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吋元件的新世代隨身機標竿, Sony RX100 動手玩

2012.08.03 10:17AM
是一吋元件的新世代隨身機標竿, Sony RX100 動手玩這篇文章的首圖

 即便輕單眼當道,不過仍有許多玩家追求便利但高品質的高階隨身機,有些只是覺得不喜歡輕單眼加上鏡頭的尺寸,也有一部分單眼使用者則想多一台簡單好用的輕便隨拍機。無論如何,最近的高階隨身機市場又再度掀起一股新機熱,而且也讓許久未有變化的感光元件尺寸多了幾種規格。

從 Sigma DP 系列 開始、徠卡 X1 跟進而富士 X100 也接著採用的 APS-C 肯定是隨身機最大尺寸的元件,接著富士 X10 又啟用許久未見的 2 / 3 吋規格,而 Canon 的 G 系列最新力作 G1X 則是使用獨家的"準 APS-C "尺寸,至於以 NEX 一炮而紅的 Sony 也提出它對新世代高階隨身機的看法: 搭載 1 吋元件的 RX100 。

80f8f49d94f6ac095aa1949f0ed5e4e2

1 吋元件可追溯到 8mm 攝影機的時代,不過在數位時代,卻是由 Nikon 1 首先採用, Sony RX100 可以名正言順的號稱是第一款搭載 1 吋元件的隨身相機。而距離 Sony 最後一次推出相近於 RX100 定位的高階隨身相機,筆者個人認為已經是遠在 2003 年的 2/3 吋的 V1 了。

採用 1 吋元件有什麼魅力?可以從畫質以及機構設計兩方面談起, 1 吋元件的面積雖小於 m43 ,等效 35mm 相機倍率為 2.6 倍上下,卻遠大於目前市場主流隨身機的 1/2.3 吋元件。單純以感光面積而言, 1 吋元件能夠吃到比一般高階隨身機更多的光,畫質理論上更佳,同光圈下的景深的表現也會比一般隨身機更淺。

7b30fc01d4092207388c2dd248ae1536

而比起幾款 APS-C 與準 APS-C 的隨身機, 1 吋元件所需要的鏡頭設計可以更小巧,只要參考等效換算後相近的 Nikon 1 的 10~30mm 鏡頭設計,與 APS-C 的 18~55mm 標準鏡頭比較,就能推測兩者鏡頭的體積能夠減少多少。除了體積以外,由於玻璃直徑需要較小,整個鏡頭所需的重量也能大幅減輕。

說完了 RX100 的一吋元件的特色,回頭看 RX100 的尺寸還是會覺得相當驚訝,僅一個手掌的尺寸,與為數眾多的 1/2.3 吋的高階隨身機差不多,卻是採用比一般高階隨身機還大上許多的元件。

874ff79b6ca5a80697ea5a1cf7aac375

外殼也採用全金屬材質搭配磨砂,全機皆為霧黑色的設計,正面看過去除了鏡頭的圓圈以及貫串機身中央的一條淺淺的溝紋之外,沒有複雜的線條與花俏的設計,整體設計有著濃濃的復古味道,喜歡老式相機造型的人應該也會對 RX100 的造型有所共鳴。

26ed33298572c7d74e8d7ec869fabd6b

7d258c4d7aa574d8ca72b2af05545c3e

機身的按鍵配置方面,機頂有開關、快門以及變焦鈕,機身後方則以轉盤整合四方向鍵為主體,另外還有四個操作按鍵,另外在拇指處還有錄影快捷鍵。至於鏡頭的周圍的一圈可不是裝飾,而是可自定義的多功能轉盤,可以按照使用偏好將轉盤對應常用功能。

ae882f86d33e7a1fbcd00c5aa2743229

對筆者個人使用, RX100 的電子水平儀是相當有吸引力的功能,尤其對手持拍攝建築物以及風景時,筆者經常使用電子水平儀作為參考基準。另外電子預覽也相當的實用,尤其使用手動模式拍攝日落時,能透過電子預覽看到不同的光圈快門組合大致拍攝的結果,可以減少多次嘗試導致錯過美景的情況。

ac7a3e1574427050d59d28ff24bf2e01

為了避免開機後所伸出鏡頭長度影響閃光燈導致拍出陰影, RX100 的閃光燈採用隱藏式設計,彈出後的角度相當高,不過沒有設計獨立的彈出鍵,需要在快捷選單中選擇自動閃光或是強制閃光才會彈起。

