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建補光燈的 EOS M 專用微距鏡, Canon EF-M28mm F3.5 Marco IS STM 動手玩

2016.08.12 05:15PM
是內建補光燈的 EOS M 專用微距鏡, Canon EF-M28mm F3.5 Marco IS STM 動手玩這篇文章的首圖

Canon 在今年 5 月份的時候發表了一款針對 EOS M 系統的微距鏡 Canon EF-M28mm F3.5 Marco IS STM ,除了是 EOS M 系統首款微距鏡以外,也載了為了微距拍攝的補光燈系統,在發表之初就吸引不少 EOS M 用戶的目光,早先也與 Canon 借用了這款有趣的鏡頭試用。

39db602ef4f67b7828c470dcdd63be72

da50e56a9d6155dfd4a316a8c6cef71d

EF-M28mm F3.5 Marco 是一款小巧型的微距鏡,搭配 EOS M 接環,外觀的設計延續 EOS M 系列鏡頭的風格,鏡頭最前段為手動對焦環,收納結構採用沉胴設計,在使用時要先按住解鎖鍵並旋開到工作位置才能正常運作,這款鏡頭也具備標準拍攝與超微距拍攝兩段,在超微距拍攝模式下並無法回到泛焦,故使用前要先確認拍攝的距離與情境。

 

內建閃光、補光燈系統的鏡頭雖然非常罕見,若多半是接觸自動鏡頭的玩家較常見的微距鏡補光手段應該是搭配環形閃光燈或是環形補光燈,不過在早期螺牙手動鏡頭時代,有些特殊目的的機能型鏡頭會內建有補光燈的機制,也就是牙醫鏡,因為相較一般拍攝情境,不可能在微距鏡外面還裝上一圈的補光燈,然後塞到患者的嘴裡,所以早期的牙醫鏡有些是有內建發光機能的。

8cf83259935738e247a5b2774156a4f3

EF-M28mm F3.5 Marco 的光學結構採用 11 片 10 群,包含兩片非球面鏡片(一片為雙面非球面),還有一片 UD 超低色散鏡片,採用 7 片光圈葉片,此外鏡頭口徑為 43mm ,可再搭配濾鏡或是保護鏡使用,此外還搭載 IS 光學防手振以及 STM 步進馬達,重量僅 130 克。

98fed080152691dd1f1c4ba9ad0dfb2c

3e953d9e1a141586c6682fbdbac407bc

f8a5157f58ed34412237ae31bb886b42

至於補光燈則是利用鏡筒上的按鍵啟動,光線分為強弱兩段,另外長按後則是改為單邊點燈模式,同時也一樣具備兩段強度,意味著要從左燈切到右燈需要按壓兩次;另外在切換拍攝模式或是收納鏡筒的轉換,也會關閉補光燈;當然因為電力來自機身,長時間使用也會使相機的續航力稍稍受到影響。

 

然而對於這款輕巧的微距鏡頭,之所以內建補光燈機制是有其原因的,這是一款設定在 28mm 焦段、等效約 45mm 的鏡頭,卻有著標準微距放大倍率 1:1 、 0.097 公尺,超微距模式放大倍率 1.2:1 (等效 35 片幅 1.92:1)、並可在 0.093 公尺距離拍攝,在如此貼近被攝體的情況下,即便在大晴天,仍舊難以在這麼短的距離有足夠的進光量。

 

拉高 ISO ?搭載防手振?這兩個手法對於拍攝超微距並不夠用,因為沒有充裕的光線就沒有辦法成像,何況 ISO 拉高到一個程度畫質也不堪入目;搭配外掛環狀燈?目前多半市售環狀閃燈都是針對傳統大尺寸微距鏡設計,為了一個小巧的鏡頭附加外接閃光燈對一般使用者、尤其是 EOS M 設定的輕度玩家似乎也不夠方便,技術既然做的到,那就內建吧。

 

