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布丁戰爭真是甚囂塵上,相信最近不少人應該怒吃義美或統一布丁吧(可憐的味全……,聲音明顯小很多)。尤其統一布丁自下架再上架之後,來勢洶洶,來個買一送一。在網路上引起兩方的聲音,一方是仍然不認同統一布丁的作為,說是雞蛋口味,但內容並沒有雞蛋,而是雞蛋萃取物以及其他食品添加物,甚至還以「買一送醫」來酸統一。雖然講買一送醫也太過份了,但統一如果能夠趁這個時下架時機,重新上架然後內容成份全改,相信會有更多人認同的(但這樣一來成本就會高很多了)。而另一方呢?則是趁著買一送一的機會來掃貨(所以在昨天之前,我還真買不到統一布丁……)
我們來看看重新上架的統一布丁內容物:
品名:統一布丁(雞蛋口味) 原料:水、蔗糖、奶粉、高果糖糖漿、麥芽糖、椰子油、天然色素(焦糖色素、黃梔子、紅麴色素)、刺槐豆膠、玉米澱粉、香料、乳化劑、食鹽、鹿角菜膠、乳酸鈣、咖啡粉、可可粉、雞蛋萃取物。
看來水是最多的(成份多寡是依順序標示的),而雞蛋萃取物是最少的,連糖不是用蔗糖,是用高果糖糖漿(更新:眼殘Orz,成份上有寫蔗糖,有點沒辦法理解有蔗糖幹嘛還要加其他糖類)。當然,還是有不少人仍然支持統一布丁,看看重新上架的統一布丁有多少人買就知道了。
而這次也藉著廠商布丁之爭,來驗證一下布丁這樣的東西是不是很OK。至於為何仿製義美布丁而不是統一布丁,我想……應該沒有人自己弄食物時,還東抓一些食品添加物,西抓一些食品添加物來吃吧。(以前不懂事很常吃,現在年紀大了,身體健康還是要顧一下)。
至於義美布丁,則是訴求天然,沒有加些有的沒有的色素、安定劑或防腐劑等等,所以最近還滿常「怒吃」的。不過在統一引發布丁之戰後,布丁是不是適合常吃的零食呢?即便是義美號稱天然,也不代表真的就OK,因此就萌生了仿製義美布丁來驗證一下這樣的點心。
因為是第一次做,所以有些地方(例如最後倒出來的外形)就不要太苛求了。不過也還好布丁算是很好做的點心,所以也才能夠順利完成。
我們來看義美布丁的主成份標示:鮮奶、雞蛋、砂糖、香料(香草)。
(更新:有讀者問到這些所列出來的一定就是全部嗎?會不會還有其他微量材料,而沒有註明出來?這部分我就沒辦法回答了,可能要問義美公司才會知道答案)
是的,就這四樣,聽起來很單純,照理說應該還滿容易買到的。但在這裡產生了一個小小的問題,就是鮮奶是哪一種鮮奶,雞蛋應該還好,反正就是一般的生雞蛋即可,而砂糖也有不同選項,要怎麼選定其實也是一個問題。
不過幸好義美有出鮮奶,所以就直接選義美的特級鮮乳。至於砂糖呢?個人則是選台糖二號砂糖(不同的砂糖對我而言,影響到的其實是熱量有一點點的差異。事實上我也不太相信義美會採用市面上的台糖二號砂糖,應該還有再減一點成本的方式)
比較幹的是香草粉……,剛好賣場只有日正這一家廠商的。只能說大廠商真的要有良心,毒澱粉與米粉事件都有日正,真的很不想支持這樣的廠商。當初有買一些日正的產品,想說家大業大,對於品質比較會把關,結果錯了……。
選好材料之後,接下來還會遇到第二個問題。那就是我們不知道各個材料間的配比是多少? 因此就利用營養標示來反推這幾樣材料的大約分配。由於香草的營養成份不高,而我用的量也很少,因此在推算配比時直接捨去香草粉。
原本想說在逆推時不會太困難,但又發現一個小小麻煩,那就是雞蛋的營養成份標示有不同的說法,這樣也會得出不太一樣的結果。我用的鮮奶是義美市面上的全脂鮮奶,而布丁是不是用一樣的鮮奶也是個問題。因為有這些類似的變因,因此在逆推上,我是以碳水化合物與鈉兩種營養成份為主。大約提一下我逆推的方式,100公克的義美布丁有19公克碳水化合物,而100克的砂糖有99克的碳水化合物。因此在推估上砂糖應該不會多於19公克,畢竟鮮奶與雞蛋也會有(雖然很少,尤其是雞蛋)。因此就是從18、17、16公克來找比較合的佔比。從上圖可以看得出來我所推算的比例,在蛋白質、碳水化合物、鈉這三樣沒有問題,但在熱量以及脂肪上有一些落差。
