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兩年來手機相機的發展已經提升了很多,也專業了很多,尤其是手機的相機都能如專業單眼反相機那樣儲存「RAW」檔桉,「RAW」檔桉對一般人來說其實是根本不重要的,不過對一些專業的使用者,它的存在是非常重要的,尤其對於我這類拍攝星空的攝影愛好者來說,「RAW」檔是必須的,因為「RAW」可以保留拍攝到的一切數碼數據,而完全沒有被相機本身的軟體處理,那麽就方便我們後期利用專業的的處理軟體去后製了,那樣的話可以獲得更細膩的作品。
這裡不多解釋什麼是「RAW」,以下是直接摘自Wikipedia的解說:
RAW圖像格式的目的是儘可能的捕捉(即特定感測器的最好性能)現場的拍攝特性,也就是說,包含有關場景的光照強度和顏色的物理信息。 最原始的圖像文件格式存儲的信息根據收到感測器的照片,接受元素,而不是點的最終圖像(有時稱為像素)的幾何形狀:六角形元素位移感測器 ,例如,他們六角記錄信息流離失所的元素,其中一些解碼軟體,最終將矩形幾何變換成多邊形「數字顯影」。
RAW圖像格式的目的是儘可能的捕捉(即特定感測器的最好性能)現場的拍攝特性,也就是說,包含有關場景的光照強度和顏色的物理信息。 最原始的圖像文件格式存儲的信息根據收到感測器的照片,接受元素,而不是點的最終圖像(有時稱為像素)的幾何形狀:六角形元素位移感測器 ,例如,他們六角記錄信息流離失所的元素,其中一些解碼軟體,最終將矩形幾何變換成多邊形「數字顯影」。
(https://zh.wikipedia.org/wiki/RAW)
所以到這個年代,如果某手機無法儲存「RAW」檔桉的話,基本上我不會再選擇這部手機了!
很幸運的是華為P9是可以儲存「RAW」檔桉的(除了P9 Lite以外),打開相機,在自動模式下,下方有一個欄,把它往上滑進入「專業」模式,然後在畫面向左一滑,進入設定,把「RAW Format」開啟,那麽就能儲存「RAW」檔桉了!要注意的是,「RAW」檔桉只能儲存在自身的記憶卡裡,而且「RAW」檔桉沒有被壓縮,所以它的容量比一般的JPEG大五倍以上,所以手機的記憶就會很快就滿,每一次拍攝后,必須要利用電腦存起來。
還有就是在手機原生的看圖像軟體是無法看見「RAW」檔桉的,只是看見手機另外儲存的JPEG檔桉,必須通過其他App如SnapSeed和LightRoom從記憶體的DCIM裡面找出「RAW」檔桉(.dng),才能進行后製及輸出成JPEG。當然,最好的方法還是通過電腦的軟體如Adobe Photoshop或LightRoom來進行后製及輸入,效果會更棒!
以下的圖片都是P9拍的而且儲存「RAW」檔桉,會有原生相機輸出的JPEG做比較,也有直接「RAW」轉檔的圖片作為比較,還有以我個人喜好的風格而進行的后製,從中會發現P9拍出來的照片的動態範圍確實挺高的,而且能夠保留該有的細節。
唯一讓我不解的是,在專業黑白模式是沒有存「RAW」檔桉這項功能,實在是太浪費了~
![]() |
在自動模式下,下方有一個欄,把它往上滑進入「專業」模式 |
![]() |
然後在畫面向左一滑,進入設定,把「RAW Format」開啟 |
![]() |
原生攝影軟體存的JPEG檔 |
![]() 直接利用軟體輸出RAW檔成的圖像,很明顯的看見手機本身是對照片進行了減光的調製。 |
![]() |
利用軟體根據個人風格的喜好進行后製而再轉檔輸出,可以看見原本的RAW檔的色彩動態範圍的很高的,所以後製了還能保持大部分的細節。 |
![]() |
讓大家看見我是如何利用Adobe Photoshop Lightroom進行色彩調製 |
![]() |
這是另一張利用Adobe Photoshop Lightroom進行色彩調製 |
以下圖片上圖是RAW檔桉直接利用軟體轉檔,下圖就是利用軟體依據個人的喜好進行后製再轉檔輸出。
|
![]() |
有裁圖 |
![]() |
這張圖片看起來過度曝光了 |
![]() |
不過經過調製,依然能把它「救」回來 |
![]() |
這裡可以知道我是如何調製把以上的圖「救」回來 |
![]() |
這圖可以看出RAW對星空攝影的重要性 |
本文授權轉載自Gradient』s Blog
Sourc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