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擷取自:蘋果
蘋果曾在 iPhone 5S 的世代嘗試推出低價版本的 iPhone 5C ,不過塑料外殼以及明顯 Cost Down 的規格,還有在當時偏高的訂價,並未有超值的感覺;如今隨著 iPhone 6 與 6S 尺寸成長到 4.7 吋以及 5.5 吋,蘋果打著 4 吋有它既定市場的旗幟,發表了 iPhone SE ,不同於 iPhone 5C 規格縮水, SE 與 iPhone 6S 有著同級的核心,看來也誠意十足。
畢竟核心相同,硬體效能自然不差,外觀也不像 5C 一樣整個 Cost Down ,仍舊是 iPhone 5S 一樣的外型設計,不少使用者相較現在的 iPhone 6 系列也有些呼聲表示更懷念以前的設計,又是一款強調 4 吋好掌握的機種,也剛好可吸引偏好 4 吋消費者換機的興致。
不過筆者若以比較主觀的看法, SE 是甚麼? SE 讓筆者想到 BMW 1 M 這款性能小車,就是一款沿用 BMW 1 車體,但把引擎、懸吊等換成 BMW 335 ,結果卻讓這款看似拼裝的小車有不錯的性能以及風評。
iPhone SE 既然沒有導入 iPhone 6 家族的設計風格,而是沿用 iPhone 5S 的外型,意味著在機身的模具成本已經省下了,反觀當初的 5C 外型雖採用塑膠卻是全新設計,光是設計與開模就有成本的落差。
其次處理器核心雖也沒有像 iPhone 5S 使用前一世代產品,但 A9 + M9 也同時是現行 iPhone 6S 系列的處理器,自然在核心開發也沒有開發成本的問題;而 12MP 主相機看起來感光元件以及光學鏡片應該是與 iPhone 6S 相同,畢竟規格是差不多的。至於前相機則使用 1.2MP 元件,不確定與 iPhone 6 是否相同,但 f2.4 的光學鏡片就是不同的設計。
電池的部分筆者很難確定實質是否與 iPhone 5S 相同,因為續航力的提升不見得是電池容量加大,也可能是新的電池管理與處理器能耗所帶來的提升;螢幕方面由於蘋果的曖昧規格,筆者不確定是否沿用 iPhone 5S ,同時少了 Force Touch 也可解釋為價格考量,但沿用的機率很高,畢竟以市場考量為了一款超值機種重新開規格請廠商生產 4 吋面板也不太划算。
基頻的部分, iPhone 6S 系列特別強調是 LTE Advanced ,也就是支援 450Mbps 的 LTE Cat.9 晶片,至於 iPhone 5S 則僅有 100Mbps 的 LTE Cat.4 or 3 規格, 相較 iPhone 6 系列則少了對 EV-DO Rev.B 的支援,雖這部分可能由軟體定義,但也可能是新款的晶片,不過由於 Intel 數據機晶片至今還未支援 EV-DO 技術,故排除 Intel 晶片的可能性。
沿用過去的設計但內部的組件更新為新版,也沒有甚麼對錯,畢竟這次開出的價格確實是與 iPhone 6S 有顯著的差異,但核心沒有因此降級,機身也不是塑膠製,在消費者內心的感受 SE 是比當時的 iPhone 5S 來的高招許多。
至於蘋果是否真的能靠 iPhone SE 在引發換機潮,至少筆者的朋友圈內還是有不少堅持 4 吋大小的朋友,而在日本市場小尺寸機種也有著異常的偏好,同時又在美國祭出 399 美金起的策略,或多或少還是可吸引到特定消費者的。
參考資訊:蘋果
你或許會喜歡
1 則回應
399美金(依匯率折合台幣約13K)到了台灣變15.5K新台幣的合理性我是看不太到就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