最後獲得了鮮奶:蛋:砂糖=56:28:16=2:1:0.57
得到比例後接下來就可以進入實作了,這三項材料中,最不容易控制重量的就是雞蛋了,因此先秤雞蛋,再以雞蛋的重量來決定鮮奶與砂糖的量。
怕一顆雞蛋的量太少,因此用兩顆,經秤重為98公克。
由此可以決定鮮奶要196公克
砂糖要55.9公克(換算的話,其實是55.86)
由於義美布丁底部還有黑黑的部分,因此我把糖分出三分之二出來
還有香草粉,一包是2.4公克(不過據說只要放一撮就好)
倒出來是這個樣子。
在所有材料準備好後,就可以開始實作了。
首先將牛奶稍微煮一下(不用到高溫,就稍微溫一下)。
然後1/3的糖與蛋打在一起。
噢,別忘了香草粉(……其實不太想加的,也是為了要仿製義美布丁)
再把溫好的牛奶倒進來。
攪拌均勻
記得要過濾一下。
成品看起來就很漂亮啦。
接著換比較小的不銹鋼碗,等下要放烤箱(其實是一開始拿錯碗XD)。
烤盤上要裝水至半滿。
然後先將烤箱預熱至150度,好了後接著剛剛弄好的成品放進烤箱。所使用的設定是150度,然後是50分鐘左右。
接下來就是弄焦糖了,將2/3的砂糖與冷開水混在一起,然後下鍋。一直煮到快沒水。
在這兒我發生一個失誤,因為一直以為焦糖在正常情形下是液態(Orz,沒經驗的後果),沒想到從鍋子一倒在碗中,就凝固了……。早知道應該先做焦糖倒進不銹鋼碗中(不過這樣就不知道對布丁本體會不會有影響了)
等五十分鐘後,自製宅布丁就可以拿出來了。
和義美布丁對照。看起來好像比較黃對不對?
其實挖開裡面,就會發現色澤是差不多的。
來對比一下焦糖,顏色也差不多。
其實我還嘗試想要將焦糖加熱回復到液態,不過效果不佳。
一離開火之後,很快就又要凝結了,所以就隨便弄一、兩個匙在自製宅布丁上。同時我也把義美布丁切開,可以看得出來色澤很接近。
如果只是從外觀來看的話,我會認為義美的確有如產品上面所標示的,的確有加鮮乳和雞蛋。
不過一吃就知道差別了,相比之下,義美布丁就真的太甜了,而且對照吃起來很明顯沒有什麼蛋香味。義美布丁會比較甜這很容易理解,還記得我為了弄焦糖的關係,移出了2/3份量的糖吧,後來焦糖沒有辦法再弄回去,所以我的沒那麼甜可以理解。但我的吃起來蛋香味很濃,相對義美布丁感受不太出來。這個就有可能是在逆推配方比例時,我的雞蛋比例偏高。(更新:讀者esu提到,廠商雞蛋的部分是向蛋商買加工包裝的冷藏液態蛋,風味當然不同。這角度的解釋可能更為接近事實)
其實用文字很難描述那種感覺,但若大家能夠試做一次的話,就可以理解自己做和外面賣的差別。真要我說的話,做過一次後其實不太會想考慮買外面的布丁來吃。
但話說回來,義美一個也就10多元,我做的成本就2、30元,我這樣的評價對義美其實有些苛刻了。
如果拿義美布丁與統一布丁來做對照的話……。嗯,純就色彩外觀來看,的確統一很吃香,顯得比較黃(雞蛋嘛)。不過在成份上實在是……。如果真的要下結論的話,買布丁還是選義美的吧,你看我連仿製都選義美,都還不太想仿製統一的。先不說材料拿不拿得到的問題,就算有材料與配方我也很難興致勃勃做好之後來試吃。
有時候真的是要自己動手做,才知道有些食品的問題在哪兒(下次來做餅乾好了XD)。
不過在實作之後,又衍伸出新的問題。在做的時候我才想到,咦,奇怪,為什麼義美可以用塑膠杯來裝布丁?依我自己的製程來看,因為要進烤箱,所以在杯子材料上是不可能選塑膠的。那義美呢?是如何克服高溫的問題而用塑膠杯(總不會是用金屬杯後,再裝進塑膠杯吧)?
