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MD 在今年 Computex 發表基於 Polaris 架構的新 GPU 產品 RX480 ,宣告將能執行 VR 的 GPU 價格壓制到 199 美金的範疇,同時也預告了接下來還會有更平民的產品,希望藉由貼近多數玩家能負擔的價位,讓消費者重回 AMD Radeon 的懷抱;稍早 AMD 也公布了 Polaris 系列兩款更平價的產品,分別是針對 Full HD 解析度娛樂超值產品的 RX470 ,以及針對電競玩家的 RX460 ,兩者分別於 8 月 4 日、 8 月 8 日推出。
關於 Polaris 架構特色可見先前 RX480 介紹:請點此
兩款產品雖在效能並未如 RX480 達到 VR 體驗的執行需求,不過仍保有 Polaris 架構的多項主要特色,包括採用 14nm 製程生產,對先進 API 如 DX12 與 Vulkan 的支援,以及對於 4K 影片硬體編解碼的支援,此外也支援 HDR 以及 AMD FreeSync 等技術,介面也提供包括 DP 1.3 HBR3 Ready 、 DP1.4 HDR Ready 、 HDMI 2.0 等輸出介面。
RX470 的 CU 為 32 個,基礎時脈設定在 926MHz ,可 Boost 到 1,206MHz ,運算力達 4.9TFLOPS ,採用 256bit 4GB GDDR5 ,記憶體頻寬為 211GBps ,記憶體傳輸速度為 6.6Gbps , TDP 為 120W 。 RX470 的目標市場是鎖定在延續 R9 270 等級的價格帶,提供 FullHD 解析度下能夠開啟反鋸齒技術,提供流暢的 fps 以上 AAA 遊戲體驗。
至於公板的設計與 RX480 相當近似,也採用鼓風扇長遮罩設計,沒意外 PCB 應該仍為 20 公分內長度,另包括與 RX480 相同的四路數位輸出 I/O 。
至於 RX460 則具備 14 個 CU ,運算效能達到 2.2TFLOPS ,核心基礎時脈設定在 1,090MHz ,可 Boost 到 1,200MHz ,記憶體提供 2GB 與 4GB 兩種容量,為 128bit GDDR5 ,頻寬為 112GBps ,記憶體速度為 7Gbps ,功耗則低於 75W 。
RX460 公板採用短卡設計,搭配典型的下吹式單風扇,輸出端子也簡化為一個 DP 、一個 HDMI 與一個 DVI ,鎖定的目標市場延續 R7 360X ,訴求族群電競玩家,標榜主流電競遊戲都可在 FullHD 解析度下達到 90fps 以上的水準,另外還強調除了採取桌上型封裝外,亦可直接將 GPU 用於筆店內,並標榜執行如 OverWatch ,在 Full HD Ultra 設定可比競品 GTX 960M 高出 1.2 倍的效能。
你或許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