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勢謀遠 攜手共創Fintech 大未來

2016.09.01 04:04PM
是取勢謀遠 攜手共創Fintech 大未來這篇文章的首圖
  • 大勢所趨,取勢謀遠    

自從世界經濟論壇(WEF)於2015年6月發布未來金融服務研究報告(The Future of Financial Services)以來,金融科技(Fintech)不僅成為金融服務業創新的代名詞,更是各大金融集團、創投與科技新創企業的競技場。WEF在長達176頁的趨勢報告中,提出六項創新洞察:

        (1)Fintech的發展與對傳統金融業的破壞性是可以預期的。

        (2)最大的衝擊來自於平台、大數據與輕量資產的商業模式創新。

        (3)短期影響最大的是銀行業,中長期影響最深的是保險業。

        (4)金融業將會採取與新創Fintech公司競合的平行策略。

        (5)健全的發展來自於政府、金融業與新創Fintech公司三方的協同合作。

        (6)Fintech的破壞性創新將會逐漸改變消費行為、商業模式,與產業結構。

       

總體來說:Fintech是一個可以預期的趨勢,如何從消費者的痛點出發,結合大智移雲新科技(大數據、智慧化、移動、雲端運算),進行轉型升級與創新,是傳統金融業很大的難題。

        想像未來,金融服務的市場規模會放大,例如透過科技實現機器人理財與普惠金融(Financial inclusion)等,但是產業結構將會發生巨大變化,不再是以實體分行為核心,沒有差異化(me too)的金融服務,取而代之的將是針對性更強、服務更深、更快的社群金融,以及運用大智移雲為核心的科技平台服務。如果未來的情境如此,那麼取勢謀遠的關鍵是什麼呢?

 

 

2c06133ce65dd21d6de11a8570fac29a

圖 2026年未來的金融產業結構

 

 

 

  • 重新定義,創新突破

 Fintech的重點不只是科技,更重要的是運用科技經營社群:透過社群互動深入挖掘隱而未顯的需求與可能的服務模式,然後再用Fintech新服務來對應。

 要發展金融科技,不能落於金融業的科技化,需要更專注於用科技解決消費者的真正痛點­­(那些現在沒有、不方便或不便宜的金融服務),並且鏈結社交口碑,設計符合年輕世代(數位原住民或Z世代)使用行為的新服務。

由此觀之,我們有必要重新詮釋與定義Fintech:

(1)Fintech的重點不在於金融+科技,Fintech其實就是數位世代的金融服務。

 

(2)金融與科技融合只是Fintech的表象,真正的意涵在於世代行為的翻轉。因此,我們在思考未來Fintech策略布局時,需要強化對於數位世代行為的洞察。數位世代對於科技的應用能力,遠遠超過當前傳統金融業決策高層的想像。這種先天的不對稱性,將會是傳統金融業發展Fintech的最大盲點。

 

(3)Fintech是重新設計服務的好機會。避免將科技當成金融服務的促進策略(Enabler),也就是避免同方向的快速成長,想像多數的金融業轉型為提供相似服務的Fintech公司,在被國際大廠瓜分後的台灣市場中,相互競爭。類似於當前銀行業的分行競爭,對於消費者來說,不僅沒有太多的附加價值,更糟的是每個分行的服務雷同,滿意度也不高。

我們應該更積極的將科技當成是破壞策略(Disruptor) 用來調整資源配置,重新聚焦在需要中長期經營的社群,選擇性的放棄或轉變服務提供方式(例如某些服務委託Fintech新創公司提供),積極開創可能的新事業模式(例如轉型升級為協助Fintech新創企業發展金融服務的平台)。

 

  • 攜手共創,雙模並進
  • Fintech的服務將會跨越國界。因此,Fintech並不是一個新創公司與傳統金融業的競爭,而是一個台灣金融業與新創公司合作一起面對全球大廠的賽局。

 

Fintech將不只是傳統金融或新創公司重新分配台灣市場的競爭,更關鍵的是台灣金融業如何運用Fintech的趨勢來進行產業的數位轉型與升級。而且,不論我們願不願意,國際大廠總有辦法可以借重科技與平台,侵入台灣市場

  •  Apple Pay或Android Pay的重度使用者,他們是經常需要跨國移動的商務菁英。這群創新應用的領頭羊,不僅樂意接受國際級Fintech服務,而且會將這些應用快速擴散至中產階級。
  •  Fintech服務的致勝關鍵在於同時具備數位力與社群力,提供跨越國界的、無縫整合的、先進創新的金融服務。這對於服務同質性高、數位優勢不明顯的台灣金融業來說,無疑才是最大的威脅。
  •  Leverage新創Fintech的優勢,來對應數位世代的新服務,在轉型升級的過程當中更大程度的攜手共創未來金融,採用雙模並進的方式:一方面策略性的調修當前的金融服務,一方面與新創Fintech共同創造未來的新事業模式。
  •  Fintech的重度使用者,傳統金融業需要歸零思考,如果現在或十年後重新創建金融服務,我們會怎麼做?

b115579e6c843e3c24a6e617e7f411ad

  • MIC,2016年6月

 

 

作者:周樹林/資策會產業顧問兼主任

 

 

 

歡迎參與 9/7 大智移雲 翻轉時代 Fintech 論壇

http://bit.ly/2bmtFRK 上午場

http://bit.ly/2b0lGZt 下午場

http://bit.ly/2bB01cC 高雄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