e3a5cf9434fb7f7c46b3f26a18ae2034

RX100 使用全新設計的電池,不過卻未配備獨立的充電器,而是透過機身連接 micro USB 就可進行充電,對於旅行出遊也不用擔心忘記攜帶電池的充電器,只要有一條 micro USB 線,無論是筆電、變壓器甚至是行動電源,都可為 RX100 充電。

ef556de875800e6a0254849ec75fdbec

cb7e6d94f066b551a6a65c7ed70c3d9d

實際拍攝方面, RX100 具備廣角 1.8 大光圈以及望遠端 4.9 的光圈,最近拍攝距離 5 公分出現在廣角端,至於望遠端的最近對焦距離微 55 公分,也就是進行微拍必須在最廣角下拍攝,免不了周圍變形的問題,不過相較某些大尺寸元件機種動輒 40 公分的對焦距離, RX100 的近拍能力顯得便利許多。雖然具備 T 鍍膜,不過在逆光拍攝下,耀光以及紫邊的情形依舊難免。

0de97230973452e43daf66e3600f3deb

(原圖:點此

在標準色彩拍攝下,顏色的風格略為平淡,不過仍有 Sony 一貫對比偏高的特色;不過當開啟 VIVID 豔麗模式,整個顏色風格卻變得相當濃艷,甚至有點風景明信片的色彩,雖然對顏色的層次保留較差,但對於不想花時間修圖,這樣的色彩卻顯的相當方便。

5c8cc15adb2434113916f56156df4313

RX100 具備 7 片實體光圈葉片,夜晚試著縮光圈,可以拍出向外擴散的星芒。而具備防手震以及筆者認為刊用的 ISO 3200 ,手持夜拍也能拍出清晰的照片。放大到 1:1 後,還是免不了細節有些抹除的痕跡,而且由於像素密度過高,像素點之間的相互干擾也稍微明顯一些,不過縮放到一般使用的尺寸就不明顯了。

以下是一些試拍的照片,有註明的照片可點選看原圖。

83565f9a7ccbe23021a97c23de8779f3

034a03e5175295bc2f22d7946222105d

db0a0a3ee5a16ddfa1af1506b79113e4

f1841c61b61fb24de3348d7791414c1f

ce3db63b65b7aef7e0abd0e774fefa07

636391f017393e42ecb4733b18182b93

205963b099aa64e4e1441aa4fb4faaec

(原圖:點我

600a99c88ccb67707c729a0f9cdbc03f

(原圖:點此

23dba2d41b109cf0e46f598b1c7eaaae

(原圖:點此

b49d954a4d76de47d31982927b401aa8

(原圖:點此

b17d6fcb42d1054add77b7176c8c325b

9c794e38c36b65a7fa569652104c9780

ac4166c814c96c02b0de9668645901b6

4209253e908848aa4af58124b6d33024

0c0f80abe5c9a9552e61780f584765fa

17bc7648cffe0126d28bf8b1e753ffc8

1ce2a3fbd2e750a2a05baa5babc70d52

d7d073b52452e87116462ceb2c2bbf17

de0ad0346608fc7adf597ce252c2c48b

041fba07f5d1172d20458910c40f2bd2

總結一下 RX100 的一些特色,筆者認為以現階段的隨身機方面, RX100 的表現都算是可圈可點了,不過要為它歌功頌德之前,筆者還是想先從個人認為的一些可惜的地方說起:

78e3cad2b277ed1133cca68e66f897db

71c821186afcdaaf669693b1345152c7

人體工學方面, RX100 雖然相當緊致,單手握持大致上良好,但要使用雙手握持時卻有點不順手,左手若握著鏡頭的多功能轉環,很容易跟右手手指糾纏在一起。若採取自然姿勢雙手握持,左手指也很容易壓在閃光燈頂上,若開啟強制閃燈容易卡住閃燈。