統一倒是沒有這個問題,因為這些食物添加物不用經過烤的過程就可以凝結成形了。
就實際做布丁的經驗來判斷,義美布丁如果真要挑雞蛋裡挑骨頭的話,頂多就是糖的佔比可能偏多一點,再來就是不太確定那香草粉是加多少。不過整體來說是個OK的零食選擇。畢竟一杯才100公克,就算糖偏多,在只吃一杯的情形下應該是可以接受(大概就相當於吃三、四顆方糖的量吧)。自己做的話,其實就可以很明確知道主要原料就是鮮奶與雞蛋,糖可以控制少放,在零食當中是很OK的點心。
至於新統一布丁,他就是個合於規定的零食。但如果要買零食來吃,不算是較好的選擇,尤其是與義美相比較的時候,感覺就會很明顯。
最後,也許你會覺得奇怪,怎麼我在比較色澤時,沒有把統一布丁倒出來一起比較?原因很簡單,倒出來的我還可以吃掉,但統一的倒出來可能就是要直接倒掉,有點浪費,還沒拆封至少可以問一下有沒有朋友要吃的XD。
29 則回應
太佩服你的實驗精神了~註冊留言鼓勵一下 cc
糖放多一點也能夠放比較久一點
不然不加防腐劑,還沒被消費者買下就該壞了
所以義美的產品多半都非常甜
花大好久不見,原來這篇是你寫的,讚喔。關於加熱法,我想布丁為背蓋模是用鋁箔的,也許就是為了傳導加熱吧?
行而思則惘,思而不行則殆。
如果用隔水加熱呢?
http://cafeafficionados.blogspot.tw/2013/06/blog-post_5193.html
你的材料大約可以作 2個多義美布丁吧, 可以參見用法式布蕾的估算。
先把布丁烤好,再去煮焦糖淋上去
基本上換算下來 一瓶1公升全脂+10顆雞蛋
就能做義美布丁了,回家馬上去-4買材料
義美的成分標示常會有「主要成分」這樣的字眼,造成消費者在檢視時內心出現那「次要成分」是什麼的疑問,我之前問過義美他們說那只是行銷文案的一種寫法,並不是還有別的成分,而是就只有列出的主要成分那樣。(當然,要不要相信還是很個人的)
義美布丁在開封時,上面看得到一些氣泡殘留,不像其他布丁那麼平整。香草也許加的是香草精而不是粉?
聽說大潤發有在賣?不過我不確定。統一也有出手工烤布丁,口感就比較像義美布丁(及一般正常布丁),但價格是另一個等級。
Discovery頻道的一個節目《製造的原理》有介紹過工廠生產布丁的流程
https://www.facebook.com/timely.tvguide/posts/615995751766893
很多蛋糕模型都是塑膠PP的,
發文作者去逛一下大創之類的就可以看到一堆塑膠的蛋糕模型,
在露天拍賣搜尋"蛋糕模型"也可以看到一堆。
甚至百貨公司的各式賣場也可以看到塑膠的蛋糕模型,
尤其日本很流行各種可愛造型的蛋糕模型,
在一些精品店,Hello Kitty, 迪士尼造型的蛋糕模型,通通都是塑膠的。
統一布丁的原料之一 "鹿角菜膠"
性質
卡拉膠無臭、無味、大型的分子(分子量在10萬道爾頓以上),相互卷曲在一起形成雙螺旋結構。卡拉膠具有親水性、 粘性、穩定性,溶於80攝氏度熱水形成粘性透明液體,並能在室溫下形成凝膠。
所以他的布丁不用烤...
