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 Computex 也照往例安排採訪 USB IF 主席 Jeff Ravencraft ,今年對於 USB IF 而言,也正是看著能海納百川的 USB Type-C 逐漸普及的一年,今年有越來越多的設備導入 USB Type-C ,除了手機,筆記型電腦,主機板,由於 USB Type-C 規範中現階段最高可提供 100W 的功率,未來甚至桌上型電腦、工作站等,也將會是 USB Type-C 的目標市場。
USB Type-C 的優點就是整合數據、影、音訊號以及大供電特性,同時全新的正反面皆可使用的端子設計,也讓使用者不用再擔心插頭正反面誤插,同時藉由 ALT-Mode (相容模式), USB Type-C 可作為包括 DisplayPort 、 MHL 、 Thunderbolt 3 等規範的傳輸介面,不過相容模式仍是需要經過訊號轉換,同時例如 Thunderbolt 3 的訊號傳輸量較目前 USB Type-C 大是專屬規範,故也須使用內含訊號轉換晶片的專屬線材,若使用一般 USB Type-C 認證線材則會以 USB 模式溝通而非 Thunderbolt 協定溝通。
至於 Thunderbolt 3 能夠提供高達 40Gbps 的頻寬,而 USB Type-C ( USB 3.1 )目前僅有 10Gbps , Mr. Ravencraft 則表示其它聯盟所提出的技術規範他無法表示意見,然而 USB IF 看到的是市場需求, USB 技術確實也可達到 40Gbps 的傳輸速度,然而市場需求似乎還未到這個高頻寬的需求,此外目前能夠乘載 40Gbps 的線材成本也相當高,不過一旦市場對頻寬需求增加, USB IF 仍能因應需求將更高的頻寬導入標準。
此外, USB 也積極與屬於歐盟的 IEC 合作,推動充電器通用化,以通用的 USB 介面解決目前電子產品充電器不相容的問題,同時 USB IF 以 Power Delivery 作為供電的基準,讓不同功率的充電器與不同功率需求的設備之間能夠通用,當充電器功率未達設備所需時,設備製造商也仍能依照設備的情況,決定是否讓充電器供電或是不供電,他們在展示區也藉由功率較小的 Chromebook 充電器幫 Dell 的 Core i 等級筆電與 Nexus 5X 手機供電,驗證通用充電器計畫的可行性。
Mr. Ravencraft 也提及先前所宣布的 USB 裝置與線材認證計畫,這是因為目前 USB 3.0 之後,供電的功率大幅增加,然而不少廠商所提供的線材卻未達能夠承受高功率的可靠性,導致初期不少線材用於像是筆電或是高速充電等高功率情境造成危險。
USB IF 的立場是確保裝置製造商、線材廠、充電器與消費者的使用體驗,故以全新的認證機制輔以軟硬體的溝通協定,確保線材能夠承受充電器到設備端的電力傳輸,同時也明確規範不同長度的線材所需的銅線厚度,而這項認證計畫也包含在線材廠,讓裝置商或是充電器商在挑選合作線材廠也能夠以此做為依據。
當然畢竟無法確保消費者是否能夠了解認證的重要性,認證計畫推動後,當充電器與設備發現連接的線材是未認證線材時,會先以能夠保證安全的低功率供電,然一旦發現供電仍不正常,也會中止電力供應。
至於目前像是在手機、平板有不少技術廠商推出快速充電的標準,站在 USB IF 的立場,他們本身是個開放組織,同時也有 Power Delievery 規範規定電力傳輸的基準,只要遵循在 Power Delievery 標準下,他們仍可將這些快速充電視為安全的技術,但反之若是使用規範之外的電壓、電流, USB IF 就無法保證該技術搭配 USB IF 認證的線材是否安全。
另外近期不少手機廠商正在探討透過 USB Type-C 提供數位驅動耳機的功能,藉此取代類比的 3.5mm 耳機孔, Mr. Ravencraft 也表示現時間確實不少成員在為此努力,他們也將制定新的 USB Audio 規範,除了音質以外,另一個重點會放在功耗管理上。
你或許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