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ricsson 的行動趨勢報告分享活動轉眼間也到了第十次了,而最新版本中特別為當紅的物聯網趨勢做了大膽的預測,認為 2015 到 2021 年物聯網將會呈現驚人的 23% 年增長率,同時物聯網設備將會在 2018 年取代手機在聯網裝置中的龍頭地位,屆時預計在 2021 年,聯網裝置總體數量將達到 280 億,其中有 160 億是物聯網設備。
Ericsson 進一步指出,在物聯網市場開始起飛後,蜂巢式的物聯網將會成為最快速的成長動力,相較目前市場熟知的雙向型物聯網如智慧穿戴設備與目前的智慧家庭結構,具備多方溝通的蜂巢式物聯網不僅適合用於更複雜的穿戴設備,城市基礎設施例如智慧電錶與家庭自動化,亦對需要更即時性資訊溝通的車聯網尤其重要,尤其歐盟亦將於 2018 年推動車輛自動緊急呼叫系統 e-call ,故也視為物聯網成長的動力。
另外基於基礎ˋ通訊技術的物聯網也會在未來有顯著的成長,一方面是因為目前的物聯網多半是藉由藍牙連線到手機,或是連接到 WiFi 之後的方式才與骨幹網路連接,基於通訊網路架構中的 NB-LTE 以及 LTE-M 也才逐漸標準化;然而相較非通訊技術的物聯網,基於通訊技術的物聯網可直接連接既有的通訊設備並直接與骨幹網路連接,簡化連線的流程,故也預期其成長會相當迅速。
雖然預期物聯網裝置將會超越手機,不過也不代表兩者是有取代性的,畢竟物聯網裝置的目的是為了使裝置與基礎設施能透過網路提供更多資訊或彼此溝通,與手機是針對個人化資訊、娛樂的應用大為不同; Ericsson 也預計今年第三季後,智慧手機在全球市場的使用率就會超越傳統的功能型手機,同時到了 2021 年,智慧手機使用者將從現在的 34 億提升到 63 億。
此外,隨著電信技術逐漸淘汰 2G 、 3G , Ericsson 也推測 VoLTE 的使用率將會逐步提升,畢竟在網路頻譜使用效率, LTE 的使用效率明顯優於 3G 與 2G ,各先進國家也逐漸收回 2G 甚至 3G 頻譜供 LTE 使用,同時 4G 用戶也迅速成長,自然也會讓 VoLTE 的使用量逐漸提升,也預估 2021 年, VoLTE 用戶將達到 23 億。
在此次的調查報告中,也為接下來的行動設備使用行為做了預估,其中 Ericsson 仍看好使用者觀看串流影片服務的流量成長,推測到 2021 年有高達 7 成的行動網路流量都是用於串流影片欣賞,其次則是社群網路,像是檔案傳輸以及網路瀏覽的比重將會越來越低。至於音樂的成長幅度不高的原因並非使用者沒有需求,而是串流音樂檔案所佔用的頻寬並未如影片因應高解析而越來越大有關。此外,也隨著行動網路頻寬增加、使用者依賴度提升,智慧手機流量仍將於 2015 至 2021 年間提升 12 倍。
回到台灣本身的數據分享,台灣目前 4G 的門號已經有 65% ,更驚人的是這是台灣在開通 4G 僅 2 年內的成果,在東北亞區無論是成長速度或是佔有率都是遠高於平均的。
另外也由於台灣的行動網路仍有提供相對平價的流量吃到飽服務,故相較國外使用者盡可能連接 WiFi 網路降低對行動網路的依賴,台灣使用者則習慣讓行動設備持續使用行動網路,同時台灣的青少年對串流影像服務的使用率也遠高於鄰近的韓國以及中國,而 4G 用戶每人平均流量更達到 10-14GB ,如此高的行動網路平均網路流量在全球的行動網路中也是相當罕見的。
雖然國外已經較少有如台灣提供行動網路吃到飽服務,但從趨勢來看,內容服務、消費者使用習慣仍不斷讓使用者提升行動網路的使用量,而新通訊技術像是 4G 或是接下來的 5G 都不斷的提升頻譜的吞吐量,故長久來看全球消費者對行動網路的頻譜還是會繼續增長。
你或許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