請參考: http://www.wretch.cc/blog/bear1210/16754642
你的布丁 應該是.....甜蒸蛋的等級~
原來焦糖這麼有學問,感謝,下次有機會的話再來試試。
用鋁箔紙蓋上去這招看來很不錯,不過其實個人還滿喜歡上面黃黃的XDDD
至於相關法規,有沒有提到一定要完全標明,可不可以省略什麼東西這點,我是有找到解說很詳細的資料:
http://food.tpshb.gov.tw/testweb/InfoFiles/%E9%A3%9F%E5%93%81%E6%A8%99%E7%A4%BA%E7%9B%B8%E9%97%9C%E6%B3%95%E8%A6%8F.pdf
不過我沒有看完Orz,大略找了一下沒有找到,只知道在標示的方式上是有規範。
至於通路問題,我還是跑到義美的專門店去買的XD
統一最大的優勢還是通路廣,
之前看大家說怒買義美布丁,
短時間我還不知道該去哪邊買,
住的地方沒有義美門市,
最後還要去賣場才找得到。
請問對於食品成分,廠商是不是可以不用全部寫出來呢?不知道相關法規如何...
上面黃是因為你沒用鋁箔紙把上面包起來烤才會變黃的。
煮焦糖很容易失敗的= =
我的經驗是要糖75g對10cc水用中火來煮,煮到後來會沸騰冒泡,
一開始是很大的泡泡,這時還不能關火,(這時候的糖是拿來畫糖的,會變成一片)
接下來邊緣會開始出現顆粒很細的泡泡,
等到顆粒很細的泡泡的範圍到達半徑約一半的時後迅速關火,
時間很短要注意,太快會變一片糖,太慢會變成碳。
關火後馬上倒入20cc熱水攪拌均勻,
這樣應該能成功煮出苦中帶甜並且不會結塊的焦糖了。
還是自己精選原料做的食物才美味!
有關大大提出製程中的疑問點如下說明:
第一,布丁杯是耐熱PP材質可耐120度,隔水加熱是沒問題的,反而是包裝上面的封膜內層需要注意耐熱度。
第二,大量製作的烘焙業在實際製作流程上不可能一顆蛋一顆蛋的打,所以多選用蛋商加工包裝的冷藏液態蛋。風味當然不同。
第三,其實之前義美雞蛋布丁有加梔子黃做著色劑,但是老闆一直叨唸加上梔子黃成本也高,乾脆全部拿掉!完全呈現乳白本色。
大家還記得之前味全的烘烤布丁夯到幾乎威脅到統一的霸主地位嗎?怎麼現在就這麼銷聲匿跡了呢?
有關大大提出製程中的疑問點如下說明:
第一,布丁杯是耐熱PP材質可耐120度,隔水加熱是沒問題的,反而是包裝上面的封膜內層需要注意耐熱度。
第二,大量製作的烘焙業在實際製作流程上不可能一顆蛋一顆蛋的打,所以多選用蛋商加工包裝的冷藏液態蛋。風味當然不同。
第三,其實之前義美雞蛋布丁有加梔子黃做著色劑,但是老闆一直叨唸加上梔子黃成本也高,乾脆全部拿掉!完全呈現乳白本色。
大家還記得之前味全的烘烤布丁夯到幾乎威脅到統一的霸主地位嗎?怎麼現在就這麼銷聲匿跡了呢?
關於塑膠的部分,即便是耐熱PP材質,對外面販售的東西會覺得安心,但如果是自己做的時候,會發現不太安心,這也是自己實做時才會發現的狀況(以前從來沒想過這個問題Orz),所以想想還是自己來的確會比較安心XDD
http://www.cw.com.tw/article/article.action?id=5011822&page=2
吳家誠先生有提到,盡量不要使用塑膠製品。
不過還真的沒想到包裝上的封膜問題……
第二點蛋的差異看來是一個重點,感謝說明。
原來還有第三點XDDDD,剛剛也查了一下梔子黃這個東西,剛查了一下看來使用很廣,是黃色著色劑。看來布丁要做得黃黃的是業界的常識,可惜我到了年紀比較大的時候,才知道食品添加物的問題,小時候不懂事,看包裝寫啥黃色、紅色色素都沒在管他的(小時候就算別人告知,也沒在理的吧XDDD)
至於味全布丁這件事,有時候在想,統一布丁下架對於統一也許不算太壞的事吧,也許這是負面消息,但也因為如此而被大量討論,反而成為宣傳。而主流媒體事實上對於統一的描述,整體上並沒有很負面,而統一又大作廣告,再加上大家也會有重新上架後不會有毒了的心態,又有優待,此時不買更待何時。
看媒體提到,統一下架十幾天,損失近三千萬。老實說,這三千萬值得了,統一布丁的知名度,近來也算是新的高點了。而且統一布丁成本低,買一送一也不見得會賠。
而義美布丁是很明顯的對照組,算是這次最大受益者,銷量應該有明顯提升(不過應該沒辦法跟統一比就是)。
在這個時候,味全就沒有梗了XD,所以比較慘一點
其實就像作蒸蛋那樣下去蒸就好了!
