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前曾測試過 Radius 新世代的入門 Hi-Res 耳機 HP-NHR11 以及 HP-NHR21 ,不過如果早先就聽聞過 Radius 的耳機玩家,應該會知道它們獨特的同軸雙動圈振膜經典耳機 HP-TWF11 以及 HP-TWF21 ,而在去年下旬, Radius 又再度將同軸雙振膜 DDM 技術應用在高階耳機上,推出全新的 HP-TWF31 以及 HP-TWF41 。
雖然在技術上 Radius 都稱同軸雙振膜技術為 DDM ,但是 HP-TWF31 以及 HP-TWF41 的所採用的技術卻與同樣強調 DDM 技術的 HP-TWF11 、 HP-TWF21 不同,雖同樣是同軸排列,不過 Radius 此次並非採用雙動圈振膜技術,而是使用兩種不同發聲原理的振膜形成同軸雙振膜,而且也不是使用混合單體常見的平衡電樞單體,使用的是陶瓷壓電單元。
Radius 透過 12mm 的陶瓷 PIEZO 壓電單元在前、 13mm 動圈單體在後,分別讓壓電單元負責高頻、動圈單體呈現中低頻,藉此達到更佳的頻響延伸,並藉由兩種不同技術的單體混合產生獨特的聲音;而 Radius 採用的這張 12mm PIEZO 壓電單元實際上是一張方形振膜,固定在圓形的框架上,並在周圍有孔洞,讓後方的動圈單元聲音能夠直接穿透。
不過這 HP-TWF31 與 HP-TWF41 兩款孿生耳機的差異化方式與 HP-NHR11 、 HP-NHR21 以線材差異化不同, HP-TWF31 與 HP-TWF41 在動圈振膜上著手, HP-TWF41 在 13mm 的動圈振膜上鍍了一層鈹金屬,使其低頻表現與無鍍膜的 HP-TWF31 有所差異,甚至也影響到整體音色,這部分在實際聽感會提到。
外觀設計方面, HP-TWF31 以及 HP-TWF41 的造型也相當獨特,既非沿用前一代 DDM 耳機的外觀,也不同於常見的同軸耳機採用圓筒外觀,它們的造型反而有點像日本的工藝品,以一圈金圈搭配類似紙紋路的造型板,襯托出同軸單體後方的負壓開孔,並在線材連接的對側有一塊圓形的金屬裝飾點綴,外觀相當賞心悅目。
不過 HP-TWF31 與 HP-TWF41 的塊頭不小,畢竟是 12mm 陶瓷壓電單元搭配 13mm 動圈同軸設計,比起一般多單體動圈耳機框體來的稍大,同時採用標準線材向下的方式,雖然這兩款耳機也有著耳塞可調整位置的二段式設計,但角度設計似乎與出線的位置干涉,筆者與同事試戴都有莫名的不舒適感,也因為單體較重,總有感覺耳孔被耳塞壓迫的感覺。
由於採用 MMCX 可換線設計,筆者嘗試拿了繞耳設計的 Westone 的原廠線材取代原本原廠線材變成繞耳配戴,相較之下舒適度提升不少,不過對於視覺效果較講究的朋友大概會無法接受原本 W 字樣被轉了 90 度吧;另外一提的是 Radius 原廠線材的頭段較大,基本上是無法插入繞耳設計的 Weston 或是 Shure 等採用 MMCX 耳機內。
壓電單元與動圈混合單體同軸設計會蹦出怎樣的火花?筆者聽過一陣子後,覺得這樣的聲音有一種似曾相似但又略有不同的感覺,這樣的配置聽起來略有單動圈搭配單平衡電樞的混合單體設計的風格,畢竟壓電單元的發聲原理與平衡電樞有些相近,差異在於壓電單元仍需要框體共振且體積較大,但平衡電樞透過 MEMS 封裝,本身就是發聲單元。
HP-TWF31 以及 HP-TWF41 都有著音場偏廣、高頻延伸佳但搭配驅動力不足的設備如手機會有刮耳聲的情況,主要的差別在於兩者由於是否有鍍鈹而有中低頻呈現不同的感覺,沒有鍍膜的 HP-TWF31 明顯低頻較鬆散、速度略慢且人聲略後退,至於 HP-TWF41 則是低頻較少、下沉深,人聲也前靠許多,仔細對比也會發現 HP-TWF31 的中低頻解析較差一些。
當然偏解析也不見得絕對就好,解析意味著音樂的錄音品質越被凸顯,同時也不是所有的音樂類型都適合以高解析的設備聆聽,加上有些人就是偏好中低頻較大片、人聲帶些許模糊的風格, Radius 的同技術雙生作法也是為了滿足不同類型的使用者而來。
但筆者必須老實說,對比先前 HP-NHR11 以及 HP-NHR21 , HP-TWF31 以及 HP-TWF41 ,筆者此次的印象反而沒有這麼深刻,畢竟這兩款的價格帶有不少優秀的耳機可供選擇,當然不是說這兩款耳機沒特色,但考慮到配戴舒適以及選擇太多的情況下,這兩款耳機就箱較高 CP 值得 HP-NHR11 、 HP-NHR21 吸引力小了些。
你或許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