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中央社報導,中華電信將啟用讓智慧手機判斷附近是否有同屬中華電信提供的 WiFi 熱點,並自動把手機的網路從電信網路連線自動轉換到 WiFi 熱點,希望能藉此疏散電信網路壅塞的情形,而首先受惠的將會是 iPhone 用戶,另外包括台哥大與遠傳也表示會跟進,提供用戶這項網路自動轉移技術。
新聞參考來源:中央社
文章中提到,中華電信早已設置達 3 萬個熱點供用戶免費使用,不過使用率不達 10% ,而中華電信先前也在 Android 平台推出 CHT WiFi app 的自動切換 app 。筆者個人認為,一般的使用者並無手動切換網路的習慣,而 app 的部份,也許一般消費者不曾留意、也不會去主動下載,才會造成使用率不如預期。
畢竟多數的使用者希望一切都是自動化、不需手動調整就可輕鬆使用,故如果系統能作到完全自動切換,對使用者才會有願意(或是無形中)使用的誘因。另一個狀況是開放這項技術到底能成功疏散電信網路壅塞,還是另一個新災難開始?
WiFi 基地台的好處是只要骨幹網路夠快,能提供的網路速度仍是目前電信網路不可及,但畢竟 WiFi 連線由於功率較低、涵蓋能力以及穿透較差,且傳輸模式是針對定點使用,不利移動使用;到底電信公司打算提供多少的頻寬、分佈密度如何,才是影響這項技術能否受到使用者青睞的原因。
若使用體驗不佳,相信消費者也會設法強制手機全部使用電信網路(不知為何方便的東西消費者不見得接受,但遇到不便的事情消費者就會想盡辦法快速排除。),但筆者個人覺得,比起消極的整天喊要取消行動網路吃到飽方案,電信商願意積極的開始想辦法解決問題還是好事一樁。
至於筆者為何會貼 Sony Mobile 的 Xperia TX ?因為筆者先前試用該機時,發現 Sony 在系統當中有一項功能是讓手機透過基地台進行簡單定位,當進入特定區域時會自動打開 WiFi 並且找尋進行連線,其實這功能在辦公室或是家裡使用應該是相當方便的;而電信商的技術應該也是基於類似原理,只是使用的 WiFi 是他們所架設的熱點。
4 則回應
2F 說錯了吧。
原本要使用中華電信的 WLAN 的話,需要啟動瀏覽器,連到驗證畫面,通過身份驗證後,才能使用。
中華電信這次是要用 EAP-SIM 認證技術,讓使用者可以省略「開啟瀏覽器→連到驗證畫面→輸入帳號密碼→通過驗證」這些步驟,而直接可以使用 WLAN 的熱點來接上網際網路。
這麼一來對使用者來說就是(接近於)「無縫切換」。使用者不必在意現在是基地台還是熱點。
樓上誤會了,是基地台本身會自動與周圍的WIFI連線增加頻寬
不是所有的人都會去設定自動登入WIFI,中華電信此舉算是暫時解決基地台頻寬不足的問題
> 樓上誤會了,是基地台本身會自動與周圍的WIFI連線增加頻寬
> 不是所有的人都會去設定自動登入WIFI,中華電信此舉算是暫時解決基地台頻寬不足的問題
第一次聽說這種技術,請問能不能稍微解說一下,或是有沒有什麼技術關鍵字可以查的?
如果 Mobile Data 與 Wlan 同時開啟的時候,本來就是 Wlan 優先不是嗎?
就是說,如果周遭有連的上的 Wlan AP,那麼 data link 就自動優先使用 Wlan。
至於「進入特定區域自動打開 WiFi 尋找連線」應該是不太實際。
如果是在沒有網路連線的狀況下要達成這功能,你的手機中必須儲存一份「特定區域」清單,然後每隔一段時間就得定位+搜尋一次。
如果是透過網路比對,則會有隱私問題,因為每隔一段時間就得上傳你的所在位置。
無線網路 phy 是有限資源,一個 channel 在同一時段能承載的傳輸量是有限的。
就像飛機航道只有一條,運量是有限的。增加機場(基地台)沒什麼意義,因為總運量不夠,你要起飛還是要排班。
我覺得最佳的解法是調整 QoS,時段內的總運量總是有限的,除以同時服務的人數來分配 quota 即可。
就像在擁擠的道路上增設指揮交通的跟紅綠燈,而不是靠增設收費站讓大家少走高速公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