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在正式的測試之前,關於 Ricoh Pentax K-1 對於老 Pentax 用戶的價值與意義

2016.04.29 06:01PM
是寫在正式的測試之前,關於 Ricoh Pentax K-1 對於老 Pentax 用戶的價值與意義這篇文章的首圖

在寫正式的測試與介紹前,身為一個在採訪活動中罕見拿著不是 Canon 或是 Nikon 甚至也不是 Sony 、 Olympus 、 Panasonic 的 Pentax 使用者,還是在拿到測試機的第三天寫了一篇對於這款來的很晚的 35mm 全幅機的想法。

 

可能是因為筆者在數位化時代才開始玩 Pentax 的後期玩家,加上也沒有因為進了 P 家就玩起底片,手中目前的鏡頭全部都是數位專用的鏡頭,其實全片幅化對筆者的意義不大,不過當初 K-1 發表,還是對這個鄉野奇談居然有成真的一天感到欣慰,畢竟真的有個老前輩只能用燒給他了...(默)

a6ad2dbf6965c5b82979608b46964a60

雖然不是很資深的 Pentax 玩家,但好歹筆者一路從 *ist-DL2 、 K-10D 、 K-m 、 K-7 、 K-5 到現在的 K-3 ,一直以來也都把 Pentax 當作工作機,也因為工作的關係玩到幾款不同等級的機種,。

 

不過對於筆者內心來說, Pentax 一直都不是在工作場合最好的機器,畢竟電子系統比起同世代永遠都是跟不上,閃燈系統爛到爆(早期閃燈還是塑膠屁股...筆者的 540 還斷過兩次),快門相較市場領先者也顯著有遲滯,連一群老前輩都開玩笑的說,重要場合千萬別用 Pentax ,這半開玩笑的話真的是真理啊,出去玩請別人幫拍紀念照都會出包簡直好棒棒到了極點了...

 

但是為何還用到現在?說穿了就是被習慣制約了,跟同級相比相對精巧的機身,不多卻配置得宜的操作按鈕以及舒適的人體工學,還有當年平川淳留下的多款經典定焦鏡頭,雖然在工作場合常常出包,關鍵場合 Miss 或是拉風箱,閃燈也往往打不準、出力不穩定,但還是用到了現在。

5bee3c81166817b818e6a24b0d8aa909

拿到借來的 K-1 ,有點熟悉也有點陌生,這款相機的配置應該可說是 Pentax 有史以來最複雜的 K 接環數位相機,但其實也沒那麼複雜,多出來的兩個新轉盤,就是把一些原本散落的功能鍵以及一些在選單內的開關功能轉移到機頂而已。

 

別對新配置感到恐懼,因為這些功能多半也還能在選單內找到。按鈕的配置雖然稍有更動,但其實影響比較大的應該只有預覽鍵跑到拇指區而非 K-7 之後的觀景窗左側,此外也把十字鍵對應功能或是對焦點的切換從右下方換到十字鍵右上,基本操作姆指也更不需要常換位置。

f19487aa6d37a0e866349793b9e1086e

至於選單內也多了好多沒看過的進階功能,不過除了超解像模式、膚色色溫處理那一頁之外的新功能多半都是設定過一次大概就不太會動了;這些新功能還沒時間好好玩,不過沒這些功能對老玩家應該也是死不了,畢竟這些功能太現代化了。

 

機身的設計承襲 K-7 以來的做法,機身尺碼最小化,但還是堅持全鎂鋁合金,不像競爭對手多半以金屬搭配複合材質降低重量,所以雖然大概是其它品牌入門全幅機種的尺碼,重量卻與各家老二無異,可是握在手上雖份量十足,卻因為緊湊的機身把原本應該覺得沉重的機身的重量分散,感覺就像只比 K-3 II 重一點點。

2f69fbcf4b07a4ea5403e1207f467f9c

全新設計的翻轉螢幕雖在單眼入門機種不算罕見,但卻少見於全片幅的 DSLR ( Sony A7 結構上可不是 DSLR 啊...),全新的四連桿翻轉螢幕結構玩起來相當有趣,雖然不禁好奇他的耐用度,不過原廠說可以撐 30 公斤,姑且就相信它了吧;雖然 LiveView 不是我常用的功能,不過可以在 LiveView 時把光軸跟視線同一似乎也不錯。

