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篇講了大部份的元件挑選參考原則之後,這一篇會繼續介紹剩下未完的部份:顯示卡、機殼。
有讀者覺得,內容還是不夠詳細,且專用名詞還要自行Google,在這還是跟各位說聲抱歉,這三篇文主要是闡述一個概念和原則,如果要把每個細節都解釋地完整,真的會寫成一本書了。未能盡善處請大家多包涵,把握了基本概念和邏輯,接下來的進階程度就不會太困難。
●了解電腦,是為了讓自己更好,且不受人擺佈●
在此之前,有一些朋友表示,覺得「為什麼要寫關於組裝PC呢?大家都買筆電了」、「女生會有差嗎?叫男生弄就好啦」、或是「看了也看不懂,找工具人學長最快了啦」。
QK小虎覺得,姑且不論性別,其實大家都應該要懂得組裝電腦的原理和結構,並且能在腦內有一套邏輯,原因很簡單,現在這時代是資訊科技當前,如果你不會甚至不懂電腦,很容易就被別人牽著鼻子走。舉個例子,今天你家裡或是辦公室的電腦故障了,你必須得修好它,否則無法工作,但此時身邊無人可求助(或身邊人也都不會),只能開著車大老遠送去找人維修,花費過多時間,被店家估價時,萬一對方有心機,故意將修理費調高,還一連數次,儘管你心裡很不是滋味,但無奈完全不懂,只得任人宰割。
(現實生活中當然不太可能會有那麼多“蕭博駿”會幫女生)
我們現在身處的時代,許多東西都和電腦有關,就算是買筆電、平板,或手機,也都和電腦有些相關,能夠多了解一些知識,對自己總是好的,不光只是用在消費,對於工作也有助益。因此,女生千萬別認為這些知識自己用不到,男生也別覺得懂這些只是為了當工具人,一切都是為了讓自己變得更好。
接下來延續前一回,介紹剩下的電腦元件之採購挑選原則:
●顯示卡●
一般公司行號大量採購的電腦,多半不會添購顯示卡,主因是目前大部份的CPU裡面都包含內顯晶片,且效能足以應付一般普通作業,甚至是硬體需求不高的遊戲軟體。純粹做文書作業以及上網的輕度使用者,是可以將顯示卡的費用省下來。
倘若是有特殊需求的人,像是要玩遊戲,或是有繪圖、跑3D軟體等等的使用者,就非得裝一張顯示卡。顯示卡晶片目前分為Nvidia和AMD(即過去的ATI,後被AMD收購)兩大陣營,多年來,雙方一直在互相競爭,彼此的技術也都互有消長,時優時劣,要選哪家陣營,就讓大家自行參考網路上許多玩家的心得或是網站評比再決定。
決定好哪家陣營之後,接著就可以挑選顯示卡。顯示卡的規格,可以視做是CPU來看待(顯示卡也有處理器,即GPU),它同樣有低階和高階晶片之分,例如Nvidia的GTX960、970、980這些就是目前較為主流且高階的顯示卡晶片(通常後面的數字越大即表示越高階),低階的晶片則像是GT710、720、730這些。每一個晶片組都會有很多不同廠商的產品,譬如,今天決定要買GTX950這個晶片組系列的顯示卡,那麼你可能會在估價單上看到華碩、微星、技嘉、EVGA、藍寶、影馳這些廠商的產品,差異在哪呢?主要是看各家自己的功力了,晶片大家都一樣,但為其搭配的散熱器可能就不同,有些大特別注重散熱或外觀,有些可能簡易陽春,或是這個可以超頻、而那家比較節電等等,這部份就端看自己的選擇。
(各家廠商的顯示卡、散熱器型式和外型都各有不同之處)
