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ny Mobile 稍早請到 Xperia XZ 與 Xperia X Compact 的設計師團隊針對包括外觀設計理念,顯示與音效,以及相機功能做進一步的介紹與理念分享,而在 Sony 於 Xperia X 系列提出 Unified Design 之後,此次又再度融入 Loop Surface 設計,呈現新的樣貌。
Sony 設計團隊表示,雖然此次 Xperia XZ 與 X Compact 的造型乍看下與 Xperia X 系列有相當多的不同,然而整體的設計還是基於 Unified Design 的延伸,然而 Loop Surface 的造型更進一步的讓手機更為和諧、握持感更好。
此外,此次 Xperia XZ 與 X Compact 的材質應用也與先前機種有較明顯的改變,考慮到收訊品質, Xperia XZ 與 X Compact 的中框都是非金屬材質,而分別以 XZ 的 Alkaleido 精煉鋁合金與 X Compact 的塑料作為機背設計。
而這次兩款新機的連接介面也導入 USB Type-C ,這也是因為這個介面比起原本的 USB Type-C 更可靠,也有著連接時不用注意方向性的特色,負責產品規劃的染谷洋祐先生也表示,往後的 Xperia 手機將全面導入此介面。
XZ 的 Alkaleido 精煉鋁合金相較一般金屬材質,由於材質密度更高,表面更為平滑,施加烤漆之後,能夠呈現與機身正面玻璃相互呼應的質感;至於採用塑料的 X Compact 的表面,則是以多層次烤漆的方式,不僅具有平滑且與玻璃相仿的反射效果,且也因多層次的烤漆使機身在不同的光線下都有不同的光澤。
此外,機身上下的 Loop Surface 的橢圓設計也是相當值得消費者注意的細節,除了兩款機型在上下兩面刻意圈出一塊不同質感的區域,同時在顏色的挑選也與機身略為不同,呈現 Sony Mobile 近期在整體顏色取自大自然的千變萬化。
而負責色彩的村井薰小姐表示,雖然兩款機種的基本色系相同,但卻是源自不同的自然色彩,尤其此次兩款機種主打的藍色呈現截然不同的風貌。 Xperia XZ 的色系來自大地,至於 Xperia X Compact 則是呈現天空的風貌。
Xperia XZ 的澗水藍來自深邃森林映射在湖水的反光;伯爵銀則是宛若陽光照射在水波;而曜岩黑來自大地深層的礦石,所以不是純黑色,而是黑中帶有淡紫的礦石色澤。
Xperia X Compact 的天瓷藍則是來自天空多變的藍色,尤其上下兩端的顏色在反光下還會呈現如黃、粉般的繽紛色彩;至於雲瓷白宛如天空與大氣中的白色;而宇瓷黑則想呈現宇宙與夜空的風貌,所以在反射下的宇瓷黑也會帶有深藍色。
至於在娛樂方面, Sony 以螢幕與音樂做為賣點;負責介紹的和田卓矢先生一開始就強調 Sony 在 Xperia 的顯示技術來自集團 BRAVIA 電視深厚的基礎,將電視影像包括解析度、對比與色彩調教三大技術重新針對手機的顯示器特性進行最佳化。
Sony 透過 X-Reality 技術對影像進行強化,可將解析度較差的內容進行補正,另外藉由動態對比增強技術,可分析影像的明暗進行調節,使畫面的對比更自然、細節更多;同時在色彩呈現方面,以數據分析的方式偵測影像,以 Memory Colour 記憶色的方式,將一些生活中腦海烙印的物體的色彩套用到影像上使色彩更鮮豔、逼近記憶色,但針對如人像膚色則僅經過簡單的強化避免顏色的不自然,同時也把自然色的概念導入拍照,使拍照時也可藉自然色強化。
同時 Sony Mobile 也要與消費者溝通一個觀念,雖然刻板印象中 OLED 的無論在色域、對比的表現是優於 LCD 的,不過 Sony Mobile 除了使用高品質的面板以外,輔以自然色背光顯示器技術與演算方式,能達到比 OLED 在多數情況下更好的對比與更廣的色域。
在音訊的部分, Xperia XZ 此次在錄音與音樂播放仍於軟硬體有所強化;錄音的部分導入更高動態範圍的麥克風與 24bit 收音,至於音樂播放的規格雖看似與 Xperia Z5 相同,同樣具備耳機自動最佳化、 24bit 192kHz 支援以及主動降噪耳機支援,但針對音訊的電路區塊強化,使聲音進行類比放大更不受數位電路干擾,達到更純淨的效果。
不過 Xperia 系列發展至今,仍未加入真正的 Sony Walkman 技術,目前的音訊都是透過既有的 Snapdragon 平台搭配 Sony 的音訊演算法所提供,筆者嘗試詢問和田先生,得到的答覆是對於未來規畫他們仍無法作太多透露,但強調他們與 Sony 本社音響部門有密切的合作,未來仍會導入更多音訊技術於 Xperia 。
而相機的部分則由 Sony 資深影像工程師高野浩司介紹,這次 Sony 相機的重點可用四個數字代表: 3 、 3 、 5 、 1 。 3 代表三項來自 Sony 相機部門的技術,包括 G Lens , IMX300 Exmor RS 元件與 BionZ 影像引擎,強調此次在規格雖乍看與 Xperia Z5 相似,但影像細節勝出許多。
第二個 3 則是表示三重感測器,此次 Sony 導入焦平面相位對焦搭配雷射對焦測距感測器與 RGBC 感測器,藉此提升對焦速度與曝光、白平衡精確度;焦平面對焦技術搭配預測對焦有助於拍攝與追蹤動態物體的成功率,雷射對焦則可提供鏡頭更精確的對焦區塊縮短鏡頭對焦時間,至於 RGBC IR 感測器則對於混合光能夠提供更準確的曝光與白平衡校正。
5 代表的是五軸防手振,雖然 Sony 此次的相機元件仍未具備光學防手振技術,但卻可在錄影使用 5 軸的 SteadyShot 技術,原本 Sony Xperia 機種就已經導入 3 軸的電子式防手振,不過 Xperia XZ 則添加 XY 軸資訊,藉由加速度計與陀螺儀資訊,使移動中錄影時的影像更穩定,同時就連 Xperia XZ 的前相機也具備此功能。
最後的 1 代表的是自拍,畢竟自拍是許多現代人相當重視的功能,而 Xperia XZ 不僅使用 1/3 吋的大尺寸 13MP 感光元件,還採用 6 片式 f2.0 光學鏡片,並且為了暗處自拍還可藉由多畫面 NR 技術減少雜訊。
以 Sony 工程開發團隊的角度, Sony 並不打算一口氣推翻先前的成果,而是由傳承前代機種優秀的部分並一點一點的從細節加以強化,此次的 Xperia XZ 與 Xperia X Compact 除看到從 Xperia Z 一路發展的留下的精髓,但也有著持續進化的風貌。
你或許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