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圖、文/蘋果仁
蘋果在昨天發表了 2016 MacBook Pro,除了更輕更薄的機身,同時採用了蝶式鍵盤、導入 Touch ID,當然,最大的亮點還是最上方的 Touch Bar - 一條取代傳統功能鍵的觸控面板。外媒 The Verge 在發表會結束後實際動手操作了新款 MacBook Pro,一起來看看他的心得吧!
蘋果在昨天發表了 2016 MacBook Pro,除了更輕更薄的機身,同時採用了蝶式鍵盤、導入 Touch ID,當然,最大的亮點還是最上方的 Touch Bar - 一條取代傳統功能鍵的觸控面板。外媒 The Verge 在發表會結束後實際動手操作了新款 MacBook Pro,一起來看看他的心得吧!
按讚追蹤更多iPhone訊息!
先從重頭戲 Touch Bar 開始吧。在發表會上沒有提到的事情是,那條觸控面板是霧面的質感,因此在觸控上比較接近鍵盤的感覺;亮度夠亮,但不會亮到讓人分心的感覺,大概跟背光鍵盤的亮度差不多。
Touch Bar 看起來很讚
Touch Bar 採用 Retina Display,也支援多點觸控,在平常的狀態下顯示的功能鍵就跟現在傳統的按鍵差不多(但多了 Siri 呼叫鈕),按下去時沒有觸覺回饋,但幸好在操作的反應上相當即時,無碖是在套用照片的濾鏡或是快速分類email都很方便。
我(指The Verge記者)也試著重新排列Touch Bar上的功能鍵,跟發表會展示的一樣,可以直接用滑鼠改變位置,所以不用一手操控觸控板一手按著 Touch Bar。記者認為最方便的功能是音樂播放鍵,可以在使用其他程式時輕鬆地控制你的音樂。
Touch ID 也很好,跟電源鍵作在一起,因此開機時是要按著 Touch ID 的按鈕不放,同時就可以知道你是哪位使用者。
鍵盤跟 MacBook 感覺差不多,觸控板超巨大
2016 MacBook Pro 採用與 MacBook 一樣的蝶式鍵盤(但是是第二代),就記者的操作心得覺得感覺差不多,因此可能會有很多人不習慣;鍵程比起 MacBook 似乎是稍微長了一點,所以應該是比 MacBook 略好無誤。蝶式鍵盤由於機構的改變,當你打字時即使沒有精準的按在鍵盤中間,也可以完整的按下整顆按鈕,給予更好的手感。
觸控板變成過去 MacBook Pro 的兩倍大,因此在使用時手掌會無時無刻地放在上面,蘋果應該有類似防手掌觸控的機制(記者時間有限似乎沒測試到這點)
Thunderbolt 3,先進到連 iPhone 都跟不上
2016 MacBook Pro 配備四個 USB-C/Thunderbolt 3 連結埠,也就是說沒有傳統的 USB 接孔了,這點肯定會給大家帶來不便,畢竟連 iPhone 7 都只有附上 Lightning - USB 傳輸線,因此要把 iPhone 接上 2016 MacBook Pro,你還要額外準備一個轉接頭。另外,3.5mm 耳機孔還是在的。
Thunderbolt 3 傳輸速度更快,同時也可以用於充電。左右兩邊共四個 Thunderbolt 插孔都可以作為充電使用。
更多美圖請見下方,這次蘋果 Logo 不會發光了:
按讚追蹤更多iPhone訊息!
這次共推出三個機型,無 Touch Bar 的 13" 入門款、有配備 Touch Bar 的 13" 進階版以及 15" 這三種版本。價格分別是 NT$ 47,900 起(13吋入門款)、NT$ 57,900 起(13吋進階版)以及 NT$ 79,900 起(15吋版本)
在美國,13吋入門版已經可以預購,下禮拜開始發貨;有 Touch Bar 的 13" 及 15" 版本則要等到十一月後,確切日期不知;至於台灣的上市時間也不清楚,應該不會跟美國相差太遠,應該一個月內即可發貨,當然,更確切的時間還請鎖定本網站。
詳細規格,請見昨天發表會懶人包
2016 MacBook Pro 懶人包(售價、規格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