 

對焦系統,個人覺得或許是因為 FF 化,或者是全新的對焦點系統還在調整,感覺與 K-3 類似,但運動追焦憑印象上似乎略遜於 K-3 II ,不過對於使用 K-3 之前機種的前輩恐怕會感動到痛哭流涕了吧,但比起 Canon 1DX II 、 Nikon D5 這類連續追焦特化的機種絕對比不過,不過會堅持要用 Pentax 搞運動攝影,我想不是腦子壞了就是手動高手吧(菸)

 

觀景窗看起來就是一個爽,現在不少 DSLR 已經放棄嚴謹的光學五稜鏡,不過 K-1 還是用了一塊超大的光學五稜鏡,還有在對焦液晶多了雙面鍍膜,又大、又亮根本爽度一流,而 K-1 具備 APS-C 裁切功能,在裁切下會有多一個黑框顯示裁切後的範圍,另外對焦點在合焦紅點會由大縮小,並於下方顯示合焦指示。

17f2fc3abac9e87a1e18fdcd63d21015

快門機構是這次 K-1 的重點之一,對於那些還堅持 CCD 機種的老玩家一定不愛,這是個聽起來軟軟的、一點都不爽的快門聲,因為 K-1 重視的是耐用、穩定性以及微縮化,而非死守傳統,採用連桿機構的浮動式反光板比起傳統全幅相機小了許多,且藉由連桿做為緩衝,觸發的聲音與抖動也降到極低,對低快門速度拍攝簡直超棒。

 

另外,也因為微縮化的反光板,轉接部分鏡後距比較長的 m42 廣角老鏡頭也不會打板,至少稍早試了一下在 5D II 會打屁股的蘇俄 MIR-1B 37mm F2.8 是 Psss 的,不過今天是隨興走到公司附近簡單拍,則是轉接 SMC Takuma 的 28mm F3.5  。

IMGP4565

IMGP4567

IMGP4566

IMGP4568

IMGP4579

IMGP4580

IMGP4582

IMGP4591

IMGP4592

以上照片使用 m42 接環 SMC Takuma 28mm F3.5 拍攝,風格模式為風雅

至於高 ISO 表現,很可惜的, Pentax 用的感光元件不是 Sony 最新的那張 42MP Exmor R CMOS ,而是不少人詬病高 ISO 的 36MP Exmor CMOS ,先天體質不算太好,這是命中註定的,但比起現在 K-3 、 K-3 II 的 24MP APS-C CMOS ,在 ISO 3200 仍因為片幅的關係好了不少,而 Pentax 對於雜訊的處理方式也是偏向把雜訊演算成類似底片顆粒效果的作法,但基本上真的很難跟 42MP 那張元件或是幾張專為旗艦相機訂製的低畫素元件比高 ISO 就是了,那些都是妖孽啊...

 

說真的,比起其它 FF 機種,因為操作習慣的關係, K-1 確實是相當棒的機型,精巧、操作簡單但也不失專業,而且還有不知道何時有機會用到的 -10 度的耐寒性,比起不少機種比拚錄影與高科技但在攝影相關的本質卻未有明顯進步, K-1 的一切幾乎都是針對那些老粉絲而來的,確實它沒有驚人的追焦,也不會有拍起來粉嫩垂顯愈滴的人像膚色,閃燈系統還是很爛,不過又如何?多半到現在還堅持用 Pentax 的老玩家也不是拍這些題材的,如果是為了拍這些題材也不少都跳槽了。

5950c5f3ee07002c5847fba94bcc68d7


不買,不是因為 K-1 不好,是因為沒有閒錢,畢竟相機雖是筆者工作需要用到的設備,卻不是用於生財的工具,APS-C 對我來說還是夠用的,但或許有一天,最終還是會考慮擁有一台 FF 的 Pentax ,不過恐怕不是兩三年內的事情...鏡頭群砍掉重練的痛不是那種一兩個月的生活雜費就可以彌補的。

你或許會喜歡

美國旅遊上網30天吃到飽

三頻聚合的4.5G上網有多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