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ny 自去年底發表 A7 至今約一年,當初打著最平價的 35mm 全片幅機種以及最輕重量,還有優秀的鏡頭轉接能力,當初吸引不少人的目光;而日前 Sony 在海外正式發表改款機種 Sony A7 II ,今天也正式在台灣與媒體見面,乍看下外觀變動不大,依舊是採復古與現代融合的線條,不過細節卻有明顯的變更,體積也稍微變大,最重要的是全球第款採用五軸防手振技術的 35mm 全片幅相機。 Sony A7 II 預計 12 月 6 日正式在台推出,建議售價 54,980 元,搭配 SEL2870 Kit 組為 62,980 元;並預計於台北資訊月最後兩日於 Sony 攤位開放體驗。
Sony 將 A7 II 定位在一款追求機能的進階機種, A7R 則是追求細膩畫質、 A7S 強調驚人的高感光度,原本的 A7 以平價、輕巧的大感光元件做為市場定位區隔。
(左為 A7 機頂)
(左為 A7 機背)
A7 II 一改 A7 的光滑表面處理,採用傳統高階數位相機常見的防滑紋路處理,同時握柄也增大不少;而 A7 最被詬病的按鍵配置與操作手感在這次的 A7 II 也獲得改善,除了握柄增大帶來更好的握感,其次是快門位置終於從彆扭的機頂移到握柄上,原本握柄上的前轉盤則移至同傳統的單眼相機的握柄前端;其次機背的 LCD 上方區塊不再是一塊明顯的凹陷,改為傾斜處理, C3 與 Menu 鍵比起 A7 系列也好按不少。
(右方為 A7 LCD 模組)
感光元件畫素並未升級,仍為 24.6MP Exmor CMOS ,上面附有 117 點相位對焦與 25 點對比式對焦,號稱比起 A7 對焦速度提升 30% 、追焦提升 1.5 倍,實際使用感受應該有超越 A7S 的水準;而這次最大的變革則在感光元件後方,導入全新的 5 軸式防手振設計, Sony 強調此技術為全新開發,並未延用攝影機或是與它廠合作結果,採用三個陀螺儀與兩個加速度計進行演算,最高可達 4.5 級補償,可在多數的鏡頭甚至手動鏡頭作動,若是本身鏡頭支援防手震時,機身只會補足鏡頭為支援的兩軸或三軸,搭配手動鏡頭時可手動設定鏡頭焦段, Sony 特別強調此機構功耗極低,甚至比起 A7 可拍張數還要高。不過也因為搭載此套系統,機身的體積與重量皆比原本增加,機身達到五百克左右,但在同樣元件機種仍屬輕量。
機頂的 EVF 為 XGA OLED ,軍艦部比起 A7 略窄,機身結構依舊採用鎂鋁合金骨架,並具備基礎的防塵滴機能,至於翻轉式 LCD 則比前一代更薄化,感覺似乎更脆弱些;此外由於機身體型改變,故 A7 II 所搭配的垂直把手也變為全新的 VG-C2EM ,與 A7 系列無法相容;比起前一代握柄處略為加大,但仍與 A7 用的垂直把手同樣比起機身握柄略窄。
此外,今日也展出白色的 A6000 APS-C 可交換鏡頭相機以及新一代採用奈米鍍膜與防塵滴的 SAL70300G2 A 接環望遠變焦鏡;白色款 A60000 預計於 12 月 5 日開賣,搭配 SEL1650 為 23,980 元,而 SAL70300G2 在台上市與發表時間未定。
你或許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