正確來說, EF-M28mm F3.5 Marco 的補光燈並不能稱為環狀補光燈,僅是利用兩顆小型白光 LED 搭配兩片半圓的導光片,達到為鏡頭前的細小物體補光的程度;光源實際上不平均,標準人像距離的亮度也不足,也並非真圓形光環,同時半徑也不夠大,想要用來拍攝人像時的瞳孔光並不容易。



b3cf5e32249cda48d3abd0bc3432f06a

ef758f893898600b674247001fb0527a

8f3964923a37da6db767c0c08f28834d

71994247bd48dbdc5e6fc867c139ec56

c7e3ad35d4caf1941a0070a672dfe616

716acf7208dbe5bf2c1d14092851e78a

57af0c63fc033aba8699f302887b17b0

a0ef2f236f69922719abd1d65bae7612

11e7f9751e0d64002987cbadd4441788

c7299a7f6600e7d32a8849db3b073605

63952a474bf246019ac441430583675c

85f3f0e61ea861052b6defd6c73d590d

5a8d2958086a0bacc0ff6dd567d4f9f7

85ae65010c817ae0939cd8ce44b38278

0634031d83180e309e77ba3afc8c6ecb

975dfcdccc9ac59f930015f46382ebd7

899c878f9c58565c77b7b12975988d26

61410e6ee53aa69467b3844284c9d774

513fcad396b889389b83e036ff94205c

47cfdfab88535cf310e3a1eb1b7275db

e134a2c416709e611e528e9ba587f14e

b60387cf7a2cbccb2e5e95866ad21f0b

eab1a59a2f7cd0f9c48bdd819258d055

21022adb4aa4d531047896826559645a

5ba2c17b763d3bde3a1b31db0852702f

005dd8aacb12a201db5dec6c2a2eab2b

9d4b6e9858f878297e178240b470084b

b793a208874459d7081e4d555e149549

 

俗話說微距無爛鏡,畢竟由於微距鏡頭多半是用於拍攝小物體所設計,解像力通常會凌駕於鏡頭呈現的散景或是光學特性之上,個人強烈建議不要用於拍攝女孩子的近距離人像,除非她的皮膚非常的好,否則以 EF-M28 F3.5 Marco 的特性很容易把皮膚的小缺陷放大。

 

等效約 45mm 的焦段使用起來較為接近約 50mm 標準鏡頭焦段應該是不少人可輕鬆上手的焦段,即便不作為微距拍攝,拍拍風景或是連人帶景的畫面;至於在微距拍攝時,即便不是無反光鏡系統,原本微距鏡頭對焦就比較不易合焦,即便是搭配目前 EOS M 系列對焦系統最好的 EOS M3 也不例外,故建議在超微距模式時不如使用手動對焦。

8add125a1f44ad760047275f66cc18dc

至於補光燈在標準拍攝的近距離以及超微具有相當大的幫助,甚至可以說這款鏡頭若沒有補光燈,功能瞬間就變得沒意義,因為拍攝距離過短,沒有補光燈的情況下是根本拍不成照片的,而個人建議為了避免光線較死硬,在超微距情境下使用弱光(第二段強度光線)會比較好一些,此外光線仍略集中在兩顆 LED 上,但還在可接受範圍。

 

不過畢竟這款鏡頭的 LED 光不會太強,是無法取代標準閃光燈使用,補光的有效距離筆者認為會短於 30 公分,故若要用於像是逆光人像、夜間人像拍攝使用並無法發揮作用,但這應該是在使用前就該有的體悟。

3febffb5951339fc0a78eb171cc0ac25

對於 EOS M 系統的玩家,扣除轉接之外,這也是目前首款原生的微距鏡頭,以獨特的 LED 補光方式與等效達到 1.92:1 的瘋狂超微距功能相輔相成,同時也具備輕巧的優點,對於一些熱愛拍攝生活小物的朋友是不可多得的鏡頭,不過可能筆者個人看習慣具備對焦尺的微距鏡頭,這款在超微距下少了對焦尺顯示的鏡頭手動操作還多少有點不習慣啊...

你或許會喜歡

手機沒電又沒容量?PhotoFast PBC 線型隨身碟+新 App 一次解決兩大煩惱!

有了這張卡,國外旅遊無限上網吃到飽

福利品不等於二手機,也有未拆封新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