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在前往日本自主旅行的時候,也順道拜訪了原先任職於 Sony 的老工匠山岸亮先生,不過在此之前其實也已經在日本二手店挖寶的時候買了一副由山岸亮先生所設計的耳機,也就是這副茶樂音人 Surround Donguri-鐘,當時買的原因也多少是外觀好看、二手價格也不錯,只不過原本預期是想買另一個版本,但最後在現場只看到標準版。
山岸亮先生所創立的品牌稱為音茶樂,那茶樂音人 Surround 又是甚麼?這是山岸亮先生將技術轉移給 TTR 株式會社的子品牌,最大的差別在於音茶樂產品為日本製造,而茶樂音人則是由泰國製造,產品定位也在音茶樂之下,但結構設計仍由山岸亮先生操刀,首款產品是音茶樂 Donguri-櫸技術下放的 Donguri-樂。
Donguri-鐘也是延續音茶樂的 Dongui-櫸設計的產品,不過相較於入門版的 Donguri-樂採用塑膠外殼, Donguri-鐘則是採用金屬,筆者當初買的是紅色的版本,採用的是鋁合金,至於筆者原本想買的綠色的 Donguri-鐘-Hagane ver. 則是採用不鏽鋼,另外還有針對韓國 A&K 播放機所推出的 2.5mm TRRS 端子版本。
如果看過 Sony 官網上對於山岸亮先生的生涯介紹,其實不難觀察到相較於耳機類產品,山岸先生更擅長於揚聲器,他在離開 Sony 前推出的 FPR-V1 ,更是以頭戴式揚聲器的概念所設計的獨特產品,或許也是因為如此,山岸亮先生的耳機結構或多或少都有導入揚聲器設計理念,從音茶樂官網各款耳機的結構圖也不難看出。
既然是延續 Donguri-櫸的設計, Donguri-鐘也同樣採用了山岸亮先生專利的 Tornado-Turbo 設計,包括在導管部分採用其專利的 Tornado Eqalizer 導管,這是山岸先生仍任職於 Sony 期間以茶葉為發想的螺旋結構,以及框體內的聲學增壓迴路設計,雖不及音茶樂的 Flat-4 採用的對稱相挽雙單體技術複雜,不過比起不少耳機的設計仍複雜多了。
至於單體則是採用 10mm 液晶分子振膜,可提供符合 Hi-Res 要求的 5Hz-40kHz 頻響,並可承受 200mW 功率,除了 Comply 耳塞之外,由於茶樂音人與來自台灣的 SpinFit 合作,故也附贈了 SpinFit 耳塞,且條音也有針對其特性進行,喜歡高頻延伸感的朋友可以使用 SpinFit ,至於要柔順聲音的則可選擇 Comply 海綿。
Donguri-鐘的外型就如其名 Donguri ,也就是橡子,佩戴性算一般, SpinFit 耳塞相較傳統耳塞則更深入內耳些,初次使用可能會比較習慣,另外由於金屬框體加上大型的共振腔設計,並不適合運動配戴,至於隔音性比起音茶樂的 Flat-4 系列好一些,但比起 Westone 系列耳機還是沒那麼理想。
聲音的走向則是明亮清澈,聲音偏向華麗輕快,空間感寬鬆,人聲位置略後退,也能呈現鋼琴琴鍵的分離感,低頻則是屬於較淺、偏散、量感也不算多的風格,但不至於完全犧牲低頻,不過對重口味的使用者顯然是不足的。
以 Walkman A15 就可輕鬆的驅動,用手機聆聽也還算不差,有趣的是獨特的齒音呈現方式不會令人感到不適,不過該注意的是筆者購買的是二手品,相較當時在日本兩家耳機店的試聽機已經磨合不少,新品恐怕需要相當長的磨合期。
不過 Donguri 系列雖然結構一脈相承,但樂、鐘以及櫸皆呈現截然不同的風貌,採用塑料殼的樂聲音明顯在解析力較差,鐘則有著明亮清澈的音色,櫸則具有柔和溫潤的風格,但相較於市場主流的耳機卻都是另一種不同的風格,朋友的說法是宛如回到 Sony 在上個世紀的耳機風格,不過這也難怪,畢竟山岸先生也參與多款耳機,包括 MDR-E484 的開發。
而筆者考慮二手而非新品的原因,主要在於日本音響店的二手商品由於需要中古品銷售執照,雖然較少出現所謂佛心價的情況,但是品項一目了然也有保固,加上又可當場試聽確認狀況,至少購買時比較有保障,其次是根據筆者對於音茶樂以及茶樂音人耳機的特性,試聽機往往還未能展現其個性,反而二手耳機由於使用者較長期使用聲音也較為穩定。
這款耳機恐怕不是主流流行音樂愛好者會馬上喜好的類型,首先是需要相當長的磨合期,否則齒音更明顯且分離度也不佳,至少在日本聽過幾隻試聽機都有這樣的現象,其次這款耳機的重點是個性化,也就是講求對味,與其說它是好聽的耳機,不如說它是好玩的耳機,故建議最好還是先試聽過再決定,尤其選擇新品也要有長期抗戰的心理準備。
你或許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