這樣的話,鮮奶+雞蛋+糖就行了!
先把雞蛋打散過濾,放容器內;
再把熱牛奶沖下去稍為攪均勻,並把表面氣泡弄掉;
用保鮮膜覆蓋以免蒸的時候水滴進去.
蒸的時候,先用大火一兩分鐘,再轉小火!
鍋蓋露一角透氣!這樣蒸起來才不會都是氣孔!
若要作雞蛋豆腐,把牛奶換成豆漿;糖換成鹽即可!
==================================
若要作一人份蒸蛋的話,
蛋一顆+熱湯約120~140cc
蛋打散後沖進熱湯,使用微波爐700w微波.......5~7分鐘吧?
太久沒作,忘了!裡面內容物隨便你放!
但若有放一顆文蛤會變得較鮮較好吃!(天然的味素)
雞蛋98G,鮮奶196G加上砂糖56G,
這樣成品出來應該是大約3倍的一個巿售布丁的量,而成本是2,30元.(不含水電費)
所以,如果有空,自己做也是蠻划算的~^^
色差跟沒蛋香是可以理解的,首先,花大你的布丁是剛出爐的,義美的是放一陣子的,香味跟色素分子還是會慢慢分解或散失掉,另外是面上的洗選蛋或蛋行的散蛋等級較高,才能零售,義美進的應該不是蛋液就是太小或畸形的次等蛋,而鮮乳應該是直接跟酪農叫貨,所以才能把價格壓下去。
色差跟沒蛋香是可以理解的,首先,花大你的布丁是剛出爐的,義美的是放一陣子的,香味跟色素分子還是會慢慢分解或散失掉,另外是面上的洗選蛋或蛋行的散蛋等級較高,才能零售,義美進的應該不是蛋液就是太小或畸形的次等蛋,而鮮乳應該是直接跟酪農叫貨,所以才能把價格壓下去。
對喔,這點沒有想到,下次有機會放久一點時間看看,不過自己做的東西也不敢放太久,總想著是不是很快會壞掉。
有興趣的話 可以參考一下 烘焙 西點 丙級 的布丁製作過程
或許對你有幫助
其實塑膠材質也不是每種都不耐熱啊,熱水煮熟頂多就一百度,挑選能耐熱超過120度的塑膠材質來做杯子就可以了。
主要是統一布丁那種像各種化工原料混摻後做出來的聚合物,看了真的很.....明明一個很簡單的東西卻要搞的這麼複雜只為了一句話:簡省成本。
用的原料越多,來源也越複雜,買到黑心原料機率也越高...這種常識大企業不是沒有,只是一個良心問題。當然對岸也是有用化學合成出來的雞蛋(對...就是雞蛋),能不能吃我就不敢用我的身體去測試了
之前和老闆曾聊過相關的問題,基本上廠商要大量製造、控制成本與外表美觀,是不會直接放進烤箱烤的。
可能是用能控制溫度的機器,先封膜再以恆溫的熱水燙熟,這樣表層才不會有顏色,整體也較美觀。
之前和老闆曾聊過相關的問題,基本上廠商要大量製造、控制成本與外表美觀,是不會直接放進烤箱烤的。
可能是用能控制溫度的機器,先封膜再以恆溫的熱水燙熟,這樣表層才不會有顏色,整體也較美觀。
原來還有這層細節,這樣想起來,的確廠商賣的外觀很漂亮
確實 以前上烘焙課時 烤布丁的確直接把塑膠杯拿進去烤阿...
確實 以前上烘焙課時 烤布丁的確直接把塑膠杯拿進去烤阿...
真的?那時有討論到塑膠這樣進去OK嗎?今天實作的時候才想到這部分
也太有實驗精神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