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nal Audio Design 在創辦人高井金盛離世後,新任社長上任之後公司名稱回歸最早期的 Final ,而可說是 Final 世代後的全新耳機產品線,就是此次評測的 F7200 、 F4200 以及 F3100 ,相較於筆者先前所評測過的 Final Audio Design 時代的耳機,可說是有著不同的思維。
在幾年前一次的機會採訪高井前社長時,他的產品設計理念是以重抑振、同時也強調設計美學,故當時多款高階的入耳式耳機的重量無不使用相當厚實的金屬材料,但此次三款產品卻有那麼些不同,筆者個人的感覺是單純就設計美學來說,這三款 Final 產品比起過往的 Final Audio Design 少了點美感,同時體型也相當的輕盈。
不過這也是因為這三款耳機的設計出發點就相當不同,此次 Final 採用相較過往更小型化的全音域平衡電樞單體,搭配超小型的金屬框體,以”使單體更貼近耳膜”為發想,打造出全新設計的產品,整體的設計概念有那麼些類似 Etymotic 的 ER4 系列,但由於單體技術、框體設計的不同,也有相當不同的結果。
雖然不像過去採用厚重的金屬材料,不過 F7200 、 F4200 與 F3100 的棒狀框體仍是使用相當厚實的金屬,還是有著當時以重抑震、減少內部平衡電樞多餘振動的用途;此外在結構也與一般的平衡電樞單體耳機設計不同,可看到前端的部分有著比常見的平衡電樞單體更大的密集開孔,而非常見的單一微型開孔設計。
從官方的介紹圖片可看到,相較於一般常見的平衡電樞單體耳機會使用導管將單體上的開孔的聲音導到開孔,這三款耳機則是把框體本身就當成導管,概念上類似 Sony XBA-100 ,卻又不盡相同,相較之下, F7200 、 F4200 與 F3100 有著更充裕的共振空間,相較一般入耳式耳機幾乎是將聲音直接透過導管傳入耳中,這三款產品則是先傳到一個略大的空間後再傳導到耳朵。
另外, F7200 、 F4200 與 F3100 也有著兩段式耳塞配戴位置,原廠在配件中也會提供一個避免把耳塞塞過頭的軟膠環(抱歉此次借到的試用機配件不全,但 F7200 、 F4200 的軟焦環應該是透明而非 F3100 的黑色),而塞到較底的位置就是此次特別強調單體與耳膜接近的佩戴方式。
此次 Final 在 F7200 與 F4200 導入了可換線設計,不過採用的插針卻是當初高井先生認為可靠度不理想的 MMCX ,然 Final 強調這次使用的端子是來自瑞士的高精度端子,不過 L 型插針看起來有那麼點像是 GPS 天線用的產品就是了...
其中 F7200 使用的線材標榜是採用日本超級電腦"京"的高品質傳輸線,其透明的線身採用雙絞,比起 F4200 與 F34100 的 OFC 線材也粗了不少。而 F4200 與 F3100 的 OFC 線材表面處理則有點像是鋼索的觸感,具有抗拉扯的機能。
由於框體與線材設計較為特殊的關係,確認左右框體的方式要從 Final 與型號的字體方向辨識,而一開始 F7200 透明的線材會較難分辨左右,不過實際上 F7200 的線材與 F4200 同樣於左耳的連接處有個凸出的小點,可用手指摸一下確認方向;雖然採用的是 MMCX 線材,但由於方向與多數入耳式耳機不同,雖然可換上市售的升級線材,但線材的形狀會相當詭異,尤其是本身有繞耳設計的建議就不要挑選了...
聽感方面,三款耳機當中,雖然原本認為 F4100 與 F3100 僅有可交換插針的差異性,但實際上仍有相當細微的不同,或許是因為插針的影響, F3100 的聲音略細瘦一些,而 F4100 相比之下似乎略糊一些許,但若不認真交叉比較可視為沒有差異,如果覺得不需要交換線材或是不擔心線材毀損的話,基本上選擇 F3100 即可。
F3100 的聲音以單平衡電樞而言是相當廣闊的,反而有點類似微型動圈耳機的聲音,但卻不會像一些高階微型動圈耳機那麼難以驅動,而將耳塞壓到底之後人聲、音場會變得相當前靠,但筆者個人認為人聲的位置有點壓迫,如果喜歡較自然的空間安排則建議維持耳塞在比較前段的位置。
F7200 的聲音比起 F4100 、 F3100 有顯著的升級感,整體細節更為豐富,且音場更廣一些,人聲則比起另兩款略後退一些,聲音雖然細節更多,卻較為圓潤、有光澤,同時低頻的能量感也更強,但卻不會與高頻干涉,也沒有微型平衡電樞單體缺乏低頻的刻版印象,筆者認為這條號稱與超級電腦同等級的線材的影響應該是相當明顯的。
相較曾經試過、號稱一單體極致的 Final Audio Design FI-BA-SS ,這三款耳機的聲音都顯得更圓潤柔和,也不會因為驅動力不足產生聲音變得尖銳的問題,同時也不必擔心像是 FI-BA-SS 框體重、線材細可能引發的線材耗損問題,至少 F7200 、 F4200 都還有可換線這條後路可選,而 F3100 線材與框體的比例也還算可接受。
雖然這次拿到的配件不是很完整,但筆者不得不稱讚這次 Final 的耳機收納盒,比起耳機的造型設計,筆者更欣賞這個把整線器、保護功能都整合的矽膠收納盒,它的設計採用三折設計,最大的外框是保護用,中間的則是整線器與可放置耳機與插針的位置,將耳機放置在內側後慢慢纏繞線材,最後把插針放進另一側,蓋上蓋子就搞定了,同時若是在桌上聆聽時,亦可利用盒子的一部分進行收線,避免線材過長。
對於筆者來說,新生的 Final 仍有著當初創辦人高井先生的堅持,但也在設計理念有了不同的變化,像是這次的 F7200 、 F4200 與 F3100 也藉由獨特的單體與框體配置,使聲音有著與印象中單一平衡電樞單體截然不同的自然感,甚至會產生彷彿動圈耳機的錯覺,卻又不像有著如此品質的平衡電樞耳機一樣難以驅動的狀況。
而 F4200 與 F3100 在日本的價格與 Etymotic 的 ER4 系列有些許的接近,雖在特性上沒有像 ER4 系列那麼的偏向監聽與還原,但卻有更自然的空間感,耳塞也不像 ER4 系列慣用的多節耳塞設計,或許也可做為另一種選擇;至於 F7200 雖在價位比起 F4200 高出不少,但無論細節、資訊、空間感與音色則也更上一層樓。
你或許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