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去年 GTC 2012 的時候, NVIDIA 首度推出 GPU 虛擬化的硬體架構,由兩顆 Kepler 架構的 GPU 搭配 x86 處理器,搭配高速網路為後盾,將過去僅被視為定點文書使用的 Thin Client 概念變成真正的 BYOD ,落實跨裝置、跨時空的高效能運算無所不在。
事隔一年, NVIDIA 將整個計畫重新命名為 NVIDIA GRID ,並且還推出全球首個視覺運算解決方案 NVIDIA GRID VCA ,並且與許多廠商共同展出成功案例;代表整個產業界早已對基於雲端運算的 BYOD 有強烈的需求,而 NVIDIA 終於將這些需求化為現實。
跳轉繼續
NVIDIA GRID 的魅力在於它不僅是可虛擬化的 GPU ,同時它也能按照需求去定義 GPU 的類型,每個核心可以是 GeForce 娛樂顯示卡 、也可以是 Tesla 運算卡,也可以是 Quadro 專業繪圖卡,一切按照需求去界定它的身份。這意味著只要末端使用者有需求,甚至可透過虛擬化同時取得 Tesla 與 Quadro ,在雲端上實現 Maximus 高效能平行運算解決方案。
所以今天可以看到 RTT 、 OTOY 透過 NVIDIA GRID VCA 進行即時性的光影渲染與後製,並透過雲端方式於非 Windows 系統的 Android 平板、 Mac 筆電享受 BYOD 的好處。而且 NVIDIA GRID 最驚人的,莫過於一台主機的資源分配可以相當彈性,若這個使用者只需要文書上網,就只要配給該帳號少量的資源,而另外一位是電影特效後製,就能掌控更多複雜的資源,等同一台主機能夠分配給全公司不同目的的使用者合理的效能。
先前也報導過軟體商 Autodesk 協助英國老字號的手工跑車廠 Morgan 進行新車的開發,讓未來新車能夠提前在電腦完成虛擬,加速整個開發程序。更進一步的,如果能讓高級訂製跑車的業務可以帶著平板親臨準車主家中,為他們量身打造愛車的顏色、特殊套件,豈不妙哉?想是這麼想,平板效能雖越來越高,但遇到像這樣複雜的及時渲染仍是沒轍。
而 NVIDIA 與成功案例 RTT 的 Audi City 展售中心的方案,就透過 NVIDIA GRID VCA 將上述的理念導入車輛銷售。透過在展示中心佈署一套 NVIDIA GRID VCA ,能讓準車主親臨店內感受未來客製化新車的樣貌,甚至也能讓一些住在比較遠的地方的準車主透過手機、平板安裝 app 後,一樣能在家中使用這套服務。
在手持終端興盛的今日,雲端與虛擬化技術結合平行運算,可以將這些伸手可及的螢幕透過網路化為高效能的運算設備,這是過去難以想像的,它將改變企業與使用者對於工作設備的定義,也真正落實企業 BYOD 的理想,更顛覆電影影像製作、精品展售的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