連至跳關區域,可以直接通往第8大關。
▲有些空無一物的地方也暗藏玄機,當瑪利歐跳躍撞擊特定位置後,會出現1UP香菇。
▲場景除了地面之外,還有地下、水中等不同風格的關卡。
▲城堡關卡的難度不容小覷,玩家需要以火球瑪利歐擊倒庫霸,或是衝至後方以斧頭砍斷橋樑。
▲第1至第7大關的城堡只是幌子,鎮守關卡的頭目只是偽裝成庫霸的小囉嘍。打敗它之後,侍者奇諾皮奧(Kinopio)會透露碧姬公主在其他城堡。他似乎比某支指頭嘲諷著跑錯地方的瑪利歐。
遊戲資訊
中文名稱:超級瑪利歐兄弟
英文名稱:Super Mario Bros.
日文名稱:スーパーマリオブラザーズ
發行年份:1985
發行公司:任天堂
發行平台:Famicom
你或許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