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化學聊哲學】#1 沈澱池

2016.07.07 12:02PM
是【從化學聊哲學】#1 沈澱池這篇文章的首圖
​這是一個無心插柳產生的專欄…
既然如此隨性,就讓我們談笑風生般的聊聊人生吧~
【從化學聊哲學】#1:沈澱池
Photo credit : Ted Silveira via Flickr. CC BY-NC 2.0

話說,最近我(Po)在準備一場很重要的TALK!有別於過去的演講和手作課程,這次的演說需要思考許多人生的道理,得像達摩一樣閉關修煉!!

終於,到了妻小不在可以閉關一整天週日。萬事俱全只缺啟動「飛航模式」…
偏偏…這個時候總會出現「有朋(臨時)自遠方來,不亦樂乎!」的情況,於是就被朋友以「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之由給抓出門去看攝影展~還順便去吃附近知名的鰻魚飯~飯後還順便散步至赤峰街地市集~

Po:「什麼!3點了!!??ㄟ~我要回我家的沈澱池去沈澱了…」

友(=w=):蛤?沈澱池洗蝦毀(是什麼)??

沈澱池(sedimentation tank)是水處理系統中一個超級重要的角色!不論是從自來水處理到污水處理都需要應用到這項技術。沈澱池主要是利用重力將水中懸浮物與雜質集中於底部後再排除。一般也會搭配明礬(硫酸鋁, Alum)、聚氯化鋁(Polyaluminum chloride, PAC)這類的膠凝劑來加強沈澱的效果。

「水庫」本身就是一個很大型的沈澱池,雨水所伴隨的土石會先在水庫中沈澱後才供應給自來水廠去淨化。許多大樓的地下室蓄水池也有著初階沈澱池的功用。自來水千里迢迢來到你家,過程所經過的管路中難免有些異物、雜質。會在這裡先初步沈澱備用再抽到頂樓的水塔,最終再從你的水龍頭流出來和你見面!

要定期清理
畢竟,雜質會不斷的在底部累積累積累積,所以沈澱池是需要定期維護的!幾乎所有的沈澱池設計都會有一個斜度(因為要利用重力來集中,若是平的就不好集中了),只要將底部的雜質排掉就可以繼續堆積。基本上沈澱池的原理從19世紀以來就沒有大幅度的調整,因為原理都差不多。

Picture
1909年出版的」Engineering and Contracting」沈澱池設計圖 CC0 Public Domain

沈澱池的最後也是最重要的要素?
還記得去年(2015)蘇迪勒颱風導致部分縣市的自來水相當混濁?其實並非自來水廠的設備不良,而是沈澱池無法發揮它的功用,因為當時缺乏了最重要的:「 時間」!

沈澱是需要時間的!
很多事情當下就像是充滿污濁淤泥的水,隨著時間心裡的雜念與雜質就會沈澱到底部,這時水或許就透徹了。你的觀念與見解也會隨著時間而改變。許多經歷過感情巨變的人常說需要時間來沈澱一下,不正是如此?

沈澱是需要空間的!
什麼地方能讓你專心思考,心無旁騖?圖書館?咖啡廳?上課的公車上?
哪怕是五分鐘也好,一個沒有雜訊干擾的空間絕對能有效幫助思緒清晰!
一個好的點子、想法,甚至抵過一萬個爛點子!!

Picture
photo credit: LiFe Team Po
以Po自身經驗,前三名沈澱池分別為:
1. 廁所
一天之中最屬於個人的時間與空間,我enjoy每一次如廁和洗澡時光!我有一半以上的好點子都是在這裏誕生的…它無非就是我創意的小宇宙!

2.客廳舒服的躺椅(上圖)
一個能讓人適度的放鬆的躺椅,絕對是寫作的利器!我有一半的文章都是在這張躺椅上寫出來的!

3.運動的過程(馬拉松、鐵人三項、瑜珈)
​對我來說,游泳、腳踏車、跑步、瑜珈都是孤單的運動,我跟自己比!在運動時身體處於亢奮狀態,所以思緒很清楚。你可以有很多的時間可以和自己對話、勉勵自己!我在運動中參透了許多人生道理!唯一的小缺點就是…很多想法不能立刻寫下來…終點到了也忘了…XD

Picture
photo credit: Moyan Brenn via Flickr. CC BY 2.0
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沈澱池」,你的在哪裡?

by 比起化學,更愛聊人生的 Po總編

延伸閱讀:
小屁孩剋星「乖乖冷靜瓶」
自來水小認知(一):從水源到水龍頭

參考資料:
淨水場淨水處理,台北自來水事業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