另外,估價單上常會在顯示卡品名後面,標註這張卡是「1G GDDR5」或是「2G GDDR5」、「4G GDDR5」等等,GDDR是「Graphic Double Data Rate」的縮寫,簡單地說就是用來輔助GPU做運算的視訊記憶體,運作原理基本上和電腦的DDR記憶體相似。數字5代表這是第五代的顆粒,目前GDDR5是市場主流。而1GB、2GB、4GB當然是數字大的較好,這點和電腦的記憶體是相同的,當然價格也會較貴。
最後有一個要注意的地方,就是顯示卡的長度,這會影響到安裝機殼,所以一般在估價單上,也會註明該顯示卡的長度,這是為了讓購買人將此數據記錄下來,對應到欲購買的機殼上,一般機殼也會寫明顯示卡的最大支援長度,將兩者相比,便可以知道是否可以順利安裝。
(AMD以前出過的HD 7970顯示卡,長度逼近28cm)
(更換顯示卡時,也需要注意功耗,確定自己的電源供應器有足夠瓦數。圖為GTX980,官方建議搭配500W電源供應器)
●機殼●
台灣蠻多消費者對於機殼的要求,往往都偏向於「有就好」,以前甚至還會希望店家奉送機殼,在分配預算時,機殼通常也是最不被重視的。事實上,機殼的品質還是有差異的,主要的差異在於用料,比如材質的厚薄程度,會影響整個機殼的抗壓強度,內部鐵片的收邊與否,會讓人在安裝時會不會容易割傷、可安裝風扇的位置數、通風性能、以及將電接地導出的完善是否有做好等等,都是該注意的地方。
(價位稍高的機殼會在細節上較多處理,例如外殼電鍍、內部全黑化、利刃處收邊、快拆裝置有無等等。圖片來源:曜越Urban T31)
一般在挑選時,首先要確定好機殼的尺寸大小,這必須要對應所挑選的主機板尺寸,以及上述所說的顯示卡長度。接下來,就是審視自己的需求了,硬碟數量、是否需要光碟機、對外擴充介面多寡等等。
(若知道自己未來會擴充許多元件,勢必得挑選大型機殼。圖片來源:NZXT Manta)
最後提到一個重要,但較少人注意的地方,就是機殼的通風性,有一個專門的名詞叫做「正壓差」,指的就是「吸進來的風>排出去的風」。一般的機殼多半只在後方預留一個12CM風扇的安裝處,卻沒有多給其它可以進氣的地方。通風的好壞,會影響電腦的散熱,散熱差的電腦,其效能也會下降些,除此之外,也容易在主機內部留灰塵,相信各位都有過打開電腦,發現裡面一團團灰塵球的經歷吧!一般預留較多風扇孔的機殼,價格都會高一點,倘若預算較為充足的話,建議選擇能夠多擴充風扇的機殼,對於日後維護也較佳。
(正壓差能有效防止灰塵堆積到主機內部。圖片來源:銀欣SilverStone)
寫至此,一台基本的主機其實已經成形,當然這僅是主機本身而已,其它像是電腦螢幕、滑鼠、鍵盤、各種擴充卡和外接介面裝置等等,這些算是比較個別化的需求,在此就先不多說明,日後若有機會,會再補充說明。還是一句老話常談:只要有基本概念和邏輯,之後的進階部份就不難理解。
(全文完)
你或許會喜歡
1 則回應
寫書....還好啦,一個章節一萬字差不多
這年頭寫這個不夠廣、不夠淺入深、不夠精要,最後誰會記得你的文章?
歷史上的前輩寫最多的廢文,大多隨著某些網站跟著消失或是內容太廢沒人點閱
既然要寫就多花點心思,不然PO上來當網站的灰塵....還被嫌
【心得】淺寫 NVIDIA Geforce 顯示晶片型號相關名稱
http://forum.gamer.com.tw/Co.php?bsn=60030&sn=1679665
【心得】淺談機殼小常識 ( 第九版:43張圖文 )
http://forum.gamer.com.tw/C.php?bsn=60030&snA=2946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