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引用於Shutterstock)
每當政府有新的政令、規劃或是改革一類的,幾乎都會看到不少人大罵政府白癡、腦殘、太爛了之類的批評聲音(雖然我可能也是其中一人XD)。不過老實說,能夠進入政府的公務員或官員,也都稱得上精英。難道在推出方案之前,不知道會被罵到狗血淋頭嗎?
因此我們在看政府會推出違背民意期待的政策時,事實上第一個反應不是要罵政府白癡(雖然我也會啦),而是這樣的政策有沒有可能其他的弦外之音?(我並沒有說什麼勾結之類的,各種考量都有可能啦)
垃圾秤重媒體與政府不同角度的說明
像昨天引起嘩然的「垃圾秤重收費」(上圖截取至蘋果日報網站,詳細新聞可以參考這個連結),難道政府不知道這政策推出後民眾反應會這麼大嗎?政府一定是知道的,要嘛就是硬幹(當然最後會不會縮又是另外一回事了),要嘛就是媒體詮釋角度有爭議。
其他媒體也有寫類似的新聞,不過,這件事情已經遭環保署否認。澄清稿可以參考「環保署新聞專區」。不過事發到現在,也差不多有一天了,環保署這篇澄清文的點閱數才733(人家蘋果可是五萬多呀……)。
但不管如何,從澄清稿來看,應該是不會馬上做決定要做垃圾秤重收費。
還有一個疑點沒有解決……
在這兒產生了一件很有趣的事情,在垃圾秤重的新聞報導上,我相信蘋果報導有一定的成份是要聳動,可能會失真,但有些東西不是聳動就可以生得出來的。每公斤擬收5-8元這點總不太可能是蘋果日報自己生出來的價格吧?環保署澄清稿已經明說沒有講這價格一事,但這數字這麼具體,若沒有人講而蘋果敢寫也很奇怪(即便是不寫數字,事實上這新聞也夠強大了)。那麼在推測上,除了蘋果自己掰的之外,還有兩個可能。
一個是其他官員講的,因為澄清稿寫的是署長,而蘋果說的是官員,這中間很有灰色地帶呀。
第二個就是廠商講的。是的,蘋果也有可能從廠商這邊知道的,我們可以看第二篇相關新聞(全文連結)。這牽涉到第二個環節:垃圾定點冷藏設施,方便民眾不用等垃圾車構想。關於價格的部分,雖然有不同的媒體都有提到5-8元,但實在很難判斷他們是問官員還是相互之間抄的。我也有去找影音媒體,雖然有官員出現,但的確都沒有報出價格。
像中視的影音,畫面中的官員就只有提到定點的問題,因此從廠商這邊得知價格的可能性很高。
垃圾定點冷藏設施廠商與委託單位疑雲
若談到廠商的話,那就有趣了,像蘋果這則新聞「垃圾定點丟冷藏機 10月起試營運」,就看到了幾樣有趣的東西。
第一個是鴻海環境科技公司(看起來應該跟我們所認知的鴻海不太一樣)。這個已經有網路神人找過相關資訊(我的動作實在是太慢了Orz),這位帳號jcange的朋友提到:
「看他們公司的網頁,有工廠、有研發部結果員工只有十人???
好,算了,就算只有十人也沒關係,只是我覺得好奇怪而已。
這個新聞講述的是什麼?
就是鴻海環境科技公司會沒事冒著研發出來沒人想用的危險,砸下重金去研發一個「垃圾秤重計費冷藏設備」,然後,這個偉大發明只研發出來一個月就被我們偉大的環保署長沈世宏看上,用來推動垃圾按重量計費,而這個設施還可以跟悠遊卡結合,使用悠遊卡付費。」
(在這邊僅引用相關文字,若對Jcange的質疑全文有興趣的話,可以點這個連結參照)
我自己本身倒是沒有想這麼多,但觀點與這位網路朋友不同,畢竟鴻海環境科技公司看起來的確就是在做相關業務,所以的確有可能做出這個產品去針對社區來販售或是租用這類的設備。
不過我倒是有另一個觀點,鴻海環境科技公司應該也還不算大到是個指標性的公司(一個特定領域的頂尖產業,公司只有10個人我很難相信……),換句話說,這樣的冷藏設備不可能只有鴻海環境科技公司在做吧(或是說原本沒有這樣的設備,但要生產這類設備,不可能只有鴻海環境科技行吧)。如果這個政策根本就還沒確定下來,那怎麼會有一個已經確認好的廠商?要注意的是這個政策是署長說還沒有確認的喔(雖然署長指的是垃圾秤重,不是定點丟棄,但這是垃圾丟棄的新政策是要整體來看)。如果這個垃圾秤重的新政策確認好了,有一個確認的廠商,這個我可以接受。但今天是一個還沒有確認好的政策,怎會有確認的廠商跑出來呢?
而且還剛好是「月前」,五月才弄出來的新設備。
接下來還有一些有趣的地方,那就是「本月4日」這個時間點,委託的單位是「台灣經濟研究院」,以及「垃圾不落地升級計劃」這幾個關鍵字。
台灣經濟研究院查了一下,在104就有提到一項服務為「接受政府機關及民間機構的專案委託研究:包括總體經濟及政策、產業經濟、財經法規、投資可行性、能源及環保經濟、統計調查分析、經濟預測等研究。」
這看來沒有什麼問題。不過查了一下「垃圾不落地升級計劃」,就可以發現去年年底就已經有這個議題了。之所以要升級這個計畫,是因為要爭世界設計之都,那個時候所討論的是超商代收垃圾服務。
當然,可能因為這樣做的問題很大,所以在這升級計劃上重新考量,這本來沒有什麼問題。不過問題是在於時間,如果超商代收不可能,怎會到了半年後才找台灣經濟研究院?
而且6月4日才委託,不到一個月評估報告就出來了,如果還要算給低階官員到高階官員審閱的話,我想可能半個月就OK了(超有效率的!)。那我想問的是政府這半年來……
此外,這評估文件出來的時間還與鴻海環境科技公司所研發的新設備時間相近。實在很想看看這個評估的文件內容到底寫什麼?
不過我要聲明一下,其實個人還滿認同這個利用冷藏設備定點丟垃圾的政策(重點是不要影響既有的垃圾車,配套要做好),畢竟現在有太多人沒辦法趕倒垃圾時間,這個能夠解決許多人時間上的困難。
只是希望政府是真的為人民著想來做這樣的事,而不是配合廠商,最後只做半套或是僅得到擾民的結果,那就很可惜了。
↓↓↓↓↓↓加入癮科技粉絲團,有更多歡樂有趣的科技新聞↓↓↓↓↓↓
3 則回應
>能夠進入政府的公務員或官員,也都稱得上精英
是啊,大都是專門考試連一線工作狀況都不知道的精英
這麼優質的文章要去哪找...
我也認為現在很多議題都被新聞媒體引導到一個不好的方向,畢竟現在電視的新聞媒體,也只是一大早買份蘋果日報剪下來報導。
個人感想
當一個政府都已經在要求大家冷氣要開26度、總統都說開冰箱一天只能幾秒鐘時、卻想要「給垃圾吹冷氣」...乍看很炫又好玩、但卻一點也不經濟、不論從荷包上來說、還是環境上的考量來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