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on 靠著 5D II 打響專業電影拍攝的名氣,現在已經有相當多的業餘以及專業影片拍攝改用 Canon 的 DSLR 取代專業錄影機,不過畢竟 DSLR 還是有些結構上的先天限制,為了滿足真正的專業影片拍攝需求, Canon 在 2011 年底宣佈全新的 Cinema EOS 產品線,推出 C300 電影級攝影機,正式進軍專業電影拍攝領域。
至於進軍專業電影製作的代價要多少?無論是 EF 接環或是 PL 電影接環的 C300 ,單機身都是 51.9 萬台幣。
C300 使用的是專門為高品質電影拍攝所設計的 Super35 CMOS 感光元件,相較其它競爭對手的設計, CANON 這張 8MP 的感光元件尺寸約略等同 APS-C 尺寸,但比例為主流電影所採用的 16:9 比例,並且採用三原色訊號獨立處理,更針對人眼感覺較敏銳的綠色提供多一倍的通道。相較傳統感光元件, Canon 這張 Super35 CMOS 能更有效減少摩爾紋的產生。
針對專業電影拍攝需求, C300 除了採用 MPEG-2 Long GOP 4:2:2 編碼之外,新增 24.00P 格率拍攝,與傳統 35mm 底片拍攝的主流 24fps 規格可無縫結合,有利傳統點片攝影機以及 C300 同時作業拍攝。
除了一般模式以及 Canon 針對影像的 EOS Stander 曲線模式外,為了有利後製, C300 還有一套 Canon Log Gamma 的曲線模式,能提供高達 800% 的動態範圍,對比與銳利較低,但能保留最多細節與色彩,並能轉化為電影界標準的 10-bit Cineon 格式,有利進行大幅度的後製使用。此外使用該模式,也能在 LCD 上先預覽正常伽碼設定的畫面,可作為影像設定的參考。
儲存方面, C300 採用雙 CF 卡插槽,可設定為交替攝影模式或是同步紀錄模式,此外還能支援熱插拔,方便當使用交替模式時不須中斷拍攝即可更換記憶卡。在使用兩張 32GB 的 CF 卡錄製 4:2:2 50Mbps 影片能夠連續拍攝 2.5 小時 Full HD 影片,也採用電影業界通用的 MXF 作為儲存檔案的格式,方便電影製作使用。
在機身上還可看到一個 SD 卡插槽,不過這個卡槽並非為儲存設計,而是當進行多機作業時,能夠將機器的各項影像微調數據保存在 SD 卡當中,透過這張記憶卡讓其它機器同步設定資訊,省去個別設定或是還要透過後製的麻煩。
而 C300 還可搭配選購的 WFT-E6D 無線傳輸模組,利用 WiFi 802.11b/g/n 無線傳輸,就能使用電腦、手機、平板進行遠端預覽與遙控的功能,距離可達 150 公尺,不光只有拍攝功能,還能即時修改包括焦距、白平衡、 ISO 等各項數據。(注:某些功能需搭配可自動對焦之電子接點鏡頭。)
C300 相較傳統電影級錄影機,刻意將機身縮小、內建 ND 濾鏡,重量僅 1,430 克,並且透過多樣擴充彈性,能夠針對需求加掛提把、 4 吋 123 萬畫素可翻轉的監控用 LCD 模組。並且為了滿足惡劣環境的電影拍攝作業的需要,除了機身具備防塵滴設計,還內建一組主動式冷卻風扇,在長時間作業也能提高機器運作的穩定性。
而為了迎接 Cinema EOS 的推出, Canon 推出兩款 4K 解像力等級的 EF Cinema 變焦鏡頭,分別是 CN-E 14.6-60mm T2.6 L 廣角變焦鏡頭以及 CN-E 30-300mm T2.95-3.7 L 望遠變焦鏡,兩款鏡頭皆有 EF 以及電影業界標準的 PL 接環兩種規格,這兩顆鏡頭都具備 11 片葉片,提供近圓的光圈型態。
這兩款鏡頭具備電影業界標準手動、電子變焦配件與遮光罩,還統一前組鏡片的直徑以及齒輪位置。此外這兩款鏡頭也能相容 APS-C 片幅的單眼相機以及錄影機,但無法使用在 FF 以及 APS-H 片幅使用。而 Canon 也正在規劃一系列的 Cinema EOS 鏡頭,除了 APS-C 以及 Super 35 等級外,還包括 APS-H 以及全片幅可用的鏡頭。
除了 C300 之外, Canon 也在會場展出預計在今年到明年之間推出的兩款 Cinema EOS 機身,分別是為了便利習慣 EOS 單眼系統操作習慣的 1D Cinema ,以及更高階的 C500 專業電影機身,這兩款機身都具備 4K 等級錄影能力。
Canon 藉著旗下單眼相機打下的良好基礎,除了 5D II 廣被影集、電影產業採用外,甚至讓傳統電影鏡頭公司都願意推出相容 EF 接環的電影鏡頭,也讓 Canon 對於進軍專業電影拍攝打下良好的基礎,而這次的 C300 也算是走平價路線的試水溫之作;據 Canon 所說,已經有不少台灣的電影工作者與他們接洽,也許不久就可以看到這款 C300 出現在片場了。