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章從兩河流域發源,在中國夏商周時期發揚光大,到後來成為東亞重要的身份證明文具,擁有五千年歷史。至今,台灣人用印鑑開銀行帳戶、公司行號行政,仍然要靠大小章驗明正身。
日本人也不例外,相當看重印鑑的法律效力。不僅如此,個人印章在非法律的日常應用層面上也有廣泛的應用。
日本人一般持有三顆印鑑,一顆為「實印」,也就是在行政機關裡進行過印鑑登錄,國家背書的印章,通常連名帶姓,但是只寫姓氏的印章若是透過登錄,一樣具有法律效力。
「銀行印」則是銀行使用的印章,跟台灣人使用的銀行印很像,但是日本人的印章多為圓形,而非四方形。(幫神奇裘莉按讚,追蹤豐富的日本資訊!https://www.facebook.com/MagicJulie.TW/)
上圖:House of Hanco 的高級手工印章
個人使用者的情況下,一般銀行印即使不進行印鑑登錄,也能夠實行開戶手續,但是若是公司行號,或是需要打契約的情況,則需要使用實印,才能確保法律效力。
上述兩種印章雖然重要,但是只在打契約、銀行開戶、房屋買賣等重大場合才會出場,平常都收在櫃子裡,好生保管。日常生活中,日本人最常使用的印章,其實是「認印」。
「認印」顧名思義,是拿來「認人的」。
上圖來源:wikipedia
在日本的百元商店內,總有一個印鑑架,有時賣的是橡皮自來水認印,小小的、圓圓的,直接打開蓋子就能蓋章。
有的商店賣的不是自來水印章,而是白色或黑色的塑膠製印章(下圖),一樣是圓形,只刻了苗字(日本人的姓氏稱為苗字),需要搭配使用印泥來蓋章。(幫神奇裘莉按讚,追蹤豐富的日本資訊!https://www.facebook.com/MagicJulie.TW/)
認印的共通特點就是一看就給人便宜貨的印象,而事實上,他們也確實是便宜貨。在百元商店買到的認印通常用沒幾個月就會壞掉或沒水,也因此,被日本人稱為「三文判」,只要三文錢就能買到的便宜印章的意思。但反正認印只圖個輕便好攜帶,搞丟也不心疼,所以大家也不太在意這些小細節,便宜點,反而好呢!
認印的使用範圍廣,從簽收郵件到公司內部的簽呈核可,都用一顆認印蓋一蓋解決。日本人雖然也是田中先生、中村先生、齋藤先生滿街跑,但是跟台灣動不動一個辦公室裡十五個陳先生、八個王小姐的情況相比,還是好一點點,用姓氏蓋個章,也就搞得清楚是哪位經手,能夠追得到責任,足矣。(下圖為日本政府在昭和 39 年時的會議紀錄,與會人均須蓋章以示負責。)
上圖來源:wikipedia
不過光是有這三顆印章還不夠,視個人的生活需求跟工作職位,還可能用到更多的印章。比如「訂正印」,就是超級迷你的矩形印章,在會計或商店內部簽核時,看到錯誤數值或筆記,需要訂正時,就在訂正處蓋上訂正印,以示負責。一般大小僅在 6 釐米,以不影響視覺為主。繼續閱讀:設計感洋溢的日式印鑑,發賣即完賣!
幫神奇裘莉按讚,追蹤豐富的日本資訊!https://www.facebook.com/MagicJulie.TW/
--
神奇裘莉@癮科技
--
top photo credit: 日本直販
--
你或許會喜歡
7 則回應
https://www.new7.com.tw/NewsView.aspx?t=03&i=TXT20171018163334BW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