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lympus 的 Pen 系列一向是許多旅遊休閒攝影玩家偏好的機種,以小巧精緻的復古外型,以及獨特的濾鏡風格,都是相當獨具魅力的;而 Olympus 在推出 Pen 系列的頂級機種 Pen-F 後,又在近期推出全新的入門機種 E-PL8 ,稍早也向台灣總代理元祐借到 E-PL8 的測試機進行拍攝。
E-PL8 是 E-PL7 的後繼機型,雖外觀設計仍可看到與前身 E-PL7 相同之處,同樣大量採用金屬材質提升質感(當然也多少影響機身重量...),不過整體的風格卻有顯著的差別;不同於 E-PL7 較為陽剛、接近 Pen-F 的造型, E-PL8 將機頂與蒙皮材質以及握柄造型修飾,整體外觀較為柔和,且燙金的字體也顯露出類似高級皮革筆記本般的風貌。
不過扣除掉造型較為圓潤之外, E-PL8 有著大量來自 E-PL7 的設計元素,包括與快門整衡的單轉盤設計,機身後方的功能鍵配置,以及同樣可下翻 180 度的觸控式 LCD ,用過前幾代的 E-PL 系列應該不會太陌生;同樣定位在兩個系列的入門等級且尺寸接近,主打輕盈旅拍的 Pen 的 E-PL8 與訴求傳統相機操作感的 OM-D 系列的 E-M10 II 藉由操作性仍明顯的將客群分開。
此外,新式的握柄蒙皮原本以為面積相較 E-PL7 縮小會影響手感,但反而由於從原本 E-PL7 的三角形握柄改為長條型的指扣設計,實際握持時反而對男性來說更好握,畢竟 PEN 系列的機身原本就不像 OM-D 那樣有著突出的握柄,反而採用長條型指扣可讓握持的手呈現較舒適的握法。
硬體規格方面, E-PL8 採用 16MP 3 / 4 片幅 LiveMOS 感光元件,搭配來自 E-M1 的 TruPic VII 引擎,具備 5fps 連續拍攝,此外擁有 14 種創意濾鏡,機身備有 WiFi 功能(但 Olympus 仍相當堅持不加裝 NFC ...)可供遙控拍攝、照片傳輸等應用,大致上的機能與 E-PL7 差異不大。
除了標準的 14-42mm Kit 鏡頭以外,筆者另外再跟元祐商借了 M.ZUIKO DIGITAL ED 12mm F2.0 這顆進階定焦鏡頭,雖然焦段並沒有到特別廣、光圈也不是特別大,不過筆者想要的是比起 Kit 更大的光圈,以及裝載在 E-PL8 仍輕巧容易使用,還有良好且實用的焦段與變形控制,故最後選擇借用此鏡頭。
這次借用的期間剛好是筆者個人在日本休假,很可惜的是天公不做美,多半是陰天或是上午一陣大雨,但還好的是 Olympus 最大的特色就是豐富的濾鏡,藉由濾鏡效果拍攝,多少彌補了天氣不佳的缺憾。此批照片多半是以 14-42mm 拍攝,而在鎌倉、江之島線的照片則是由 12mm F2.0 拍攝。
以純旅遊拍攝來說, E-PL8 是相當便利的機種,體積小巧,加上可藉由觸控拍攝的機能,也適合看到有興趣的主題時快速的拍下,不過若將相機掛在胸前並開啟觸控拍攝時也記得不使用時關閉相機,否則像是筆者當時穿著 T-Shirt 就不知為何拍下多張意義不明的照片...此外,由於先天片幅限制, ISO 盡可能還是不要開到超過 3,200 以上,以免畫面品質不佳。
當然以機身的操作感來說,筆者由於平時以 Ricoh GR 作為隨身機,還是習慣具備獨立雙轉盤或是具備獨立曝光值轉盤的機種,畢竟一些情境下雖可仰賴相機的自動機能,但仍會在逆光或是背光時希望能利用控制曝光的方式拍出更好的照片,而 E-PL8 畢竟定位在簡單易用的機型,僅提供單轉盤設計,這對筆者來說是稍稍可惜的。
單純以拍照來說, E-PL8 的電子性能與影像品質已經在水準之上,扣除掉一些操作因應機身等級而被簡化外,也承襲許多 Pen-F 的拍攝功能,同時對喜歡自拍的朋友亦有下翻轉的自拍 LCD 設計,加上 Olympus 優秀的發色、濾鏡以及機身防手振功能,也很適合推薦給偏好外觀復古、尺寸容易攜帶又重視濾鏡效果的攝影者。
你或許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