缺乏熱靴,不過這嚴格來說只是小小的缺憾,畢竟對一些進階使用者,能夠外掛閃燈甚至擴充電子觀景窗也會多一些彈性。

8bdfe5d952573e7e94ac9d4e21bb49b6

螢幕不可翻轉與觸控,如果可以翻轉以及觸控,拍攝的彈性會更多,尤其是 RX100 的對焦速度表現不差,如果能搭載觸控拍攝對街拍、快拍會更方便。

鏡頭的多功能電子轉環設定較死板,雖然這個電子轉環能夠按照個人習慣設定不同的功能,不過卻不能針對不同的拍攝模式個別進行設定,例如設定轉環為光圈,無論是 P 、 A 、S 、 M 或是自動模式,都只能當光圈控制使用。

5834b85525a417dc9a30773960fa17ef

焦點模式變化較少,這是相較筆者個人的愛機 Pentax Q 才發現的, RX100 的對焦點只有一個小方框,不像 Q 可以改變方框的大小,甚至改成十字形對焦區域,加上 RX100 並無觸控螢幕設計,有時候在即時改變拍攝焦點時,需要花比較多的時間移動對焦點。

26ddbf950343f2aaaaf33a89d4e58b07

另外,機身下方的蔡司標籤只是一張貼紙,老實說機身都花那麼多新撕去營造質感,怎會再這種地方使用貼紙,而且還不是金屬材質,與其這樣個人是寧可它不要貼算了。

強光逆光下的畫質,筆者幾張在大晴天逆光拍攝的照片,發現被攝物的邊緣影像有明顯的下降情況,即便光圈縮小情況依然沒有顯著改善。至於紫邊的問題就是較難避免的,連一些高階鏡頭都會有紫邊,小巧的 RX100 就別對紫邊現象要求太多了。

提完了缺憾,再回顧一下 RX100 的優點吧:

e31981f8607cdd12b068e63a50688486

體積小巧,足以放進口袋;這算是高階隨身機一個很重要的考量點,多半 1 / 2.3 吋元件的機種都能滿足這個條件;但是最近高階隨身機由於感光元件加大,鏡頭光學設計相對需要較大的鏡片,體積以及機身厚度也因此增加,只能掛在脖子上,甚至部份機種由於機身較重,對女性朋友要單手拍攝也變得很困難。

合適的最近對焦距離, 5 公分說遠不遠,說近不近,但是對拍攝生活中一些較小的題材算是綽綽有餘。而且考量到許多相機雖具備 1 公分近拍,但是當鏡頭貼近物體到 1 公分時,由於被攝物與鏡頭太近,幾乎吃不到光線,也不能用閃光燈補光,反而英雄無用武之地。

370ee99ec4263e0d492ceab4036e86e0

具備良好的使用彈性,對一般使用者, RX100 也具備多樣花俏的濾鏡以及自動化情境;對進階使用者, RX100 能夠自定義部份按鍵,並且擁有完整的手動功能,彌補由於體積關係,機身按鍵較少的先天限制。

迷人的對焦速度,可能筆者是個比較沒耐性的使用者,幾次試用大元件隨身機,往往都會被偏慢的對焦速度搞的不太愉快, RX100 雖沒有 m43 相機標榜低於 0.1 秒的對焦速度,不過 0.14 秒的反應速度用在即興拍攝也相當好用了。

a0887481b5434a107ab0ef05240215e3

整體而言, RX100 是一台作為專業使用者單眼相機外的隨手相機, RX100 在使用彈性、影像品質以及電子機能都是相當優秀的;而給一般的使用者,只要摸熟它的功能,仍舊能輕鬆拍出不錯的照片。

雖然 RX100 還稱不上無懈可擊,但是在機身尺寸重量、操作性、電子機能以及影像品質等多方考量下, RX100 對筆者而言是足以作為新一代高階隨身機的指標型機種,不過售價方面則是略為偏高的,也足以購買一些微單眼機種,但是追求極致體積、高電子機能以及影像品質的平衡點, RX100 絕對是一款可以列在首選清單的機種。

2 則回應

  •  只能說....好邪惡的$ony

    若把持不住很快就傾家盪產了! >///<

    裝瘋賣傻,忙裡偷閒,苦中作樂!

     

    2012-08-03
  • 好棒的相機!這讓我想到Panasonic Lumix LX3 公司貨推出的第一天,我就急忙跑去買的心情,那怕最後只有黃色鬼屋有貨,我還是毫不猶豫的下手呢!

    努力癮科技2.0中!

     

    2012-0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