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ingHK】網際網路手機雖強,但在中國仍然需要依靠實體致勝

by stoneip
2016.04.25 12:01AM
是【RingHK】網際網路手機雖強,但在中國仍然需要依靠實體致勝這篇文章的首圖
首圖
是【RingHK】網際網路手機雖強,但在中國仍然需要依靠實體致勝的第2張圖

前幾年提到智能手機仍然是高科技,人人在討論技術突破的時代,但 2015 開始進入人人性價比時代,除了 Apple 可以挺住高價外,各品牌的智能手機無不減價或走中低價策略。

2016 年過了四分一,智能手機市場雖然持續發展,但明顯沒有過去兩三年般熱鬧。強如 Apple 也要加強廣告攻勢,以往鮮有的平面廣告愈來愈多,產品也加入售價低一截的 iPhone SE 應市,可見 iPhone 雖無直接對手,但也要面對市場飽和,消費者換機意慾降低的現實。

這邊廂 iPhone 變招應戰,那邊廂的中國網際網路手機更是如履薄冰。「性格比」始祖的小米無法達到年度目標,加入網際網路戰團走多款低價路線的魅族勉強達到 2000 萬目標、其他同走網際網路式銷售的品牌更是有聲勢無銷量,從集團分裂出來後走「性價比」路線的 OnePlus 更屢傳撐不下去。

在這個中國智能手機動盪時代,似乎更強調銷售團隊多年以來的建立的根基。與 Samsung 一樣,能夠在中國智能手機銷量下跌時幸保不失的是 Vivo 與 Oppo,讓不少人大跌眼鏡。

Vivo 與 Oppo 的成功其實沒有什麼特別,依靠的就是從 Nokia 時代就有的「實體銷售代理商」模式,從 Feature Phone 時代便建立起來的代理商銷售網路,深入中國各級城市,相對於網際網路手機集中的一二三線城市,深入下級城市的宣傳與銷售反而成為是競爭優勢。Vivo 與 Oppo 深入城市的程度僅以前的 Nokia 能夠比異,這種優勢帶來的影響也陸續影響到網際網路手機品牌,如樂視、華為等均明言要加大實體店舖力道,可見網際網路雖強,但實體店舖銷售始終是不能忽略的一環。

是【RingHK】當選購產品僅考慮「性價比」?的第3張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