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給你聽:「鴻海」出價 3000 億收購 Sharp,重點始終是 IGZO 技術與生產力

by stoneip
2015.12.28 10:01PM
是Google 計畫明年分拆自動駕駛汽車業務,或許意味即將商用這篇文章的首圖
首圖

台灣富商郭台銘旗下的「鴻海」出價 3000億日元收購日本老牌電子公司 Sharp 應該是昨晚最熱鬧的新聞。

不過大家需要留意關鍵一點,就是此消息乃由日本的《共同社》報導,未有表明消息來鴻,而 Sharp 發言人也回應指暫無決定。因此,這並不代表有關交易得到雙方落實,加上鴻海已不是第一次向 Sharp 提親,大家其實不用太緊張。

事實上,面臨經營危機多時的 Sharp 已不是第一次收到 鴻海 的提親,他們在 2012 年也曾經聯姻,以 1200 億日元合作。鴻海投資 600 億日元到生產電視用大液晶面板的堺工廠(大阪府堺市),另 600 億日元則投資 Sharp 主體業務,但後來因 鴻海 未有投有 600 億日元到 Sharp 主體業務而未續情緣,唯上述提到的堺工廠並未受到影響,採取了雙方共同營運的方式處理。

鴻海提出 3000 億日元全面收購 Sharp 配合最近日本電子企業一宗又一宗的壞消息自然讓人熱議,但此方案也不過是鴻海向 Sharp 提出的方案之一,另外兩個方案還包括鴻海全面收購 Sharp 的 LCD 業務;或 Sharp 全面收購堺工廠。

因此,這個鴻海全資收購 Sharp 的提案也許只是談判策略之一,要真正的全面收購除了報導上的 3000億日元,還要接手 Sharp 近年欠下的 7600億日元有息負債,加上面對日本政府不想技術外流的想法,鴻海全資收購 Sharp 的方案難度不低。

也許大家會問,為什麼鴻海想要收購 Sharp?兩者之間有什麼共同特點?

其實鴻海一直看中 Sharp 的是 LCD 業務,主要為其擁有的 IGZO 技術,郭台銘很早就表達了自已對 IGZO 技術的愛好,更公開説過他看過 IGZO 技術示範後就有一個宏大的想法,希望鴻海能夠與 Sharp 共同推進,所以才有這樣的果。

從數據上説,鴻海早已是全球五大 LCD 電視生產商之一,組裝電視的主要零件之一就是面版,而採用 IGZO 技術的 LCD 有助提昇精細度與降低功耗,若鴻海擁有相關技術與生產能力,對於其組裝電視業務會是一大助力,加上其本身的控制面版,幾乎是能夠做到一條龍的生產模式,從代工的議價程度及未來自建品牌都有莫大幫助。

因此,你可以看到鴻海與 Sharp 的三個合作案中,有兩個都是針對 LCD 業務,而即使未來真的成功全面收購 Sharp 也很可能會把 Sharp 的業務剝離,變相分拆公司,從日本政府的角度並不是最佳方案。

與此同時,日本半官方的「產業革新機構」也在研究分拆 Sharp LCD 業務,並與 JDI 合拼的可能性,所以 鴻海這一招 3000億日元全面收購也許只是煙幕,真正的核心仍然是 Sharp 的 LCD 業務。

是「Samsung Galaxy Studio 體驗館」偵測文的第14張圖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