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炎夏日不知該往哪裡去,若你自認為是重度科技控,那當然要去一年一度的「解密科技寶藏」好好朝聖一番,現場展出包括光通訊、OLED照明、軟性面板、虛擬實境…等80項科技專案創新技術,且還有許多大型互動展示裝置,不但超好玩、且還能長知識呢!
由經濟部主辦的「解密科技寶藏」,從2014年開始舉辦已累計超過13萬參觀人次,今年在高雄展出後佳評如潮,期間更吸引近1,300位企業人士、17家外商、3國科技官員前來參觀,因此這次移師台北場可說是備受矚目。「解密科技寶藏」是一個蘊藏台灣產業轉型升級關鍵的跨領域平台,一次就可以看到全台16個研發機構的技術,不管是研發單位、業者、創意家及民眾,都可以透過解密科技寶藏找到資源、資通訊、生技、精密機械…等各領域技術,讓大家一次看個夠,也許還能激發出更多跨領域創新應用。
這次「解密科技寶藏」台北場在三創生活園區12樓盛大登場,200坪大的空間展出包括12項互動技術、68項技術元件或應用雛型、以及共80項科技專案成果,且有別於傳統科技展策展方式,「解密科技寶藏」大多以結合創意、互動方式展出這些前瞻技術,甚至還融入以奇想博士主導的明日實驗室為主題,展出生物實驗室、資源實驗室、通訊實驗室與科技美學四大區,小編也搶在開幕當天體驗,現場只能以「超級好玩」四字形容呀!以下就簡單介紹這次「解密科技寶藏」必看亮點吧!
▲同樣由工研院研發的救災型氣體偵測器,可說是為了防止因不明氣體外洩導致引起重大工安事件而生(例如高雄氣爆事件)。有別於傳統必須藉由人力判讀耗時又費力,救災型氣體偵測器搭載的自動定性定量技術,能在短短3秒內即時測出周遭環境氣體種類與濃度,以利快速應變處理。
▲救災型氣體偵測器採用的原理為,因為氣體會吸收紅外光,就像是指紋一樣,不同的氣體有不同的紅外光吸收光譜,當儀器發出紅外光穿越氣體,接著分析哪些波長被吸收,就能判斷出儀器偵測到的氣體,採訪當天現場人員也以打火機示範,接著平板電腦上的智慧型氣體分析儀控制器,果然立刻偵測到易燃氣體「丁烷」。
▲救災型氣體偵測器搭載工研院研發的氣態紅外光譜自動定性定量技術,目前已能同時鑑定380種以上不同氣體,未來也將運用在緊急應變危害性氣體監測,當緊急災難發生時透過準確偵測,現場指揮官就可以做出正確判斷處置方式,避免災害擴大。
▲接著走進通訊實驗室,全空間可見到大量採用鏡面元素,營造出無限延伸的視覺效果,彷彿身處異次元氛圍中,這區也安排了許多靜/動態展示,其中由工研院研發的能源柱可說是全場焦點,外觀看起來彷彿像會出現在科幻電影的高科技玩意呢!
▲能源柱結合由工研院開發的體溫發電「獵能技術」,搭配新世代OLED照明燈片,只要握住把手搓熱掌心就能用體溫發電,驅動由超薄OLED自然光照明燈片所點亮的能源柱。
▲聽音變形發光生物也值得一玩!結合工研院開發的可彎摺軟性OLED面板,以及金屬中心開發的記憶金屬,運用記憶金屬可形變的特性,帶動OLED面板上下開闔,並以誇張的「大聲公」結合聲音召喚的闖關互動橋段,展現出濃濃的趣味性。
▲最後看看工研院自行開發的3D掃瞄技術,該項技術以虛擬相機為基礎,透過投射特定紅外線圖紋影像至被掃描的物件,在移動掃描瞬間即時取得3D數據,然後建置出細緻完整的3D全彩模型;值得一提的是,由於掃描速度大於10fps,3D精準度可達到0.1mm,瞧畫面中3D人像維妙維肖十分逼真,將來也能應用在客製化3D模型、3D影像檢測、文物保存、數位典藏…等多方面。
▲最後要特別提醒,「解密科技寶藏」展區幾乎每樣互動設備,都可以透過個人悠遊卡或一卡通使用,若沒有這兩種卡片也毋需擔心,現場也提供同樣具有RFID晶片的臨時通行證;另外也可以使用智慧型手機掃瞄QR code後開啟網頁,會有更多參觀過程所累積的資訊顯示在上面。由於篇幅有限小編也只能介紹到這邊,剩下的就建議大家騰出一個下午時間自行去好好體驗囉!
「解密科技寶藏」展場資訊:
展期:2016年7月18日~7月28日(免費參觀)
地點:台北市三創生活園區12樓
開放時間:週一到週日11:00~19:00
官網:www.2016.MeetBao.net
粉絲團:www.facebook.com/dttitri
你或許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