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三星在 MWC 發表新一代的 Galaxy S7 以及 Galaxy S7 Edge ,延續 Galaxy S6 的外型,除了核心的升級外,也補足了從 Galaxy S5 到 Galaxy S6 被取消的防水以及記憶卡擴充機能,筆者則是以個人偏好的一手操作尺寸,借測了較小尺寸的 Galaxy S7 ,而非更有個性的 Galaxy S7 Edge 。
筆者所借到的是歐規版本,除了為單 SIM 卡設計外與台灣版本並無不同。
三星 Galaxy S5 雖在機能設計是當年相當優秀的機種,不過由於過於有個性的外型( OK 绷?)設計而未能獲得多數消費者青睞,故在去年推出 Galaxy S6 前,先以金屬系列全新設計的 Galaxy A 試水溫,而後誕生了在外型大幅突破的 Galaxy S7 ,擺脫早期僅求高規格但塑料感嚴重的形象,三星也可能有鑑於此並未重新設計 Galaxy S7 的外觀 ID 。
Galaxy S7 就同 Galaxy S6 的設計一般,採用機背曲面 3D 玻璃、正面 2.5D 圓弧修邊玻璃設計,雖然雙面玻璃設計 Galaxy S6 並非首創,機背 3D 玻璃以時間點來說小米 Note 更早,但是以做工設計, Galaxy S7 仍是相當優秀的。不過不像當初 Galaxy S6 推出時有大膽的寶石藍與綠,目前 Galaxy S7 的顏色都是保守色,但也不排除過陣子會有較豐富的顏色。
Galaxy S7 的 SIM 卡槽位於機頂,抽出後可看到包括 SIM 卡與 microSD 卡的位置,台灣版本則多了與 microSD 卡共用的第二 SIM 卡槽;而音量與開關位於機身左右對稱處,底部是揚聲器與 microUSB 充電孔。正面下方則是三星持續以來堅持的實體 Home 鍵,不過也已經與指紋辨識整合,另外返回與使用過的程式鍵則仍與標準 Android 相反,用慣其它品牌 Android 手機的使用者一開始應該會容易按錯。
由於窄邊框加上圓弧機背的關係, Galaxy S7 雖使用 5.1 吋的螢幕,但寬度卻仍與 4.7 吋的 iPhone 6 /6S 相近,同時 3D 玻璃弧形機背修飾也使握姿自然,對男性的手來說仍是相當好單手握持的,這也是筆者偏好 Galaxy S7 而非 S7 Edge 的主因,畢竟筆者個人覺得若追求大螢幕現階段還是偏好 5.7-6 吋機種, 5.5 吋有一種不上不下的感覺,但這就牽涉到個人喜好了。
核心規格台灣版本使用的是三星自家的 Exynos 8890 八核心應用處理器,也是三星首度導入自主架構大核心的首款應用處理器,以 4 核心的 M1 核心作為大核,搭配 4 核心 Cortex-A53 小核心構成 big.LITTLE 大小核, GPU 則是使用 12 核的 ARM Mali-T880MP ,同時也支援 LTE Cat.12/13 。
至於 Exynos 8890 效能如何則見上圖,多數的數據顯示這款應用處理器效能仍是相當頂尖的,但從 3DMark 的排行來看,仍略遜於高通 Snapdragon 820 ,推測主要的原因應該是由於 12 核心的 Mali-T880MP 效能相較 Adreno530 仍較落後,不過由於如聯發科、海思目前的高階處理器也僅用到 4 核心 Mali-T880MP , Exynos 8890 暫時仍可穩坐智慧手機處理器效能的第二是沒問題的。
Galaxy S7 的使用者介面是基於 Android 6.0 的深度客製化的 TouchWiz 介面,相較標準 Android 介面不少選單的設計是重新調整過的,筆者個人是覺得沒有太多的不適應,然 TouchWiz 等三星預載軟體比起標準介面會占用到更多系統空間則是不爭的事實,這款 32GB 機種實際可用空間約 20GB 附近,三星也未把可將記憶卡格式化後當成系統空間使用的功能放入,這是稍微可惜的。
三星這次系統設計上的亮點筆者認為有兩個部分,首先是針對遊戲族的遊戲模式,開啟之後可在遊戲中鎖定下方三鍵避免誤觸,也可搭配前相機進行直播,不過筆者沒有在玩手遊感覺比較不深。
另一個功能筆者則是覺得相當實用,就是藉由 5.1 吋 QHD 的 SuperAMOLED 的特性所提供的 AlwaysOn 功能,不同於去年 LG V10 額外搭配子螢幕,三星直接使每個像素點獨立發光的 SuperAMOLED 以簡單的圖形顯示時鐘與通知資訊,不需要為了看時間拿出手機後還要喚醒手機,也應該是為了避免烙印發生, AlwaysOn 的資訊會在螢幕緩緩的變動位置,不會永遠只顯示在同一區塊。
同時介面也可從三星的線上商店下載新的主題,筆者就選了這個以恐龍為主的主題,比起原本以文字為主的顯示方式逗趣許多。雖然三星強調 AlwaysOn 不會耗掉太多額外電力,不過若對此有疑慮的話,也可在系統中關閉這項功能。
而在 Galaxy S6 就獲得好評的拍照功能,在 Galaxy S7 又再度強化,不過筆者注意的不光只是宣傳中關於畫質與高 ISO 表現,而是此次強調的全像素像素對焦系統,相較先前感光元件的像素對焦系統(焦平面相位對焦系統), Galaxy S7 強調這次採用的元件每個像素點都是雙像素設計,意味著混合對焦系統不再受範圍的限制。
這表示甚麼?雖然在中央區塊對焦速度與先前的混合對焦系統比起來不見得有大幅的突破,但是整個成像範圍卻都能因為混合對焦系統而受惠,不再發生周圍區域對焦速度明顯變慢的問題,使整個拍照體驗也能夠更好。上面就是一些使用 Galaxy S6 拍攝的照片,點選可顯示原照片。
Galaxy S7 雖在外型設計沒有革新的突破,但也補足了當時 Galaxy S6 推出時被消費者抱怨相較 Galaxy S5 取消的記憶卡擴充與防水機能(不過可更換電池看來是回不去了),同時相機元件導入全像素雙像素對焦系統也使對焦體驗升級,比起創新性, Galaxy S7 更可說是一款高完成度的成熟產品。
你或許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