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owth hacking(流量駭客)是近幾年由美國興起的觀念,最早於2010年由Facebook的Sean Ellis提出,後2012年由Andrew Chen發表的「Growth hacker is the new VP Marketing」引起廣泛的討論才廣為人知,主要是因為新型態的數位行銷開始同時需要行銷與技術的深度結合,台灣也有許多團隊開始引進並構建。
XDite(本名鄭伊廷)2015年創辦 GrowthSchool,希望能夠在台灣推廣Growth hacking,並接連開設Growth hack相關課程。
事件起因:孤獨的踩雷家上完XDite的GH課程後發表批評感言
1月8號凌晨孤獨的踩雷家發佈了七張照片,表明於1月7日前往上XDite的課程,主要批評的項目如下
1.食物的品質並不如外傳的好吃
2.課程過於入門,比較像是入門行銷課,並無外傳的神奇的Growth Hacking,介紹的技術與工具都是存在很久的東西,並無新奇之處,選擇案例過於主觀,介面的調整也存在已久,並無差異
3.廢話過長,口條差,類比為直銷大會內容
4.質疑講師上課資格,認為專業的Growth hacker不會花時間教課,只會花時間做事。
貼文一出後瞬間被網友大量轉載(此為引爆點之一)。
XDite於1/8下午14:44表示「由於身體狀況不佳,所以表現不好」。並於同天下午16:18首次直接回應「承認狀況不好,但認為課程是化繁為簡,並不是用入門內容來欺騙學員」
同時Ken hsu(本名徐有鍵)發表言論批評GH課程過淺,開始有人懷疑孤獨的踩雷家實際經營者為Ken Hsu本人。隔天1/9下午14:18 XDite轉貼Cheng Lap的貼文,並認為孤獨的踩雷家批評為抹黑,課程內容並無不妥
1/9下午17:07孤獨的踩雷家隔空回應前篇貼文,認為XDite態度不佳,無法承受批評
1/11凌晨 03:32XDite分享了過去解釋Growth與Growth hacking差異的文章
1/11 23:01簡姓網友至同篇留言下回應網友,並表示過去也有其他名人被用攻擊的方式,藉機竄紅,影射過去XDite攻擊Mr.6事件,其他網友肉搜簡姓網友fb,懷疑簡姓網友,指出多處巧合,與孤獨的踩雷家版主應為同一人,簡姓網友表示僅為巧合。
1/12 18:12 XDite正式發表聲明
1.對於1/7之表現由於身體狀況不佳,表現不好向學員道歉
2.認為「孤獨的踩雷家」是一種抹黑與扭曲事實
1/12 19:02簡姓網友至孤獨的踩雷家粉絲頁留言承認,他就是孤獨的踩雷家本人,並表示課程僅有Growth無HACK為宣傳失當,並表示與Ken Hsu並不是同一個人。孤獨的踩雷家表示XDite公司派人員與他本人溝通,但不滿意對方要求他要道歉,XDite卻沒有為了匿名抹黑的說法向她道歉。
1/13 13:37 XDite於臉書表示「學員全額退款 + 額外產生的車馬費,並致贈線上課程」
1/14 08:38孤獨的踩雷家嚴正表達他並非抹黑,XDite需要為了污名他為抹黑這件事情道歉,並指與XDite與Mr.6事件無關,XDite退費與否與他無關。
事件至此告一個段落,事實上,Growth hacking這是一門綜合科學,由於才剛開始發展,也很容易造成各種誤解,行銷也是其中一環,如果單就做的事情上,其實有很多地方是非常相似的。差異最大的還是在思維模式上與能力屬性上造成的差異。
Growth hacking 有一個關鍵是,在邊測試的情況下快速地剔除沒有用的功能或地方,如果有發現確定有效的方式,把最有效的方式發展放大,是 GH 的關鍵所在。
Growth Hacking會更注重實驗、測試、調整,而傳統行銷會比較注重規劃,就好像拳擊手一樣,一個喜歡打刺拳,另外一個喜歡一擊必殺拳。
而往往Growth hacking會依據產品生命週期的不同階段選用不同的策略,並不全然是行銷與推廣的技巧,在初期,甚至更多會著重在產品本身與市場驗證。而傳統行銷人員會把心力放在如何讓更多人知道或購買既有商品,相對而言與產品的互動較少。
一般而言,Growth hacker必須同時具備以下技能:
1.技術能力
2.行銷能力
3.資料分析能力
而一個網路行銷人員,其實往往在行銷能力上與分析能力上也相當突出,所以傳統行銷人常常會覺得Growth Hacking實在沒什麼新花樣,事實上不同的思維模式則會產生不一樣的結果。
講到這裡,各位有比較了解網路行銷與Growth hacking的差異了嗎?
如果要成為Growth hacker或是網路行銷高手的朋友也可從以下課程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